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基于OCR技术的选举投票系统效率,提出了系统主机端软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主机端软件和票箱端软件统一起来考虑,充分考虑选举信息,利用选票中相关对象的位置数据设计选票,将选票格式数据发送到票箱,实现一系列选举投票系统功能,从而开发出一套主机端软件.该方法使得选票版面可以更复杂、基于选票格式数据而设计的票箱端识别软件定位速度更快,有效提高了系统效率,选举投票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服务老人回家智能救援平台的PC端和移动端设计与应用,详细地介绍了移动端与PC端的功能模块、流程设计、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该平台采用IntelliJ IDEA、微信小程序开发平台为开发工具,以Java作为开发语言,使用的数据库为My SQL 2015.  相似文献   

3.
面向集散式人工气候室智能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气候室技术的推广,设计简便友好的人机界面成为提高人工气候室智能监控系统效率的关键.在提出集散式人工气候室智能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系统上位机(PC端)和下位机主机端人机界面.其中上位机PC端人机界面采用Windows/VC6.0实现.下位机主机端人机界面采用19264图形点阵液晶屏配合按键在双串口芯片W77E58的控制下实现,并给出了主机端人机界面的软件设计方法.采用此人机界面使得系统操作更加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4.
以S3C6410为硬件平台,结合WiFi模块,利用图像采集技术和WiFi技术,设计了一套用于耳鼻喉常规检查的便携式内视镜系统,包括仪器端和医生管理端.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仪器端可以实现耳鼻喉的常规检查,同时医生管理端能同步显示耳鼻喉的图像,实现电子化病历.系统的仪器端具有便携式、小型化和低功耗的优点,医生管理端可方便地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诊断和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移动端产品类型众多,但是存在同质化严重、缺少人性化反馈、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从视觉层次、交互层次和反思层次对移动端情感化设计的技术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优化移动端UI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提升移动端产品的用户粘性,进而增强移动端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面向Top-Down设计流的表面微加工掩膜推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表面硅微加工,运用层模型间几何元素运算获得粗掩膜的基本数据.采用工艺约束修演得到精掩膜,解决了多层刻蚀与可加工性问题,并进行模型重构,以校正设计模型的工艺不合理性.应用协同的方法解决了设计端模块与工艺端模块的集成问题,最终得到优化的设计模型和掩膜序列.  相似文献   

7.
以B/S框架为设计结构,以Web网页为载体,设计了一款基于Web网页形式的移动远程医疗综合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IPAD端、PC端进行访问.采用蓝牙组网方式,通过引入物联网,实现人体生理信息与位置信息的传输.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设计的医院多功能情报监控系统,该系统分为监测端和控制端2个部分.监测端位于病房内,和控制端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传递病房内的环境参数以及室内环境调节装置的控制信息.控制端位于控制室内,通过RS232与上位机通信,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的C语言编译的人机对话界面,对各个病房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调节.  相似文献   

9.
基于GPIB接口的远程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通过GPIB接口实现远程测试的方法.使用单片机控制GPIB接口专用芯片TNT4882.在仪器端接收仪器命令并发送仪器的响应信息.控制端使用VC 环境下设计的以VISA库函数作为底层函数库的数据传送软件.通过USB-GPIB卡发送基于SCPI标准的控制命令.仪器端根据使用的命令树设计了一种基于二叉树的命令解析程序来解析控制端发送的命令,实现了计算机对GPIB设备的远程控制.本文主要介绍该远程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车辆自组网上层应用种类丰富、服务质量(QoS)需求多样的特点,结合层次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一种采用注册回调式API和共享内存通信机制的端到端通信软总线.该软总线支持TCP、UDP和AUDP等多种传输协议,便于系统松耦合集成和信息透明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设立不同优先级的应用,该软总线能够满足端到端时延、时延抖...  相似文献   

