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073—1173K温度范围内TiAl合金的超塑性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热机械处理的TiAl合金在温度1073-1173 K和2×10--5 2×10-4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超塑性行为.结果表明,在上述实验条件下TiAl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其最高拉伸延伸率达到533%;同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计算得到的TiAl合金超塑性变形的表观激活能为220 kJ/mol.此时TiAl合金超塑性变形主要是受晶界扩散所控制的晶界滑动机制,同时动态再结晶也是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一种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供应态LC9铝合金经退火处理后的超塑性变形特性。在初始应变速率3.3×10-4s-1,拉伸温度410~510℃时,合金均具有超塑性,平均伸长率为106%~181%。最佳超塑性温度为450℃,最佳初始应变速率为3.3×10-4s-1,在此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合金平均伸长率达到181%,m值为0.41,流动应力仅为14.4MPa。显微组织和断口观察表明,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再结晶晶粒等轴、细小、均匀。空洞在晶界处形核、长大,最后连接,导致试样断裂。  相似文献   

3.
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供应态LC9铝合金经退火处理后的超塑性变形特性.在初始应变速率3.3×10-4 s-1,拉伸温度410~510℃时,合金均具有超塑性,平均伸长率为106%~181%.最佳超塑性温度为450℃,最佳初始应变速率为3.3×10-4 s-1,在此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合金平均伸长率达到181%,m值为0.41,流动应力仅为14.4MPa.显微组织和断口观察表明,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再结晶晶粒等轴、细小、均匀.空洞在晶界处形核、长大,最后连接,导致试样断裂.  相似文献   

4.
近γ组织TiAl合金的超塑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近γ组织TiAl合金在温度为950℃~1075℃,应变速率为2×10-4s-1~8×10-5s-1的超塑性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上述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优越的超塑性,拉伸延伸率最高达到570%。在温度高于1000℃及应变速率不大于17×10-4s-1时,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均高于05,最大值接近08。该合金超塑性变形的表观激活能为302kJmol,超塑性变形机制被认为是晶内滑移协调晶界滑动。  相似文献   

5.
大晶粒AZ91镁合金的超塑变形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晶粒尺寸为 85 μm的大晶粒AZ91镁合金在高温下的超塑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 ,大晶粒AZ91合金能在高温下获得超塑性。在 35 0℃下 ,应变速率为 3× 10 - 4s- 1 拉伸时 ,最大伸长率达2 2 8%。 30 0℃下 4 0 %的预应变可以改善合金在更高温度下的超塑性能。在超塑拉伸变形初期 ,动态再结晶细化了合金的晶粒 ,呈现出细晶超塑的特征 ;随着应变量的增加 ,合金的晶粒长大趋势不明显。大晶粒AZ91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机制是晶界滑移控制下的孔洞连接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再结晶退火后的AZ31、AZ61、AZ91镁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该系列镁合金在变形温度423~673 K和应变速率1×10-4~1×10-2 s-1范围的超塑性行为,分析工艺参数、显微组织和超塑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673 K和1×10-2 s-1的初始应变速率下,该系列镁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明显的超塑性特征,其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分别为0.25、0.23、0.24,超塑性变形激活能分别为105.8、165.4、126.2 kJ/mol,接近其晶界自扩散活化能,并由此建立相应的超塑性压缩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国产工业纯铝的超塑性。纯度为99.5%的铝试样,经500℃退火3小时,在300~500℃范围内进行拉伸试验,350℃和初始应变速率ε_0=8×10~(-2)1/分时具有最大延伸率。温度为350℃时,用初始应变速率ε_0=8×10~(-3)1/分到6×10~(-2)1/分不同的应变速率进行拉伸试验,初始应变速率为8×10~(-2)/1分时延伸率出现峰值。另一方面,晶粒尺寸较小试样的延伸率小于晶粒尺寸大的试样的延伸率。在拉伸过程中晶粒长大、晶粒拉长以及在拉伸过程中发生再结晶。最大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最大延伸率为164%。说明工业纯铝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变速率时具有轻微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轧制态LZ91镁锂合金的超塑性变形特征,对其在不同温度(513、553、593和633 K)、不同应变速率(9.06×10-4、4.53×10-3和2.26×10-2s-1)下进行了单轴热拉伸试验.结果表明:LZ91合金流变应力曲线呈现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应变速率降低)而降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合金的平均热变形激活能Q=89.74 kJ/mol,在633 K时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为0.422,说明合金具备超塑性特征,且超塑性变形机制为晶界扩散控制的晶界滑移.轧制态LZ91合金的组织为α-Mg相和β-Li相,且α-Mg相随机分布在β-Li相中,热变形过程中合金产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原位制备5%wtAl3Zr/6063Al复合材料。在450℃进行70%变形量锻造预处理,然后进行搅拌摩擦大塑性加工,通过XRD、SEM、EDS、超景深及T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其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结果表明,通过锻造和搅拌摩擦加工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μm。在350℃~500℃,初始应变速率为1.0×10-3s-1~1.0×10-1s-1范围内,复合材料都表现出超塑性。在500℃,初始应变速率为1.0×10-2s-1,延伸率达到最大值330%,反应敏感指数m值为0.45。分析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是动态连续再结晶与晶界、位错滑移共同协调完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挤压态镁合金在280~400℃和1×10-4~1×10-1s-1的超塑性流变行为。结果表明,热挤压可以明显减小AZ91D镁合金的晶粒尺寸;在340℃、1×10-4s-1的变形条件下,其最大伸长率达到487%,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可达0.51。挤压态AZ91D镁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为晶界滑移机制。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AZ91D镁合金超塑性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及其拉伸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晶粒Ni-45Al合金的超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270 μm的Ni-45Al单相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00—1100℃温区,1×10-4-2.5×10-2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变形;在1075℃应变速率为2.5×10-4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245%,相应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3,表观激活能为320 kJ/mol.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发生连续回复和再结晶,导致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的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国外广泛用于汽车车身板件冷冲压成形的工业牌号铝合金板材AA5182和6016的超塑性能,以及超塑变形中微观组织的演化特征。通过超塑性单向拉伸试验、材料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观察和自由胀形试验,揭示出铝合金AA5182具有一定的超塑性能,而铝合金6016的超塑性能很低。铝合金AA5182在温度为375℃、应变速率为1.67×10-3/s时,材料的延伸率达到210%,m值达到0.25;在温度为500℃、应变速率为1.67×10-2/s时,材料延伸率达到225%,m值达到0.35。  相似文献   

