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树朴 《中国宝石》2007,16(1):96-96
2007年,粉色刚玉宝石仍将流行。同时,绿色刚玉、橙色刚玉、黄色刚玉、柠檬色刚玉、尤其天蓝色刚玉将是2007年受欢迎的彩色刚玉宝石。红宝石仍将受到中上阶层人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不同颜色的淡水、海水珍珠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珍珠的颜色与其所含有机成分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与其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颜色越深,微量元素相对越富集。除个别元素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外,浙江诸暨和江苏芜湖两地淡水珍珠的微量元素种类大致相同。淡水珍珠中Mn元素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海水珍珠的。  相似文献   

3.
红珊瑚是一种名贵的有机宝石,是红珊瑚科下属珊瑚虫群落的骨骼,颜色有白色、黄色、粉色、橘色、橘红色、红色、深红色等.红珊瑚的主要成分是无机方解石,方解石为无色,故红珊瑚的颜色应来源于内部的某种有机成分.红珊瑚颜色成因的探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学者主要应用拉曼光谱进行研究,确认致色色素是多烯类色素,并获得了一些色素结构信息;前人进行过多次色素提取,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并利用紫外荧光光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检测,试图确认色素成分和结构,但未能成功;后期部分学者将色度学应用到研究中来,虽未能确认色素种类和结构,但确认了色素的颜色构成.至今,可以确定红珊瑚由拥有11~12个-C=C-键的多种多烯色素致色,不同种类色素的结构相似,颜色至少有红色和橘黄色两种,但有机色素分子的具体成分和结构仍未得知,有待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翡翠的鉴定     
一.肉眼观察以绿色者最佳,但常呈现杂色,多见黄色、橙色至褐色、白色或黑色。由于混入物的差异,也可见粉红或黄色。因此,可能出现许多颜色。光泽是很重要的标志,它是宝石对光源反射产生的外观质感,与宝石的折射率和抛光程度有关,翡  相似文献   

5.
元江红宝石属区域变质成因大理岩型,与著名的缅甸抹谷红宝石矿床的成因类型几乎完全一致。该矿红宝石中,浅红色、浅玫瑰红色及无色刚玉占总量的50%。为提高该矿的潜在经济价值、增加红宝石的色调饱和度和消除色调不正的现象,必须研究红宝石的呈色机理。不同颜色红宝石的致色元素质量分数变化似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对市场上出现的盔犀鸟头胄工艺品及其拼合制品、仿制品,在宝石显微镜下放大观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测试,探究其物质组成、生长结构、颜色成因以及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盔犀鸟头胄整体表现为层状鳞片生长结构,头胄工艺品的黄色基体中普遍发育近平行条带生长结构,红色圆斑与黄色基体呈渐变过渡关系;红外光谱表现为酰胺特征吸收谱带,表明角蛋白为头胄主要成分;特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拉曼光谱均标志着类胡萝卜素的存在,且类胡萝卜素是头胄的主要呈色原因。拼合工艺品的红色圆斑具有清晰边界并可见拼合缝隙,红外光谱显示红色圆斑为人造树脂材料。仿制品的黄色基体内部可见气泡,红外光谱揭示其整体均为人造树脂。  相似文献   

