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4.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4.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较优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进而对4.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质量指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水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GF419封孔剂的最优表面活性剂,选择碳氢表面活性剂、氟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清洗能力、净水性及其对GF419封孔剂防腐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复合表面活性剂的较佳配比为m(AEC-9Na)∶m(15-S-9)∶m(FSH)∶m(JBR215)=5∶2∶3∶15。3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显示出良好的协同效应,清洗能力和净水性优异,并使工作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经该封孔剂封孔后,镀层的盐雾腐蚀时间达到96h。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对甲维盐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诚  冯玉红  林强 《精细化工》2005,22(Z1):70-72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的单一及复配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研究了它对w(甲维盐)=1%的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膦酸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79×10-4 mol/L,表面张力为28.90 mN/m;苄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PE型)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1.91×10-4 mol/L,表面张力为20.70 mN/m;按m(A):m(B)=2:3形成的复配型表面活性剂2#的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9.30×10-5 moL/L,表面张力为25.66 mN/m。当w(2#)=10%时,配制w(甲维盐)=1%的微乳剂物理稳定性最佳,各项指标均合格。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8,(11)
[目的]测定甲维盐和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在海南采用浸螺法测定了药剂间的增效作用,并加工成颗粒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甲维盐对福寿螺(2龄)的LC50值为0.104 mg/L,四聚乙醛的LC50值为1.242 mg/L,四聚乙醛与甲维盐在10∶1~80∶1范围内均显示了增效作用,11%四聚乙醛·甲维盐颗粒剂在200、300 g/667m2剂量下对福寿螺显示了很好的防效,防效为86.37、93.46%,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结论]甲维盐和四聚乙醛是防治福寿螺的优异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4.2%高氯·甲维盐[m(高氯):m(甲维盐)]=4.0:0.2微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通过不同乳化剂、助溶剂等的筛选,确定了最佳配方,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试和试验.  相似文献   

6.
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微乳剂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嘉诚  冯玉红  张德拉  林强 《农药》2006,45(2):106-108,110
介绍了1组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性质表征,筛选出一种用于新型高效农药5.2%甲维盐·溴虫腈微乳剂的制备。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溶剂及水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优惠配方。对甘蓝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共毒系数CTC为172.5,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其稀释1000、2000倍7d后的防效分别为90.4%及80.5%,均高于0.5%甲维盐乳油、10%溴虫腈悬浮剂2种单剂药效。显示了该药剂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和较长的持效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程英  李凤良  金剑雪 《现代农药》2012,(6):45-47,50
为了对抗溴氰菊酯小菜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几种杀虫剂按不同比例2元复配,测定其对抗溴氰菊酯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氰戊菊酯、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小菜蛾幼虫都表现为增效作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复配比为1∶20和1∶25、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比为1∶25、甲维盐和毒死蜱复配比为1∶10和1∶15时,对小菜蛾幼虫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国产废旧新闻纸为脱墨对象,用8种表面活性剂在中性条件下对其进行脱墨考察,包括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脱墨考察。进行了不同质量比表面活性剂的脱墨实验,选择出了合适的中性脱墨剂。结果表明:脱墨剂复配质量比为m(AEO-9)∶m(Tween-60)∶m(AEO-7)∶m(K12)=10∶10∶55∶25时,成纸的白度可提高11.43%ISO,脱墨浆得率89%。  相似文献   

9.
以十二醇、顺丁烯二酸酐及月桂酸单乙醇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不对称型磺基琥珀酸双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了双酯化反应条件,其较佳反应条件为:n(十二醇马来酸单酯)∶n(月桂酸单乙醇酰胺)=1∶1,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 h。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所得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张力、泡沫性能、乳化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21×10-5mol/L,γcmc为31.1 m N/m;乳化分水时间为278 s,起泡性和稳泡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甲维盐微乳剂及专用助剂的研制,阐述了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高微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AEO-9和SAS60为表面活性剂,醇(无水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水和石油醚进行了微乳化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醇的种类、含量,盐的含量,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O-9与SAS60质量比为7∶3时,协同效应最好;正戊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最大;当正戊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为0.8时,体系的溶油量最大;当微乳液质量浓度为1.824 g/L时,表面张力为24.49 m N/m;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3%时,界面张力可以降至9.25×10-4m N/m。  相似文献   

