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10):18-20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茯苓、糙米、黑豆保健馒头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茯苓、糙米、黑豆与小麦粉混合的最佳配比是茯苓粉添加量12%、糙米粉添加量15%、黑豆粉添加量10%。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50%(以混合粉重量计)、酵母量1%(以混合粉重量计)、发酵温度38℃、湿度88%、发酵时间40 min,成型后在发酵温度38℃、湿度88%下再次醒发15 min,蒸汽蒸制20 min,取出冷却到室温。此条件下生产的馒头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酿酒》2017,(4)
以黑豆、黑米、糯米为原料酿造出的黑米酒具有酒体深红,酒味香醇的特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黑米酒发酵工艺中的接种量、黑豆添加量及黑米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量0.7%、黑豆9%、黑米含量35%、发酵温度28℃及发酵时间48 h的条件下可获得感官评分较高的黑米酒。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木聚糖酶、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及海藻酸钠对葛根黑豆黑米馒头品质的影响,运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酶制剂及乳化剂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葛根黑豆黑米馒头品质改良最佳试验方案为木聚糖酶添加量0.03%、TG酶添加量为0.02%,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12%(均以混合粉重量计),此条件下比对试验表明,经过品质改良的馒头比未经改良馒头有更好的弹性、更低的黏结性、更小的硬度、更适宜的咀嚼性。  相似文献   

4.
在馒头中添加筱麦粉和大豆粉,能够强化馒头的营养价值,改善馒头的风味。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研究得出筱麦粉大豆粉复合馒头的最佳的参数为100 g的混合粉中大豆粉添加量4%、筱麦添加量10%、小麦粉86%;加水量60 m L,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70 min。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苦荞麦的营养价值,研究了在主食馒头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苦荞麦粉生产苦荞麦馒头的最佳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生产苦荞馒头的最佳工艺为:小麦粉70%、苦荞麦粉30%、加水量46%、发酵时间3h、发酵温度38℃、醒发30min。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苦荞馒头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具备小麦和苦荞独具的天然清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发酵条件对黑米酒品质的影响,优化黑米酒酿造工艺,以黑米酒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多指标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发酵条件下黑米酒的品质指标与感官品质。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黑米酒品质影响较显著的发酵条件有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酒曲添加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黑米酒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酒曲添加量0.8%、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酿制得到的黑米酒呈现出均匀鲜亮的紫红色,口感协调而醇厚,带有黑米特有的清香。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7,(10):71-7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燕麦大豆粉馒头的配方和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在大豆粉8 g、燕麦8 g、小麦粉84 g、加水量60mL、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70 min的条件下生产出的燕麦大豆粉馒头品质最佳,风味口感最优。  相似文献   

8.
低糖复合发酵乳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中国酿造》2020,39(10):188
以黑米、黑豆、黑木耳为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将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与牛乳共同发酵,研制一种低糖复合发酵乳,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烘焙香气试验确定黑米、黑豆烘烤条件分别为160 ℃烘烤8 min、180 ℃烘烤10 min。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米∶黑豆∶黑木耳=3∶2∶1(g∶g),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牛乳=6∶4(V/V),混合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2)接种量4.0%,木糖醇添加量8%。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94.2分,脂肪含量为3.6%,蛋白质含量为5.9%,酸度为79 °T,还原糖含量为5.2%,全乳固体为16.1%;乳酸菌数为1.91×106 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型黑米蜂蜜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米、蜂蜜和纯净水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原料比、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型黑米蜂蜜酒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米蜂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米蜂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蜂蜜与黑米质量比6∶100、酒曲添加量0.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78 h。在此优化条件下,黑米蜂蜜酒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6分,酒精度为12.7%vol,总酸(以乙酸计)为4.5 g/L,挥发性酸(以乙酸计)为0.8 g/L,总糖为57.2 g/L。黑米蜂蜜酒颜色亮红,具有蜂蜜和黑米的独特风味,酒体协调,色泽均匀,底部无明显沉淀物,酒味浓郁,口感醇甜爽口。  相似文献   