7.
蓝宝石和红宝石是一对孪生兄妹,它们都是色美的宝石级刚玉。区别在于它们在各自的生长过程中捕获的致色元素不同。红宝石捕获了铬,所以呈现红色、粉红色。蓝宝石捕获的是铁和钛。由于铁和钛在每个宝石中的含量和比例不同,所以呈显出多种颜色,有蓝色、绿色、黄色、紫色、乃至无色。为此,蓝宝石是除了红色红宝石之外各种颜色的宝石级刚玉。当前市场上流通的蓝宝石和仿蓝宝石的品种较多,除不同产地的天然蓝宝石外,还有热扩散法优化蓝宝石、合成蓝宝石以及与蓝宝石相似的天然蓝色宝石。它们的外观十分相似,需要认真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如今,当时尚服饰的色彩愈发趋向于开放,多元化时,各国的珠宝设计师们也在彩色宝石丛中聆听着设计的灵感。其实,2004年度珠宝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多样性丝毫不亚于时装,从淡影柔彩,到深浓红棕,流行中的粉色、红色、橙色、棕色、蓝色和绿色都呈现在新颖的色彩组合之中。伦敦的设计师StephenWebster说:“更多色彩组合的趋势还会继续。当女士们为自己购买首饰时,她们不自觉地愿意尝试多样色彩以表达自己的个性与气质。柔彩与不寻常颜色的组合将会流行,比如玫瑰色石英与黑色月亮石,赤铁矿和橄榄石或绿色石榴石,或是海蓝电气石与亮绿色绿玉等。顾客…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绿色电气石的颜色成因仍存在争议。对赞比亚墨绿色电气石的不同方向和不同颜色区域进行LA-ICP-MS、电子探针以及偏振显微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以Al_2O_3和SiO_2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FeO_T、MnO等杂质,其中Fe和Mn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不同方向以及不同色带区域的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测试结果显示,赞比亚墨绿色电气石的墨绿色由Fe和Mn元素造成。偏光显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色区及不同方向测试结果显示,都存在415,720nm处吸收带,其中415nm处吸收带主要与交换耦合Fe~(3+)—Fe~(3+)离子对的电荷转移、Mn2+的d电子跃迁吸收有关,720nm处吸收带主要与Fe~(2+)—Fe~(3+)离子对间的电荷转移跃迁有关。结果初步认为,赞比亚墨绿色电气石的主要致色成因是Fe和Mn元素致色。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未处理、热处理和Be扩散处理的黄色-红色蓝宝石的颜色及其成因.综述了蓝宝石色心的主要类型.对热不稳定的黄色和橙色色心的性质与高温热处理或由Be扩散处理产生的热稳定橙色色心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橙色色心形成的一些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讨论,这些模式是由Hger(2001)和Emmett等(2003)提出、根据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建立的.两个模式都是基于微量元素Mg-Fe-Ti和(Be Mg)-Fe-Ti三角图解建立的.对来自斯里兰卡的未处理和热处理帕帕拉恰蓝宝石的颜色成因与来自马达加斯加Ilakaka和坦桑尼亚Songea的Be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对比.处理与未处理蓝宝石颜色的巨大差异是由样品中的Fe和V的含量差异以及色心的丰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苏纪石的矿物组成与鉴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纪石是目前珠宝市场上的一种新兴宝玉石材料,主要通过颜色特征以及经验来鉴别,其宝石矿物学研究尚属空白.采用偏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苏纪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红外光谱及XRD特征图谱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苏纪石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硅铁锂钠石与石英,分布有少量的长石、绿泥石和褐铁矿等;其中,硅铁锂钠石呈板条状或隐晶质集合体,石英呈等轴他形微粒状或不规则团块状、条带状;硅铁锂钠石的化学分子式为K0.94Na2.86Li2.49(Fe3+1.59Mg1.82)3.41Al0.22Ca0.26H2O,其IR特征峰为455,507,588,653,694,777,797,1 042,1 123 cm-1,其主要的XRD谱线为4.323(100),4.063(57),3.197(81),2.863(51);硅铁锂钠石中MnO的质量分数直接影响了苏纪石颜色的深浅,其IR,XRD特征图谱是鉴定苏纪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浅粉红色—粉红色绿柱石的宝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珠宝市场上粉色系列绿柱石并不常见,近期发现粉色绿柱石数量增加,笔者对彩宝市场上的浅粉红色—粉红色绿柱石进行了宝石学特征研究。浅粉红色—粉红色这一系列的绿柱石与以前研究较多的祖母绿、海蓝宝石相比,颜色明显不同,在折射率、密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常规宝石仪器,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这一系列绿柱石进行测试分析,对比发现其与常见的海蓝宝石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按照粉色绿柱石测试的折射率的结果分为A、B、C 3组,将同时检测的黄绿色绿柱石和常见的海蓝宝石分成2组,发现浅粉红色—粉红色绿柱石的折射率与密度存在正相关性,而且随着Cs元素替代的增加,Rb元素替代的减少,折射率与密度升高,粉红色绿柱石的折射率可高达1.61。  相似文献   