11.
由于硬件升级和WiFi的广泛覆盖,网络应用业务和服务在Web端和智能移动终端并驾齐驱,用户也经常在两者之间切换,因此,支持跨平台自适应于Web端和移动终端的网络应用研发技术是当今的一个热点.Ionic框架技术通过前端交互设计,逻辑控制设计,调用系统原生接口完成应用软件的研发;AngularJS框架技术通过强大的视图数据双向绑定功能,自定义指令扩展功能,灵活的数据处理功能,增强HTML的动态应用;MongDB数据库技术借助数据库、集合、文档作为存储单元实现单服务器部署和多数据中心架构.本文研究怎样组合Ionic框架、AngularJS技术实现自适应前端页面的设计,研究了MongDB的存储原理和它内置文件系统GridFS存储文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内置分片系统Sharding对松散数据结构的支持和存储数据的强扩展性原理,并采用研究的结果设计实现了一款自适应于Web端与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为用户在Web端和移动端切换带来了简便,实现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2.
毛天宇  李清宝  白燕  瞿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377-4379,4393
提出了可信虚拟网络组的设计思想,基于该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运行于Windows系统下的端到端信息安全交流平台.该平台不仅实现了终端用户信息的有限共享,而且通过内核过滤驱动、加解密、数字签名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保证了机密信息的本地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使信息交流更为灵活可信.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PLC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运用,给出PLC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结构,描述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端设备和局端设备的设计方法,以及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该系统实现了家电智能控制、安防控制和上网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卫星通信网络组网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端到端认证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针对目前认证协议效率过低,认证时间过长的问题,在建立卫星通信网络安全认证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端到端认证协议并构建了安全认证仿真系统,以语音和视频业务为例对协议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的结果表明安全认证用时远远小于传输用时,充分体现了该认证协议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关守平  王梁 《自动化学报》2022,48(11):2677-2687
云控制系统(Cloud control system, CCS)是云计算与物理系统的融合,由于云计算中资源是动态的,因此云计算的加入使得云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给出一种典型的云控制系统结构,通过将不确定性划分为云端不确定性和网络端不确定性,有效简化了云控制系统不确定特性分析和建模.针对典型的时延不确定性问题,将云控制系统时延划分为云端时延和网络端时延,进行了MapReduce模型下多计算节点云端时延分析,同时进行了云控制结构下网络端时延分析,两者结合实现了云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的时延建模.基于所建立的云控制系统时延模型,应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云控制器算法,包括观测器的设计和控制律的设计,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对本文设计的云控制器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时延特性的控制器设计明显提升了云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异构遥操作系统在作业过程中,从端机器人控制灵活性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从工作空间与速度的双模比例映射控制方法.限定主从端的操作空间,并采用比例度映射的方式实现主端对从端运动控制.采用Phantom Omni力反馈设备与Kinova仿人机械臂分别作为遥操作系统的操作主端和工作从端,构建了双边控制系统及实物抓取实验,结果表明:在映射的工作空间内,主端能够有效完成对从端的运动控制;在实物抓取实验过程中,主端能够有效对从端实现作业控制.所设计的系统满足控制精度需求,操作灵活.  相似文献   

17.
USB接口可分为USB主机和USB外设,总线采用主从工作模式,主机端控制数据传输,设备端只是被动地响应USB主机的访问请求.本文介绍了TM1300芯片,给出以USB主机控制器ISP1561为核心,在pSOS操作系统上实现的主机端接口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硬件设计,并分析了驱动程序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虑由载体和机械臂组成的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协调 控制策略.该策略首先利用简单的变结构控制器粗略控制载体的运动,进而设计机械臂控制 器以保证手端精确跟踪其期望的运动轨迹.应用该策略分别对手端自由运动和受限运动设计 了相应的控制器,并对两杆平面空间机器人系统进行了仿真,证实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医疗点滴安全性监控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VR32 UC3A系列单片机的嵌入式便携无线医疗点滴监控系统.以无线通信方式实现主控制端对各病房终端的远程在线监控,动态掌握点滴状态.系统主要由手持式控制端、终端监控装置和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组成.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软硬件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无线的高压母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压开关柜的高压、强电磁场的工作环境,设计了高压端测温模块和低压端接收模块的电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解决了信号的高压隔离问题,并通过互感实现了测温模块的自供电.设计的基于无线传输的高压母线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显示被测母线温度、实时报警、控制处理等功能.接收模块和主机间采用RS-485接口,使系统扩展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