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酱香大曲中白地霉产蛋白酶固态发酵条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酱香型酒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白地霉MTBD,对其进行发酵实验,检测蛋白酶活力,测定其在不同原料比、不同培养时间、不同pH值、不同接种量、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料水比条件下产蛋白酶的情况,同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为45℃、pH值为3.5、料水比为1∶1、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2.
米曲霉液态发酵香菇残次品产蛋白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香菇资源,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种,对香菇残次品进行液态发酵,以蛋白酶活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米曲霉产蛋白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米曲霉产蛋白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料液比1∶10(g∶mL)、初始pH值6.5、转速175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1 182.48 U/mL。  相似文献   

3.
张应莲  黄永光 《酿酒科技》2012,(12):31-33,36
对从酱香大曲中分离的白地霉菌株Geotrichum candidum MTBD进行了鉴定,并对该菌株的固态发酵和液态条件下产蛋白酶及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及该菌株利用酿酒原料的固态和液态发酵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能产较高活力的蛋白酶,发酵代谢产物包括酸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类、含氮化合物等多种成分,与茅台地区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也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功能菌株,对提供发酵动力和风味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对芽孢杆菌属细菌J-5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料水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辅助碳源等对产CMCase酶活性的影响,再此基础上选择料水比、碳氮比、初始pH值三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考察各因素对CMCase酶活性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5∶1(m/m)、初始pH 3.2、料水比1∶3.25(m/V)、发酵温度38 ℃、发酵时间144 h、辅助碳源1 g/100 g,此条件下,CMCase酶活力预测值为58.15 U/g,实测值为57.996 U/g。该菌株可产生较高酶活力的CMCase,可有效地降解大蒜皮。  相似文献   

5.
以酱香型大曲中分离筛选得到的红曲霉MZ-1菌株为出发菌株,以高粱、小麦及麸皮为基础原料,探索MZ-1菌株液态发酵生产酯类化合物的产酯条件。结果表明,MZ-1菌株产酯类化合物最佳条件为:原料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中高粱、小麦和麸皮的配比为8∶1∶1,发酵pH5,发酵时间为9 d,发酵温度为35℃。在该条件下,MZ-1菌株产酯类化合物较多,总酯含量达到267.68 mg/L。  相似文献   

6.
通过固体发酵培养,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康氏木霉发酵产木聚糖酶最优条件组合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为2∶8,硫酸铵2.5%,MnSO4 0.50%,料水比1∶1.5(g∶mL),培养基初始pH自然,培养温度30 ℃,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康氏木霉固体发酵木聚糖酶活力达11.98 IU/g。该木聚糖酶水解产物富含2~5个木糖分子的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黄浆水为原料,选用白地霉、扣囊拟内孢霉、解脂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2∶1∶1∶2)作为发酵菌株发酵黄浆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法,对黄浆水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SCP产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初始pH、发酵时间、装液量;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碳氮比5、初始pH 6、装液量140 mL/250 mL、接种量6%、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42 h;经过优化后的SCP产量达到3.28 g/100 mL。  相似文献   

8.
绿色木霉95106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粉与麦麸为主料,对影响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因素,如秸秆粉和麦麸的用量比、固液比、初始pH值、氮源及其浓度、发酵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稻草粉:友麸比为15∶5、料水比为1∶5、初始pH值为6.0、以0.25%尿素液为氮源、28℃培养72h的产酶活力最高,滤纸酶活和内切酶活分别比基础发酵条件下增加了1.21倍和0.726倍.该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WLYQ-1耐性益生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这四个因素对菌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WLYQ-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40℃,接种量3%,初始pH值为7.5,发酵时间为46 h,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87.56 U/mL。  相似文献   

10.
绿僵菌Ma83固态发酵几丁质酶和部分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a83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固态发酵条件和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 ,当以麸皮∶蚕蛹粉为 3∶1作为培养基 ,最适氮源为1%NaNO3,起始pH为 6 5 ,发酵温度为 31℃ ,接种量为 2mL液态种子时酶活力最高。此外 ,添加稻壳对Ma83产几丁质酶有促进作用。该菌株在生长 2d时 ,酶活力达 33 9U /g干培养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最适反应 pH为 6 0 ;不同温度保温 1h后 ,酶的半失活温度为 42℃。不同 pH值的缓冲溶液中 (2 5℃ )放置 1h后 ,酶在pH 5 0~ 6 0条件下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红茶叶为原料,通过不同浓度配比的茶汁YPD培养基对茶酒发酵酵母进行梯度驯化,筛选出1株对茶汁适应能力和发酵力都比较强的酵母Z-4。该酵母在含12%蔗糖茶汁培养基中发酵所得酒精度为10%vol,残糖量为7.5°Bx。并对温度、发酵液配比、pH值以及酵母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茶与清水比1:60(g/v),发酵液pH4,蔗糖含量12%,酵母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7d。  相似文献   