12.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柴油微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m(C)∶m(T))。并用不同浓度的碱液代替水相,考察碱液对柴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0.667,m(C)∶m(T)=0.3,助剂为正丁醇,碱液质量分数为0.1%。利用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Gemini型磺基琥珀酸酯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的方法合成了Gemini型磺基琥珀酸酯盐表面活性剂,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为:n(顺酐):n(乙二醇)=2.05∶1、于70℃下单酯化反应2.0h,可得到酯化率约95%的单酯化产物;n(顺酐)∶n(己醇)=1.15∶1,160℃条件下双酯化反应40min,可得到酯化率约95%的双酯化产物:n(NaHSO3):n(顺酐)=1.05∶1,反应温度110℃下反应2.5h,可得到磺化率96%的目标产物。测定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8mmol/L、表面张力为25.7mN/m,渗透性能、去污力较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王旗威  耿兵  张炉青  张德宾  张书香 《精细化工》2011,28(4):347-349,374
研究了含氟烷基磷酸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H(CF2)6CH2OPO(ONa)2,记为DFH-PS]与无机盐和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3.73 mN/m;当NaCl浓度为0.2 mol/L时,可使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下降到21.62 mN/m;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该含氟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当n(DFH-PS)∶n(SDS)=5∶1时,可使水溶液表面张力在很低浓度时降至22.22 mN/m;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混合,当n(DFH-PS)∶n(OP-10)=8∶1时,可使水溶液表面张力降至27.0 mN/m。  相似文献   

15.
以微囊藻为吸附载体、卡波树脂为包衣剂,研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农药缓释剂,对微囊藻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微囊藻对甲维盐的吸附动力学和制剂的释放动力学. 结果表明,微囊藻的平均粒径为3.5 mm,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孔和功能性基团,说明其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30℃下在1:1(j)乙醇水溶液中微囊藻对甲维盐的最大吸附量为70.78 mg/g,平均每个微囊藻吸附1.1×109个甲维盐分子;在3:7(j)乙醇水溶液中不含成膜剂的甲维盐-微囊藻缓释颗粒在24和72 h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2.9%和65.3%,说明微囊藻具有对甲维盐的缓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松香改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松香通过丙烯酸改性,与氯化亚砜、甲醛、吡啶合成新型吡啶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n(丙烯酸改性松香)∶n(甲醛)∶n(吡啶)=1∶3∶4,m(催化剂)∶m(反应物料)=0.04∶1,反应温度75~85℃,反应时间8h。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测定了目标产物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吡啶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精细化工》2011,28(11):1086-1090
以乳糖、乙二醇、高碳醇为原料,采用转糖苷法合成了乳糖糖苷表面活性剂,用正交及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合成乳糖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 h,m(乳糖)∶m(对甲苯磺酸)∶m(十二烷基苯磺酸)∶m(乙二醇)∶m(高碳醇)=1∶0.013∶0.03∶4.9∶1.2,在该条件下糖苷产率为129.7%,糖转化率为98.37%。对所得产品进行FTIR、GC-MS和表面张力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乳糖能够合成糖苷类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两种芥酸基表面活性剂:芥酸胆碱盐(ErCho)和芥酸苄基三甲铵盐(ErBTA).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验证了其分子结构.采用Wilhelmy吊板法测量了其表面张力曲线,电导率法研究了其胶束化热力学,荧光光谱法测量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同时,对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泡沫、乳化和增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rC...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中甲维盐和虱螨脲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氨水=45∶40∶15(V/V)+0.1%氨水为流动相,在UV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甲维盐和虱螨脲的分离度较好,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8(R2>0.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2%和0.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100.16%。该方法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可有效用于复配产品中甲维盐和虱螨脲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4.2%高氯·甲维盐[m(高氯):m(甲维盐)]=4.0:0.2微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通过不同乳化剂、助溶剂等的筛选,确定了最佳配方,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试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