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席约强 《轧钢》2001,18(1):41-45
介绍了在线、棒材轧制中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节能降耗效果,连铸坯热送方式,连铸与轧钢之间的热连接方式,并对热装工艺提出了看法,指出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热送热装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铸件局部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铸件凝固时存在一种新的特殊物理热节-“交叉热节”的概念,同时和研究了“交叉热节”的特性及其效应,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交叉热节”的提出充实和扩展了热节的内涵和概念,对研究铸件凝固和优化铸造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席约强 《轧钢》2000,17(6):38-41
介绍了在线、棒材轧制中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节能降耗效果,连铸坯热送方式,连铸与轧钢之间的热连接方式,并对热装工艺提出了看法,指出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热送热装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徐建辉  蒙海滨  王康祥 《轧钢》2016,33(2):46-47
介绍了柳钢棒线型材厂四棒车间热装热送技术改造的概况,论述了所采用的主要工艺及装备技术参数和特点。通过改造,连铸方坯的直送率大于95%,最高入炉温度可达800 ℃以上,吨钢焦炉煤气消耗从原来的42 m3降低到34 m3左右。  相似文献   

5.
热送热装工艺在柳钢线材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权 《轧钢》2001,18(3):53-54
柳钢线材厂为节能降耗实施了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介绍了采用的热送方法,工艺制度及计算机管理系统,工艺实施后,成材率提高0.5%以上,煤气单耗降低40m^3/t。  相似文献   

6.
冲天炉炉顶热风换热技术的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冲天炉熔化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观点,同时以冲天炉燃烧的热工理论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冲天炉炉顶热风换热技术的原理,并且讨论了热风热器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Mn18Cr18高氮钢热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热模拟试验,进行了Mn18Cr18高氮钢的高温热塑性的研究,并对该钢种进行了热锻、热轧试验.结果表明:Mn18Cr18高氮钢的高温热塑性呈"V"字型变化,在1000~1100℃时塑性较差,面缩率仅为20%~3O%,在此温度区间进行锻造冲孔时,冲口开裂;在1150~1200 ℃塑性最好,面缩率可达60%~70%,且变形抵抗较低,是最佳热加工温度区间.按5∶1比例制得的小型护环锻件,力学性能符合JB/T 7030-2002的要求.由于锻件属于多向锻造成形,因此蝮性指标优于轧板.  相似文献   

8.
Ti8Al1Mo1V(Ti811)合金对热盐应力腐蚀(HSSC)较敏感,单个因素对合金HSSC行为影响已有研究,而复合因素的影响研究很少。采用工业生产的Ti811合金棒材,经双重退火后,研究了热暴露和热盐暴露的交互作用对合金HSS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25℃实验条件下,热暴露和热盐暴露交互作用与单热盐应力腐蚀相比使合金的HSSC性能明显降低。延伸率由18%降至6%;合金中存在位错在晶界处塞积诱发的沿晶裂纹,腐蚀产物易于在裂纹尖端积聚。导致沿晶断裂,加速腐蚀。此外,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合金中α2(Ti3Al)脆性相的析出以及晶间β相发生转变,使合金的HSSC敏感性增大,并加速热盐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9.
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纯铂在真应变量为0.9、变形温度为550℃~950℃和应变速率为0.01~1 s~(-1)的热塑性变形行为,并对热压缩后的样品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纯铂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其热压缩变形过程中软化行为由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共同作用决定,一般以动态回复为主,而在低应变速率和高形变温度下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动态再结晶发生造成的软化使纯铂样品的硬度迅速下降。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方程获得了热塑性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得到纯铂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08.51 kJ/mol,流变应力拟合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5.9%。  相似文献   

10.
连铸板坯的热装热送作为钢-轧界面重要技术,在绿色减碳、提高成材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方面起关键作用。微合金钢连铸板坯热装温度及比例持续提高的限制性环节是钢板表面的红送裂纹缺陷,针对此问题首钢自主设计开发了基于铸机扇形段的板坯热装预处理的工艺、设备及控制系统整套技术,实现了高温铸坯表面组织细化及强韧化,消除了高温热装轧材表面的“红送裂纹”缺陷问题,解决了快冷条件下高温铸坯弯曲变形、冷却均匀性等难题,最大限度保留了高温铸坯内部温度,提高整体热装温度。相比同类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及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铝锭热轧产业作了全面的概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二辊铝铸锭热轧生产能力约15 kt/a.中国的现代化铝锭热轧工业始于1956年哈尔滨101厂(现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建成投产,有一台苏联提供的Φ750 mm/1 250 mm×2 000 mm热轧机,生产能力50 kt/a;1970年西南铝加工的Φ750 mm/1 400 mm×2 800 mm大型热轧机投产,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条大型铝锭热轧生产线.中国铝锭热轧工业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掀起了一股铝锭热轧浪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对2 000 mm及2 800 mm热轧机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Ni-9.3at%W(Ni9W)温轧基带表面进行轧制织构与再结晶织构分析,研究了Ni9W合金基带温轧织构的形成与转变。结果表明,轧制过程采用温轧的方法能有效提高Ni9W合金基带轧制织构中的S取向与C取向的含量,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Ni9W合金基带的形变织构由黄铜型织构向黄铜型和铜型的混合型织构转变,这有利于再结晶之后形成较强的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13.
王者昌  崔岩 《焊接学报》1995,16(3):135-139
NN Prokhorov认为随变形速度增加金属热塑性降低,降低冷却速度可以降低变形和焊接热裂纹倾向,并把预热和缓冷作为减少焊接热裂纹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局部快冷可以减少脆性变形速率和减少焊接热裂纺  相似文献   

14.
板坯热送热装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维汉  张庆 《轧钢》1997,(4):51-52
介绍了韶关钢厂采用的板坯热送热装工艺及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武钢热轧厂热送热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岭  魏钢城  张志宏  宋平  曾健鸣 《轧钢》2004,21(2):33-36
为降低燃耗,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热轧厂采用了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通过缩短板坯在库时间、采用整垛或缓冷坑堆放、选择合理的加热工艺,及建立热装质量实时反馈系统,2002年热装坯达到了184 39万t,取得综合效益2 5亿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热卷箱技术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结合“双工位无芯卷取”热卷箱技术在宝钢集团梅山钢铁公司1422mm热轧厂的成功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在解决热轧板带中节能减排、减少氧化铁皮、避免甩尾、稳定精轧轧制及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的优势;认为其是提高热轧板厂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卫平  吴煊  陈建生  徐卓鹰 《轧钢》2005,22(4):45-46
介绍了一种用于热装板坯入炉前实时温度测量的红外扫描测温技术,包括其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分析软件和通讯软件,该系统测量精度达±2℃,扫描速率≥36Hz。  相似文献   

18.
我国热连轧带钢生产技术进步20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荻 《轧钢》2004,21(6):10-14
介绍了近 2 0年来我国热连轧带钢生产 3个发展阶段的概况 ;全面分析了我国 4类热轧带钢轧机所采用的先进和特色技术 ;同时综述了我国热轧带钢轧机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并对我国热轧带钢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热带连轧过程轧件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热轧带钢连轧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解析,解出了温度场并绘制了连轧过程温降曲线,找到了温度变化特征,可看出由于变形区热传导作用对轧件表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表明计算值与设计值吻合。  相似文献   

20.
蔡唯成  蔡力 《轧钢》2001,18(4):8-11
论述了各种管坯生产工艺路线的特征,分析了连铸圆坯优于用钢锭轧制的轧制坯;指出选择圆形,空心圆形截面连铸坯是管坯生产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连铸大方坯,CC-HDR生产小直径管坯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