12.
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文  周文美 《酿酒科技》2012,(8):97-100,105
通过对照试验确定菌种、原料配比和原料处理方法,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表明,经发芽处理后的原料可发酵性明显增强,产酒黄酮含量有显著增加;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能力强于其他几种菌种;甜荞∶苦荞为3∶2、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5%,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和高粱为酿酒原料,浓香型大曲和增香菌为糖化发酵剂,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方式,模拟浓香型白酒半固态法酿造,研究发酵温度、发酵剂添加量、料水比以及发酵时间对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浓香型大曲添加量为原料的30%、增香菌添加量为3.5%、料水比为1∶3.2、温控条件为第1天28℃,第2天33℃,第3天30℃,4~18 d 25℃、发酵18 d,该条件下蒸馏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达到0.660 g/L±0.015 g/L。  相似文献   

14.
以覆盆子干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设计对覆盆子发酵酒的发酵工艺条件(温度、酵母菌接种量、蔗糖添加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覆盆子发酵酒工艺条件为:覆盆子干果经粉碎至60目,料水比(1∶40),发酵温度为25.3℃,接种量0.72%,蔗糖添加量20.53%,此条件下,乙醇浓度为13.19%vol,总黄酮含量2.58 mg/mL。得到的覆盆子发酵酒澄清透明,色泽金黄,爽口协调,口味纯正,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果酒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南美白对虾加工下脚料(虾头虾壳)为原料,采用内源酶、中性蛋白酶,通过控制pH、水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用量等条件进行酶解,从而制取抗氧化酶解液,以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为指标选择最优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内源酶最佳酶解条件为:pH为6,水料比为2∶1,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6h,此时还原力为0.668,·OH清除率为67.24%;中性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60U/g原料,pH为6,水料比为2∶1,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5h,此时还原力为0.672,·OH清除率为68.43%。在最佳酶解条件下,两种酶解液的还原力与·OH清除率大小排列为:中性蛋白酶>内源酶,但两者相差不大,从经济能源的综合因素考虑,选用内源酶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青梅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青梅为原料,在料液比为1:2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进行青梅果酒人工发酵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青梅在1:2的料液比奈件下,酵母接种量为5%,氯化铵添加量为0.4%,果糖添加量为2.5%,果胶酶用量80mg/kg,SO2用量80mg/L,发酵液pH3.5,28℃发酵,静止发酵7d;青梅出酒率为260.1%,酒精度10.2%vo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141.48mg/L,成品酒呈浅黄色,具有青梅自然色泽和清新浓郁的青梅果实天然香气.口味纯正、透明清澈、总黄酮含量高、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7.
以米糠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在考察超声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初始pH和发酵时间对发酵菌种产蛋白酶、脂肪酶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处理乳酸菌发酵制备米糠酵素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90 min,发酵温度25 ℃,发酵液初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25 d。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米糠酵素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分别达到51.96 U/mL、16.17 U/mL。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芯与麸皮为主要原料,对影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JD-1固态发酵的因素如玉米芯与麸皮的比例、氮源浓度、发酵温度、时间、料水比等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取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即玉米芯与麸皮质量比为7∶3,培养温度30 ℃,料液比1∶2.0(g∶mL),培养时间96 h,接种量为10%。在此优化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达8.95 IU/g,滤纸酶酶活力达2.00 IU/g。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须为原料,通过菌种复合发酵玉米须水提液制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玉米须发酵液,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粉碎经60目筛后于90 ℃回流提取2 h所得水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菌种复合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复合菌种(酿酒酵母∶类干酪乳杆菌=1∶3)接种量8%、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4 ℃。在此优化条件下,玉米须发酵液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62.13±2.10)%,并且在高温(120 ℃)、极端pH(pH 2.0和pH 14.0)和模拟胃肠道消化条件下,均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