13.
近期,笔者获得来自辽宁东部宽甸地区的绿色玉石,为研究该样品的宝玉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采用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其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光谱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母,质量分数达98%以上,具鳞片变晶结构,少量的红色矿物为金红石;Cr3+类质同象替代白云母中的Al3+是该样品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依据国家珠宝玉石名称的标准,应将该样品定名为云母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电子探针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近期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蛇纹石玉雕件的假皮的宝石学特征、成分、结构及制作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假皮是通过对蛇纹石玉表面进行酸洗、染色、浸蜡处理而得到。其结构疏松,裂隙发育,裂隙中颜色较深,但主要组成矿物仍为叶蛇纹石。  相似文献   

15.
田黄仿制品——“印尼金田黄”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珠宝市场上新近出现的一种田黄仿制品——"印尼金田黄"(市场俗称)进行了XRD,ICP-MS及FTIR等大型仪器的系统分析测试,并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寿山田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印尼金田黄"主要为方解石矿物组成,与寿山田黄的矿物组成完全不同;其化学全分析结果显示,除Ca外,Mn,Fe等变价金属离子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可能是导致"印尼金田黄"呈现金黄色的主要致色原因。无论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还是常规宝石学特征,均与传统的、以地开石为主的寿山田黄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郧县产有一种矿石,因其色如黄米而俗称为"米黄玉",其质细腻柔润、色泽纯净剔透。本研究选取6件"米黄玉"样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薄片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LA-ICP-MS等测试手段,对其矿物学、宝石学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品质评价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米黄玉"样品的组分纯净,结构呈短柱状晶体镶嵌排列,单个晶体的颗粒大小在长0.240~0.880 mm、宽0.064~0.160 mm范围内波动,并呈定向排列;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3,含少量的MgCO3,成分纯净,杂质元素较少。依照GB/T 16552—2003《珠宝玉石名称》,对宝石级"米黄玉"应直接采用"大理石"的名称,可在备注中注明:俗称"米黄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方法、反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山东昌乐蓝宝石砂矿中的一种副矿物样品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肉眼观察,这种副矿物样品呈黑色、不透明,具有强磁性,摩氏硬度大于小刀。在反光显微镜下,该样品为钢灰色,呈现不透明的四边形颗粒状。X射线粉末衍射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副矿物样品为富含Ti的磁铁矿,其晶体结构中类质同象替代广泛,但未见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该样品的红外光谱与磁铁矿的标准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宝石学常规测试等分析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颜色的新疆"昆仑金玉"样品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昆仑金玉"的矿物组成为蛇纹石,深绿色品种为叶蛇纹石,黄绿色品种为利蛇纹石,深绿色品种的硬度高于黄绿色品种;"昆仑金玉"的颜色与Fe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黄绿色品种中Fe的质量分数高于深绿色品种,其中,不同的Fe~(3+)/Fe~(2+)比值致"昆仑金玉"呈现不同的色调;深绿色品种中的叶蛇纹石和黄绿色品种中的利蛇纹石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均展现典型的片状外观,深绿色品种中的叶蛇纹石边缘为参差状,而黄绿色品种中的利蛇纹石发育圆化的边缘,这种形态的差异说明两种蛇纹石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3 644cm~(-1)处"肩状"吸收峰的出现,说明深绿色品种中的叶蛇纹石和黄绿色品种中的利蛇纹石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元江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的宝石学研究方法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子顺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测试仪器,对云南元江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元江红宝石颜色丰富,裂理发育,内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致色离子为Cr,随着Cr质量分数的增高,红色逐渐加深,折射率增大;其拉曼光谱在200~1 200 cm-1范围内有2~3个拉曼吸收峰,红外光谱除2 110,1 980 cm-1红外吸收双峰外,还出现381,420,647 cm-13个Al2O3的特征峰。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珠宝市场上的一种伊利石质玉石(俗称“紫袍玉”)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测试以及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长石、石英、赤铁矿、菱铁矿和金红石,为泥质沉积岩。该玉石的颜色层次结构清楚,分界明显,与不同沉积层中赤铁矿的质量分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