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相同硬段及含量的3种不同类型软段的聚氨酯与聚氯乙烯(PVC)、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多嵌段聚氨酯与PVC、CPVC的相容性次序为:PCL-PUPTMO-PU>PPO-PU,而PVC和CPVC在共混体系中具有相似的相容行为  相似文献   

2.
用DSC及FTIR方法研究了聚四亚甲基醚型多嵌段聚氨酯(SPU)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两个分立的Tg,属不相容体系。FTIR结果表明随共混物中CPVC含量的增加,其SPU组分的氢键键合的C=O、N-H吸收峰所占的分数明显减少,CPVC与SPU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多嵌段聚氨酯硬段含量的增加,加强了SPU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减小了共混物两组分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对聚氯乙烯粘接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种聚酯(PEA、PBA、PHA)和MDI合成了分子量和软硬段比例大致相同的3种聚氨酯胶粘剂(PEAU、PBAU、PHAU),以DSC、DMA和相差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它们与PVC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BAU、PHAU与PVC均有良好的相容性,而PEAU则与PVC不相容。3种胶粘剂对PVC的粘接强度差异很大,其粘接强度次序为:PHAU~PBAU>>PEAU,由此提出了聚氨酯胶粘剂对PVC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4.
聚醚型多嵌段聚氨酯与氯化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SC及FT-IR方法研究了聚四亚甲基醚型多嵌段聚氨酯与氨化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两个分立的Tg,属不相容体系。多嵌段聚氨酯硬段含量的增加,加强了SPU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减小了共混物两组分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HPB-b-PMMA增容PVC/PE共混物球晶和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角激光散射(SALS)和广角X光衍射(WAXD)技术,测定了氢化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基嵌段共聚物(HPB-b-PMMA)增容的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共混物的球晶形态和结晶度。从该共混物中PE的结晶状况得出,增容剂HPB-b-PMMAd在降低PE结晶能力、增加PE/PVC界面粘合并形成PVC和PE相间的部分相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共聚物对PVC/PE共混物相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室合成了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BD-b-PMMA),氢化聚丁二烯段得到含聚乙烯结构的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HPBD-b-PMMA)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PVC/PE)共混物的增容剂。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增加了PVC/PE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中加入共聚物后,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都有提高。动态粘弹谱和扫描电镜也证实了共聚物的增容作用。共聚物使共混体  相似文献   

7.
HPVC/TPU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不谱,动态力学分析,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中TPU分子上的氨基与HPVC分子上的氯形成了类氢键结构。HPVC与TPU分子间有一定的相容性,并且TPU的结构组成与共混对体系的相容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辐照下PVC的降解及与丙烯酸丁酯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超声波辐照下,聚氯乙烯(PVC)在环己酮溶液中的降解及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反应。结果表明,PVC在超声波辐照下可降解成低分子量产物,其分子结构与玻璃化温度基本未变。PVC的超声降解符合一般力降解规律,降解动力学方程为(21.5kHz,380W,25℃1.0%PVC)ln=1.56×10~(-4)t。经IR、XPS、NMR等分析表明,PVC与BA的超声共聚产物主要为嵌段共聚物。所得共聚物可以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PVC/EPDM合金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用聚氯乙烯(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主体材料,氯化聚乙烯(CPE)为增容剂,并配以其他助剂制备PVC/EPDM合成。实验结果表明:选择PVC30、EPDM70、CPE30、白炭黑30~5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2~3(均为质量份)及适量助剂,可制备性能较好的PVC/EPDM合金。CPE对PVC/EPDM合金的增容效果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近,但优于丁腈橡胶。  相似文献   

10.
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聚苯乙烯)间充复合弹性体的热…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SC、TG考察了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聚苯乙烯)间充复合弹性体各相态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热降解规律。表明,PUR交联密度提高有利于其软段相与PS相形成部分互溶的微相结构,而NCO/OH的提高则促进软段的微相分离及增大PS与PUR的相容性。该共混体系的热裂解属无规热解反应,不同热裂解温度区域内各相态的热失重均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DSC、TG考察了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聚苯乙烯)间充复合弹性体各相态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热降解规律。结果表明,PUR交联密度提高有利于其软段相与PS相形成部分互溶的微相结构,而NCO/OH的提高则促进软段的微相分离及增大PS与PUR的相容性。该共混体系的热裂解属无规热降解反应,不同热裂解温度区域内各相态的热失重均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2.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作为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冲击实验、拉伸实验、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SEM),系统地研究了共混体系的性能与其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VA是PVC/HDPE良好的增容剂,在一定范围内,EVA与PE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14.
PANI-PVC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吸附一定量的苯胺单体(ANI)后,通过氧化剂使ANI在PVC中发生就位(insitu)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电导率高达0.233S/cm的聚苯胺-聚氯乙烯(PANI-PVC)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单体用量、氧化剂种类及反应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条件。SEM观察的结果表明PANI在PVC中分散非常均匀,在PANI含量较少时即能形成导电通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浸泡法研究硬聚氯乙烯塑料(R-PVC)在衣康酸介质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60℃的衣康酸介质中,R-PVC不会发生化学氧化。虽然腐蚀作用导致R-PVC发生增重且硬度和冲击经度有所降低,但是依据塑料耐性的常用评定判据可以认为,R-PVC对衣康酸介质来说是耐蚀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稀土矿物填充剂对聚氯乙烯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矿物可以作为聚氯乙烯(PVC)的填充剂、改性剂来使用。精矿及尾矿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热性能有所提高,稀土矿物-PVC复合材料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自旋探针技术对加入珠光云母和云母填充改性聚氯乙烯(PVC)的链段运动行为-玻璃化温度Tg及旋转活化能Ea进行研究.实验表明:电子自旋探针HONO在本体系中的刚性极限谱为6.86mT;自旅旋转相关时间在10ns左右,属慢旋转运动范围.并从各ESR谱得:增塑的聚氯乙烯(PVC)玻璃化温度Tg下降;对硬制品以加167mg/g(即20份)增塑剂为宜;珠光云母聚氯乙烯的Ea较低,优于目前大量生产的碱式碳酸铅珠光聚氯乙烯;云母填充改性聚氯乙烯随填充量增加,其玻璃化温度Tg上升,活化能Ea增加.填充量为167mg/g时.加工及使用等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应力作用下聚氯乙烯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在振磨作用下的力化学降解及力化学降解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的分子量随振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力化学降解动力学服从方程式(1/Pt-1/Pin)=Kt+A(Pt:为振磨时间t时的聚合度,Pin为初始聚合度)。初始分子量高的PVC在降解的初始阶段(0-15h)有规断链为主;初始分子量较低的PVC在降解的初级阶段(0-20h)以无规断链为主。经适当降解的PVC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溶液法和熔融法制得聚氯乙烯(PVC)与聚丙碳酸酯(PPC)共混试样,用DSC证明PVC/PPC不相容,但它们不相容的程度受分子量、共混比例及共混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并根据玻璃化转变温度计算出溶液2共混试样PPC富相中PVC的质量百分含量。用DMA说明了NBR/PPC对PVC/PPC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共混体系中PPC的用量对共混体系相容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入适量的PPC可提高共混试样  相似文献   

20.
以聚氨酯(PU)为组分I,乙烯工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