10.
以黑米、黑豆、黑木耳为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将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与牛乳共同发酵,研制一种低糖复合发酵乳,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烘焙香气试验确定黑米、黑豆烘烤条件分别为160 ℃烘烤8 min、180 ℃烘烤10 min。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米∶黑豆∶黑木耳=3∶2∶1(g∶g),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牛乳=6∶4(V/V),混合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2)接种量4.0%,木糖醇添加量8%。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94.2分,脂肪含量为3.6%,蛋白质含量为5.9%,酸度为79 °T,还原糖含量为5.2%,全乳固体为16.1%;乳酸菌数为1.91×106 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黑芝麻中黑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黑芝麻中提取黑色素的条件。结果表明,黑芝麻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时间60 min,料液比1∶50。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以安徽特产黑米为原料,利用液化酶、糖化酶进行液化和糖化,利用蛋白酶进行蛋白质分解,利用活性干酵母进行酒精发酵生产黑米酒的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同时对原料黑米色素提取液和黑米酒色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讨论了新工艺生产的黑米酒色素的稳定性;考察了黑米色素与黑米酒色素分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值,提出了黑米色素和黑色酒色素的最大吸收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以黑米和黑芝麻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谷物乳饮料,探讨了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CMC、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及卡拉胶对谷物乳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筛选出最佳的乳化剂和增稠剂的组合和用量.结果表明:采用0.11%蔗糖脂肪酸酯,0.12%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和0.13% CMC复合而成的稳定剂可有效提高黑米黑芝麻复合谷物乳的稳定性,且所得黑米黑芝麻复合谷物乳色泽纯正、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4.
刘国艳  王静  徐鑫  王晴 《中国油脂》2005,30(4):56-57
采用多种不同溶剂对黑加仑籽进行提取,选定了丙酮为最佳提取溶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0 min,料溶比1:2.5.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可得到平均出油率为13.648%的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性,探明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测定斯里兰卡红碎茶及滇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差异性,根据第一主成分贡献值大小,筛选出决定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 两地红碎茶样品共分析到香气化合物40种,以醛类、酮类、酯类、醇类为主,香气成分及含量相近,但略有差异。其中反-2-己烯醛、苯乙醇、香叶醇、壬醛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高于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80%以上),分别高出110.00%、108.73%、93.64%、84.91%,二氢猕猴桃内酯、吲哚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低于斯里兰卡红碎茶(50%以上),分别低至56.19%、52.38%。其中烯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最为明显,高出53.53%,吲哚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低出最为明显,低出52.48%。两类红碎茶中,水杨酸甲酯占比最高,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6.60%,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9.79%。斯里兰卡红碎茶和滇红碎茶中,酯类和醇类含量最高,酯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3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5.69%,醇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2.4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84%。各香气成分中二氢猕猴桃内酯(C15)、反-戊酸-2-己烯酯(C29)最能代表斯里兰卡红碎茶香气特征,a-萜品醇(C30)、橙花醇(C40)最能代表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结论 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可明显区分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特征。  相似文献   

16.
膨化型黑玉米香酥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玉米粉为主要原料,经糊化、老化、干燥及油炸膨化等工艺,将其制作成膨化型黑玉米香酥片。产品配方为黑玉米粉l00%,面粉30%,马铃薯淀粉70%,木薯淀粉4%,调味料5%。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黑豆为原料,研制出速溶黑豆粉、黑豆芝麻奶两种产品。通过试验确定了产品的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指标,并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黑豆加工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黑玉米罐头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浸泡、去皮、预煮、排气、杀菌等过程 ,制作黑玉米罐头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黑小麦、纯牛奶为原料,以市售酸奶作为发酵剂,发酵风味独特的功能性黑小麦酸奶。当黑小麦汁、纯牛奶按1∶5(质量比)配成原发酵液,绵白糖添加量为7%,发酵时间5 h,黑麦仁添加量为2%时,黑小麦酸奶的组织结构紧密,麦香味浓郁,口感酸甜适中,感官评分较高。且模拟体外消化30 min时,黑小麦酸奶的总糖水解率比普通酸奶低19.64个百分点,说明黑小麦酸奶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面包专用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黑啤酒、白砂糖、酵母、盐、面包改良剂等辅料,采用一次发酵工艺生产黑啤酒面包,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黑啤酒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白砂糖投入量对黑啤酒面包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黑啤酒的投入量,酵母的影响最小.黑啤酒面包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白砂糖量为48g、黑啤酒量为140g、酵母量为6g(以面粉270g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