13.
Inconel 718合金经过热锻、δ相析出处理及再结晶热处理后,分别采用最大m值法和基于最大m值的应变诱发超塑性法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形变热处理及拉伸工艺对材料超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变形、δ相析出及再结晶退火处理后,有效细化了Inconel 718合金的组织。析出的δ相可以在再结晶退火及热变形中起到控制晶界的作用。在950℃变形,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拉伸变形得到的延伸率分别为566%和340%,说明基于最大m值的形变诱发超塑法可以进一步提高Inconel 718合金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14.
Inconel 718合金经过热锻、δ相析出处理及再结晶热处理后,分别采用最大m值法和基于最大m值的应变诱发超塑性法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形变热处理及拉伸工艺对材料超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变形、δ相析出及再结晶退火处理后,有效细化了Inconel 718合金的组织。析出的δ相可以在再结晶退火及热变形中起到控制晶界的作用。在950℃变形,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拉伸变形得到的延伸率分别为566%和340%,说明基于最大m值的形变诱发超塑法可以进一步提高Inconel 718合金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15.
工业态AZ31镁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研究了工业态AZ31镁合金在温度 6 2 3~ 72 3K和应变速率 1× 10 -5~ 1× 10 -3 s-1范围内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 ,工业态AZ31镁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 ,其最高断裂延伸率达到 314%,应变速率敏感指数达 0 .4。显微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表明 ,工业态AZ31镁合金超塑变形主要由晶界滑动机制所控制 ,同时 ,动态再结晶也是合金超塑变形的一种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铸态AZ80A镁合金的高温拉伸实验,得到了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延伸率,最高达260%。在较大延伸率下,试样断口无明显颈缩、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在0.3左右,从而判定其具有准超塑性。通过组织分析,断定铸态AZ80A镁合金的主要超塑性变形机理为动态再结晶。研究结果可对铸态镁合金的超塑性及其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借助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制备了AZ31细晶镁合金,研究对比了原始母材和各种晶粒尺寸细晶镁合金的超塑性行为。结果表明:AZ31板材平均晶粒尺寸由7.67μm细化到0.94μm~3.21μm。在450℃,应变速率5×10-4/s-1时原始母材最大延伸率为630%,搅拌摩擦加工后的材料最大延伸率为405%,说明晶粒尺寸与超塑性性能没有线性关系。超塑性变形机制主要是晶界滑移,孪生对变形也有一定影响。断裂机制是晶间微小空洞的形成、长大和连接。  相似文献   

18.
Ca对镁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研究了Ca对AZ91D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当AZ91D中加人的Ca含量大于1.0%时,β相(Mg17Al12)减少,并且在晶界上形成了网状分布的Al2Ca相.拉伸测试表明,当加入Ca含量小于1%时,可以提高合金的常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继续增大Ca含量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当AZ91D中加入的Ca含量达到1.0%时,常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较AZ91D分别提高了8.2%和29.3%,并且腐蚀速率下降为AZ91D的17.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形成了网状分布的Al2Ca相,使镁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从而阻碍了镁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19.
TiAl基合金低温超塑性变形的力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恒应变速率和应变速率递增实验研究了Ti 48Al 2Cr 0.2Mo(摩尔分数,%)合金在常压空气中的低温超塑性变形力学行为,并且探讨了TiAl基合金的低温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的变形组织具有良好的空气中低温超塑性变形性能。在t=900℃,ε·=5×10-4s-1时,伸长量δ达到最大值为413%,即使在较低的温度(t=800℃)和较高的应变速率(ε·=1×10-3s-1)下变形,伸长量δ值仍然超过300%。在整个变形区间m值均大于0.3,mmax为0.78。当t>900℃或ε·<5×10-4s-1时,剧烈氧化导致超塑性变形性能的恶化和脆性断裂。在900~950℃之间,TiAl基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热激活机制发生转变。实验测得TiAl基合金在800~900℃时超塑性变形的热激活能为Qav=178kJ/mol,这个数值介于γ TiAl的蠕变体积激活能和TiAl基合金的空位迁移能之间,而接近于后者,因此,TiAl基合金低温超塑性变形的速率控制机制是晶界扩散。  相似文献   

20.
挤压态AZ31B镁合金的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  杨永顺  周新平 《铸造技术》2007,28(2):242-244
将铸态镁合金AZ31B在300℃以1∶6的挤压比进行挤压,在310-460℃温度范围内,以1×10^-1-1×10^-4s^-1初始应变速率,对挤压后试样作单向拉伸试验,研究AZ31B镁合金的超塑性流变行为。扫描电镜对拉伸后的试样断口进行分析。试验表明,经过热挤压可以改善镁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在415℃、应变速率为1×10^-4s^-4时挤压态镁合金具有良好的超塑性,伸长率达到了380%;断口分析表明,AZ31B的超塑变形的主要机制为晶界滑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