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翻转矩阵定义了频域均衡空时分组码的编码方式,分析了它的系统结构和编译码过程,并且给出了信道分解的矩阵表达形式,得到了频域均衡空时分组码的一种简明的分析方法。仿真实验表明:与多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空时分组码相比,频域均衡空时分组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空时分组码在快衰落信道的研究,说明在快衰落信道空时分组码性能衰减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用插入正交导频序列对信道进行估计的方法。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估计误差引起的性能降低的仿真表明误差地板是由于初始信道估计误差和导频符号组正交性的损失引起的,信道时变越快,误差地板越高。  相似文献   

3.
正交空时分组码性能估计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祥明  罗涛  乐光新 《电子学报》2001,29(7):993-995
本文给出并证明了采用正交空时分组码传输的衰落信道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瞬时信噪比的一般表达形式,分析了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符号差错性能.给出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符号差错概率的最小距离球界,由此可以得到空时分组码关于发送天线数量的"地板效应".  相似文献   

4.
时选衰落信道中的坐标交织空时分组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空时分组码在时选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该文提出了坐标交织空时分组码(Coordinate Interleaved Space-Time Block Code, CISTBC)。和已有的空时分组码相比,CISTBC将各码元的虚部和实部分别从不同的天线发射,充分利用了信道系数的时变特性带来的多径传输,提高了码元的抗深度衰落能力。另外,该文分析了基于QR 分解和高斯近似的连续干扰消除算法对不同码元解码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循环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来减少误差传递,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分析和仿真表明,CISTBC有效地改善了分组码在时选信道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空时编码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无线通信信道中的多径,从而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在空时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提出了一种空频分组码的编码改进方案。经仿真证明:编码后的系统相对于STBC-OFDM(空时分组编码)系统的性能更优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空频分组码推广到4发系统,并给出了一种适合于4发系统的空频分组码的改进编解码方法.在到达相邻子载波分别为相等信道增益和不等增益情况下给出的编解码方法能够完全地消除符号间干扰,且不以牺牲分集为代价.在接收端,利用对角矩阵求逆的简单性,极大的减少了计算复杂度.在快变环境,性能效果接近极大似然解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仿真验证了空时分组码的适用信道和其抗衰落性能。介绍了Almouti所提出的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基本编译码原理,分别在高斯信道、瑞利信道和赖斯信道的状况下对其进行了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正交空时分组码在不同衰落信道中的性能,通过仿真试验说明空时分组码的适用信道是散射分量丰富的赖斯信道和瑞利信道。  相似文献   

8.
空时分组码的多径译码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地将空时分组码应用到多径衰落环境下的码分多址系统,以充分利用多个路径的信号能量,提出了一种多径环境下空时分组码译码的新方法。由于空时分组码译码与信道估计紧密相关,本文亦讨论了多径信道估计以及信道估计误差对本方法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多路径译码方法可明显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9.
Nakagami衰落信道中差分空时分组码误比特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研究差分空时分组码在Nakagami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在介绍2发1收差分空时分组码编译码方案的基础上,得出Nakagami信道下差分空时分组码的误比特率.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一致,证明了所推导误比特率计算表达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Alamouti提出的BPSK调制下空时分组码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码性能原理,推导出高阶(M ary)调制下Rician衰落信道中空时分组码的符号差错率的最小距离球界,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了两信道下引入空时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中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发射天线数量的“地板效应”以及Rician因子K对符号差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文针对 3个发射天线,1个接收天线的空时分组码系统,提出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无需信道估计,直接对空时分组码进行解码的方法,把子空间方法应用于空时编码当中,从信号处理和空时编码两个方面考虑空时分组码的直接解码问题,利用空时分组码所特有的正交设计,较为方便地从子空间中解出信号信息,从单载波的角度,解决了频率选择性衰落下空时分组码的解码问题。Monte-Carlo仿真给出了直接解码算法的性能,并与使用准确信道信息的解码算法做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2.
杨丽  肖丽萍 《无线电工程》2005,35(11):11-13
空时编码技术将信道编码技术和天线分集技术结合,在不牺牲带宽的情况下,大幅度地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而Nakagami衰落信道能够准确表示实际衰落环境。基于此研究了空时分组码在Nakagami衰落的信道容量。首先将Nakagami信道等效为一个m分集系统通过瑞利信道,推导出Nakagami衰落下空时分组码瞬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进一步推出Nakagami衰落下空时分组码信道容量的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得到莱斯衰落下正交空时分组码接收信噪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莱斯衰落信道条件下引入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的符号差错性能。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天线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发送天线的数量可以带来更大的分集增益,莱斯系数均值对系统的影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陈静 《中国新通信》2008,10(11):31-34
本文介绍了差分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研究了采用差分空时分组码的OFDM系统(DSTBC-OFDM)性能,仿真结果表明,DSTBC-OFDM系统的性能随着子载波数及子信道数的增加而提高。通过仿真,还证明了多天线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系统性能可得到提高,更适用于多径无线信道,而且采用差分编码技术,接收端不需要信道估计,可以大大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Alamouti最大似然译码方法,给出了在正交空时分组码传输的衰落信道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瞬时信噪比的一般表达式,分析了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引入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的符号差错性能,研究表明采用正交空时码传输信号,增加发送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都可以得到更大的分集增益;在接受天线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发送天线的数量可以带来更大的分集增益,但当发送天线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发送天线数量就不能带来明显的分集改善了。  相似文献   

16.
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线信道易受衰减和干扰影响的特点,介绍了用于瑞利衰落信道的空时分组码。给出了几种空时 分组码的编码和基于接收端线性处理的最大似然解码算法,建立了一个基站端和移动终端有若干个未线的系统模 型,分析其性能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通过空时分组码和多发射天线,可获得明显增益,且解码复杂度小。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一种适于匙孔信道的满码率极化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以改善其误比特率性能,采用快速最大似然译码算法进行译码,并与匙孔信道的传统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单中继瑞利信道和单中继匙孔信道的极化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分别进行误比特率的仿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SNR条件下,本文构建的分组码比传统准正交分组码具有更低的误比特率;与两种单中继极化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相比,在SNR较高情况下本文分组码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空时分组码能够实现MIMO系统的完全发射分集,但不能实现任何的编码增益.对此,提出了线性分组码与空时分组码级联的MIMO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完全发射分集和编码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比特误码率为10-5时,与未进行前向纠错的空时分组码系统相比,该系统能提供了大约2.7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19.
空时分组码的盲识别是认知无线电领域一个新的重要问题。多数现有算法在多接收天线下进行识别,然而这些算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单接收天线条件。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同时适用于单接收天线和多接收天线的空时分组码盲识别方法。利用空时分组码矩阵内元素的相关性,提出四阶统计量作为盲识别的特征参数,并通过最小欧氏距离的方式检验四阶统计量的差异,达到识别的目的。蒙特卡洛仿真表明,算法识别性能较好,且不需要预先知道信道信息、噪声信息和调制信息,对多普勒频移和相位噪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祁淑慧  岳殿武 《通信技术》2007,40(12):102-104
空时分组码(STBC)由于具有较高的分集增益和简单的编译方法,从而得到普遍关注。但是它只适于频率平坦信道,而实际的信道多为频率选择性信道。丈中将考虑两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信道的空时分组码系统方案:OFDM-STBC和SC/FDE-STBC方案,即考虑空时分组码与正交频分复用或单载波频域均衡结合。通过对OFDM-STBC和SC/FDE-STBC系统性能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明SC/FDE-STBC方案要优于OFDM-STBC方案。此外,文中也给出一些细致的仿真性能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