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在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中,把基础两侧基底平面以上的土层,简单地当作上部荷载,而忽视作为荷载土层的抗剪能力,必然要低估地基的承载力。应用静力平衡原理和土体极限平衡条件,考虑基础两侧基底平面以上土层的抗剪能力,深入分析软土地基土硬壳层的抗剪作用,推导出考虑硬壳层抗剪影响的软土地基极限荷载计算公式。该公式可用于均质和非均质软土地基极限荷载计算,能更准确反映地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郑刚 《岩土工程学报》2003,25(3):381-382
学习了同行马克生 ,张小菊对拙文“软土中超长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 ,感谢两位同行对原文的关注 ,下面按讨论稿中指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讨论。(1)关于土承载力的发挥问题。原文试验是在③ -3淤泥层上进行的 ,根据勘察报告 ,该层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2kPa ,含水率达 70 % ,是典型的温州软土。讨论稿根据三根单桩静载试验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了破坏时的桩身强度 ,三组试验平均破坏荷载为 15 3kN ,而 8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得到的单桩复合地基破坏荷载平均值为 2 0 9kPa ,并由此计算出单桩复  相似文献   

3.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0年第 3期发表的“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概率分析”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用概率分析了水泥土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这对复合地基的设计将起到积极意义。但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 1 应在“复合状态”下考虑水泥土桩的极限承载力原文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Pc 的计算模型为 :Pc =I[mPp+λ(1-m)Ps] (1)  从式 (1)中可以看出 ,在分别确定Pp(水泥土桩的极限承载力 )和Ps(桩间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 )之后 ,乘以不确定因子I构成概率统计的基本模式。从原文表 1中可以看出不确定因素I考虑了置换率 (m ) ,水泥土无侧抗压强度 (qu) ,地基土  相似文献   

4.
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极限分析上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限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目前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计算均质土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事实证明该方法是卓有成效的。而实际中常遇到的是层状地基,特别是持力层范围内主要有两层土的情况,对于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目前的研究还相当不成熟。将一种新的多块体离散模式的上限方法应用于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详细探讨了该多块体离散模式应用时相容速度场的确定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一些双层地基土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已有计算方法做了对比,通过对比可以验证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地基土承载水平的确定至关重要,而岩土工程设计中仅考虑了地基土承载能力,忽略了设计的安全度稳定水平。针对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地基土承载力及计算模式的不同及对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稳定水平的影响,提出基于鲁棒性的地基土承载力设计思路。首先将岩土参数作为不确定因素,利用平均值及标准差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其次设定基础几何尺寸作为设计参数,将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作为功能函数进行地基土承载力设计。鲁棒性设计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忽略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不合理性,将鲁棒性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并结合经济性对基础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设计对比分析,证明了基于鲁棒性的地基土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李德臣 《安徽建筑》2003,10(3):51-52
<正> 1.引言 软弱地基由软弱土组成,软弱土通常指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膨胀土等;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大,不均匀沉降也大,而且沉降稳定历时较长,造成  相似文献   

7.
王勇 《辽宁建材》2007,(6):42-43
CFG复合地基由于其利用桩间土和桩及褥垫层的共同作用,在提高承载力及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通过CFG桩在辉映2#工程中对地基处理应用,介绍了CFG桩的施工方法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胡立雄  傅琳 《山西建筑》2004,30(12):27-28
介绍了目前在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时所采用的方法,对其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作了阐述,指出准确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对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阳晋文 《广东建材》2010,26(6):160-162
<正>1地基极限承载力定义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现在完全因为剪切破坏造成结构倒塌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在许多情况下沉降将控制容许承载力。我们一般重点讨论框架结构物和设备基础的承载力,但水坝、路堤等其他结构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三组室内模型试验表明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破坏模型基本上属于冲切破坏。据此,提出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结果、实际工程事故的验算以及和其它有关公式的对比,表明该公式在H/B≤3范围内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A strict upper bound solution to limit loads on strip footings over two-layer clay foundation soil is presented. Two mechanisms of failure are considered: one with a continually deforming field, and a rigid-block mechanism. The multi-block mechanism was found to be very flexible in terms of being able to assume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deformation pattern. Consequently, this mechanism yielded the least upper bound to the bearing pressure. The method used was adapted to calculations of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otings subjected to loads with horizontal components. If the depth of the second layer of clay is sufficiently large,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is layer will not affect the bearing capacity. This depth is referred to here as the critical depth, and it depends on the footing widt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n the two layers. If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f the bottom layer is small compared to the top layer, the critical height may be as much as twice the footing width.  相似文献   

12.
有软弱下卧土层时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院光 《山西建筑》2005,31(7):56-57
分析探讨了一种有软弱下卧土层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基底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土的承载力,通过一次或两次计算,即可得到一般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的最小底面尺寸,指出该计算方法既避免了重复验算工作.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应力下的承载变形机制,基于西安市高新区拟建场地CFG桩复合地基高应力现场试验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地CFG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不小于1 666 kPa;褥垫层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其协调桩土共同作用能力降低;桩顶向上刺入褥垫层,荷载向桩顶集中,致使桩承担上部荷载的96.5%;桩间土发挥作用能力受限,复合地基相当于单桩承载;褥垫层的厚度与桩土应力比的增长呈现负相关;桩间土与桩顶的沉降差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当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时,为保证高应力下桩间土不因荷载过大而造成复合地基的破坏,应适当减小褥垫层的厚度,降低其流动补偿能力;所得结论可为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秸秆石灰桩相对于地基土具有较高的刚度以及抗剪强度,当桩穿过地基固有的滑动圆弧时就能够阻止地基破坏弧面正常出现,阻断破坏面的形成,改变地基的破坏形式,推迟地基破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成桩过程中由于桩锤的冲击会使桩孔膨胀,对周围的土体产生膨胀挤密作用,使周围土体更加密实,这有效的提高了软粘土地基的承载力,桩排数的增加又会使桩的整体性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深厚软土地区的小高层建筑,采用刚柔复合桩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实例说明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综合考虑荷载水平、地质情况、基底土承载力、造价及挤土等因素,决定选用刚柔复合桩基。在分析柔性桩加固区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桩长度由桩端处软土强度决定的设计标准。刚性桩长度在选择了合适持力层后由总沉降量控制。基于对比试验的结果,推荐采用密实性好的碎石、毛片石、砂混合垫层。  相似文献   

16.
粉土地基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粉土地基中采用微型桩基础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基础在下压荷载作用下的承力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本次试验,在下压极限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载比例≥6.9%,在进行微型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时可适当考虑承台底部土体承力.在此基础上,对微型桩基础的下压稳定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陶玲  关立军  陈耀光 《工程质量》2009,27(8):19-21,33
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载荷试验及其试验成果分析和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在选取承压板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的计算方法,指出了载荷试验的成果不能用于评价非均质地基土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施工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消散规律及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滨州市饱和粉土地基进行了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振动沉管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沉管振动下沉时,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出现在桩端以上2~3 m;沉管振动下沉对桩周土体的扰动较小,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有效应力的比值仅为0.327;单桩振动拔管后15 min,临近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率可达到65%~75%;与设计规范的估算值相比,振动沉管成桩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偏小,仅为估算值的55%~60%;低强度混凝土桩的加固作用明显,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天然地基相比提高了约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