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肉类快速检测的需求和人工嗅觉技术存在的检测范围窄、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等缺陷,根据金属卟啉化合物与有机小分子气体反应后发生颜色变化的原理,介绍了人工嗅觉可视化技术在肉类检测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特性及气体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制作过程,然 后对嗅觉可视化系统的组成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晓静  王俊 《肉类研究》2012,26(6):42-45
电子鼻是一种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嗅觉识别食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而快速检测、分析食品品质的仪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检测.本文主要介绍电子鼻在肉品新鲜度检测、肉制品品质判定和肉品掺假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大米在储存、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陈化现象,产生"陈米臭"。米饭作为大米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其气味是消费者对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储藏期大米(0,2,4,10个月,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其气味进行评定)的蒸煮气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嗅觉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醛类物质是大米陈化过程中对其蒸煮气味影响最大的挥发性气体。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利用蒸煮气味的不同可实现大米新鲜度的判别。采用嗅觉可视化技术结合线性判别法,对储藏时间分别为0,2,4,10个月的大米及涂蜡处理大米(10个月)检测,检测率为96%。嗅觉可视化技术与GC-MS技术相比无需前处理,检测速度快,可实现大米陈化快速、无损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食品风味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重要属性。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依赖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但无法展示食品的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信息,不能实现综合评价食品风味品质;人工感官分析可靠性高,但易受主观性影响且再现性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则基于人类感官仿生技术开发,将传感器阵列与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模式识别系统结合,从而对食品风味进行检测、评价,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再现性好等优势,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电子鼻、电子舌和电子眼等智能感官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智能感官技术在食品风味品质评价、食品新鲜度检测、食品真实性鉴别、产地溯源检测及其他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探究了智能感官技术结合仪器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风味评价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可视化智能包装在食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快速、无损地评价食品安全在食品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可视化智能包装发展迅速,但目前基于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缺乏系统总结,本文对可视化智能包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目前可视化智能包装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分析可视化智能包装监测结果准确度、精确度不高等问题的原因,总结可视化智能包装的发展趋势。未来可视化智能包装会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多学科联合,在材料的选择、检测灵敏度、精确度以及低风险、无污染等方面取得更好发展,实现对食品品质的快速、无损实时监控,以期为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研究。从核磁共振技术定义与分类,及其对食品成分、分子结构的分析以及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该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快速、准确以及不损坏原料的优点,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梅  翟晓东  黄晓玮  李崎  邹小波 《食品科学》2021,42(18):225-231
为实现啤酒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利用嗅觉可视化技术对青岛啤酒的8 种啤酒(纯生、1903、奥古特、白啤、黑啤、皮尔森、IPA和Strong)进行定性区分和关键质量指标(乙醇体积分数、原麦汁质量分数和双乙酰质量浓度)定量预测。采用4×4的色敏传感器阵列与啤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反应,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色敏传感器阵列的差值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将8 种啤酒定性区分,校正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均达到100%;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很好地对乙醇体积分数、原麦汁质量分数和双乙酰质量浓度进行定量预测,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校正曲线相关系数均达到0.98以上。因此,嗅觉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啤酒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备受推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因具有快速精确,对样品及操作限制较小且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NMR在食品品质分析、食品掺假检测和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霉变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松  林颢 《食品科学》2019,40(2):275-28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霉变程度小麦的挥发性气体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出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将不同霉变程度的小麦进行区分,为霉变小麦的可视化鉴别提供实验基础;采用嗅觉可视化技术与最近邻域和线性判别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霉变程度小麦进行检测,建立的最近邻域模型和线性判别模型的识别率分别为95.83%和85.40%。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实现对霉变小麦快速、无损、准确检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气味是评价食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子鼻是采用传感器模拟人的嗅觉来分析样品气味的一种新型仪器,能够分析识别和检测复杂风味及成分,具有快速、客观等优点。主要介绍电子鼻的结构构成和原理及其在畜禽产品、水产品、香精、牛乳及乳制品、粮食、果蔬和其他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