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SMPT-1000蒸发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以S7-400系列PLC为核心的编程软件PCS7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并采用WinCC 6.2作为上位机的组态软件。同时给出系统的硬件组成,PLC与现场仪表的连接方式和通讯方式,以及监控画面组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韩祥波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9):52-53,13
基于组态王及多串口通讯提出了铁路变频恒压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施方案,对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进行了阐述,对系统的组态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铁路供水,达到了自动控制,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具有定位准确、精度高的特点,为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对组态王与S7300的几种通讯方式进行比较、评估,采用了简单方便的S7通讯方式,结合GRAPH和LAD编程语言,利用性价比较高的组态王软件进行画面组态和数据追踪,完成系统的设计,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模拟电梯系统为被控对象进行组态,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控制方式:计算机控制方式和触摸屏控制方式.系统还采用了灵活多变的通讯方式,实现了与PLC的网络通信.同时,就不同厂家的硬件产品之间的通讯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WinCC及S7-300在电封闭交流传动测试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电封闭及交流矢量控制技术设计了2000 kW交流传动测试系统,同时以WinCC6.0组态软件和S7-300系列PLC为核心替代传统的板卡与编写程序的结合开发了系统控制软件,节省能源且提高了机械测试系统软件的开发效率.WinCC与PLC通过MPI协议通讯,上位机采用组态与脚本相结合实现参数设置、数据显示、报表生成、用户管理及故障信息处理等;下位机PLC与现场的设备通过Profibus-DP构成控制网络,实时对系统设备进行控制并对测试数据进行采集.现场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设计方案对机械测试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了在1250mm五机架冷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人机界面组态软件InTouch 9.0的设计思想和编程实例.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的通讯方式;然后详细叙述了组态软件InTouch的应用特色,并给出自编的函数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王伟  夏榆滨 《计算机应用》2012,32(Z1):167-169
LED焊接系统的硬件构成复杂,采用了功能构件的思想对系统进行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不同的构件之间采用了不同的通信方式,对于消息通信方式,给出了消息的分层设计结构,针对硬件通信方式,给出了硬件通信协议的设计方案;系统的最后运行能够达到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8.
汪鹏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24(3):17-18,21
钢铁企业中的二级计算机系统在生产中处于中间环节,需要与很多其它系统进行通讯.对钢铁企业二级系统与其它计算机系统的通讯进行了介绍,对几种常用的通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根据钢铁企业二级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二级系统通常采用的通讯方式,最后针对二级系统采用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设计,并提供了简要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炼钢厂现有转炉布袋除尘系统中的监控部分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其采用工业现场总线进行通讯,协议较多且不统一,如opt协议、modbus协议、modbus modbus plus协议等.整个系统分7个部分,分散且距离较远,不便于对系统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所以除尘效率比较低下.针对此问题,采用施奈德Quantum系列Pic,Mp7工业监控软件,将工业以太网作为现场数据的通讯通道,采用TCP/IP协议作为统一的通讯协议,进行集中监控,利用触发方式对于事件进行激活,从而减少系统资源利用,有效减少网络诱导延迟.通过系统的设计,提高了除尘效率,减少烟尘排放浓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阶段国内织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的不足和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型张力传感器和32位工业控制ARM微处理器平台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模糊自整定PID算法控制经纱张力,具体分析了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原理以及它在电子送经控制系统中应用,对系统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张力信号变送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织机的经纱张力控制灵敏,张力稳态误差较小;该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N总线的通信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杰  刘涤尘  刘锦泉 《控制工程》2005,12(1):81-83,96
结合所研制的电力故障录波与波形重现系统中的通信设计应用,介绍了CAN总线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PC单元与DSP单元的通信方案,对CAN技术规范2.0A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如何实现PC单元与DSP单元的通信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并结合实际应用,给出了通信的设计结构和软件实现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传输可靠,通信速率高,连接方便,解决了总线冲突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低层网络即由智能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总线网络多种多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容多种通信方式的通信分站设计方案。该分站一方面可采集多种数字接口的智能传感器信息;另一方面既可采用传统的总线方式与监控计算机通信,又可通过光纤或工业以太网与监控计算机通信。实际应用表明,该分站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N总线的双DSP通信方案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逐渐增多的双DSP系统中的通信问题,分析比较了各种DSP通信方案以及将CAN总线用于DSP通信中的优势;介绍了DSP中CAN通信接口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及实现,重点阐述了CAN模块的相关寄存器设置,并且采用中断接收数据和双缓冲存取数据的方法;本方案已成功运用于某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教学楼的智能照明控制,通过对CAN总线与LIN总线性能、特点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基于CAN/LIN总线的智能照明系统.在分析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及其工作流程,并具体给出了将CAN总线的通信优势和LIN总线的成本优势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降低了能耗与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船舶燃机监控系统的CAN总线数据通信需求,设计了一种多通道CAN总线通讯模块。该方案采用M模块标准设计,使用4片独立的CAN控制器和CAN隔离收发器实现CAN节点电路、4通道CAN通讯控制和信号电气隔离。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以及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实现了M模块接口和4通道CAN总线接口的转换;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CAN总线通信程序设计。经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本模块能够实现4通道CAN总线大量数据通信,满足了设计需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分析了RS485总线和Profibus DP总线的通信原理,并以煤矿供电自动化系统为例,介绍了采用ABC智能串行网关设计的RS485总线与Profibus DP总线的互联电路,并给出了ABC网关的参数设计和配置。实际应用表明,该互联技术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刘铭星  宫亮  杨煜普 《计算机工程》2009,35(10):226-228
介绍1EEE 1394总线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1394前端通信模块,通过其中的DSP来控制IEEE 1394芯片,实现数控系统与伺服单元的IEEE 1394高速总线接口。给出1394前端通信模块的软硬件设计。1394前端通信模块与上位机及运动控制器的通信测试实验证明了IEEE 1394总线技术应用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选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对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进行分布式控制,设计并实现了CAN总线磁悬浮球控制系统。首先,对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在该网络结构下,进行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工作主要是设计一个通用CAN节点的设计,使其能够完成模拟量的精确快速采样、高精度输出以及开关量的控制三大功能。软件设计包括两部分:CAN节点中基于ARM的软件设计和PC端监控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PCI总线的心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心电信号的放大滤波以及基于PCI总线的采集电路,软件包括E2PROM的配置、FPGA时序设计以及PCI总线驱动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BACnet总线通信,针对MS/TP网络中的节点和报文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运用有限状态机理论,在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混合型MS/TP网络的随机通信模型。针对应用层服务如读属性报文的传输等进行了仿真运行,评估了MS/TP网络传输的平均服务延迟特性,给出了楼宇控制器网络通信中的网络数据帧数、传输速率、延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报文产生时间平均间隔一定,随着最大数据帧数增加,总线利用率变大,网络平均延迟变大。运用该方法可针对实际的网络结构和节点数量,评估出该网络的数据传输最大平均延迟和最大数据帧数,为总线网络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