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在冷态试验条件下,于小型逆流喷淋塔脱硫系统上考察了湿式氨法脱硫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当脱硫液pH值从4.5升至5.0时,脱硫效率从69.6%增至94.1%,过高的pH值会增大氨逃逸率,适宜pH值为5.5~6.0之间;适当增加烟气停留时间和液气比有助于提高脱硫效率,而提高入口SO2烟气浓度会降低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乙烯四胺合钴溶液作为吸收液,在填料塔内对模拟烟气进行了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吸收液浓度、温度、pH值和SO2浓度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乙烯四胺合钴溶液的浓度越高,NO的脱除率越高;温度对NO的脱除有较大影响,最佳反应温度为50℃;填料塔内吸收液的最佳pH值为9.4;SO2的进口浓度越大,NO的脱除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湿式脱硫系统运行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影响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如液气体积比、浆液pH值、装置入口SO2浓度、钙硫质量比、烟气流速和烟气温度与脱硫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4.
生化法脱硫中,借助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新陈代谢作用,维持吸收液Fe3+浓度,获得稳定脱硫效率,实验证实,吸收液pH值、Fe3+浓度、氧化亚铁硫杆菌菌量、液气比和吸收液体积对脱硫效率影响较大.当pH值为2.5~3.0时,脱硫效率最高,且与微生物繁殖增长最佳pH值相近;当[Fe3+]> 300 mg/L,加菌量超过10 mL,...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乙二胺合钴溶液作为吸收液,在双驱动搅拌反应器内,对模拟烟气进行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主要考察在SO2存在的条件下,SO2的浓度、温度、NO的浓度、O2的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NO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气相中SO2的存在不利于NO的吸收;NO的吸收速率随乙二胺合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气相中氧的存在有利于提高NO的吸收速率;NO吸收的最佳温度是50 ℃;溶液的pH值是影响NO吸收的主要因素,最佳pH值为12.9,对于高浓度的乙二胺合钴溶液,溶液的pH值对NO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在我国火电站脱硫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脱硫工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湿法烟气脱硫效率模型,探讨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Matlab程序编程仿真,研究了液气比、pH、入口SO2浓度和入口烟气温度对湿法脱硫效率的影响。模型的建立对于优化脱硫工艺及电厂脱硫人员培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喷淋吸收装置中对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吸收SO2动力学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 mmol/L的柠檬酸,其脱硫率从58.9%增加到77.3%。电石渣浆液中添加柠檬酸有利于烟气脱硫,一方面在液固界面上增强了H+的传质推动力,减小OH+的传质距离,提高了反应面上H+浓度,加速电石渣的溶解;另一方面,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了缓冲体系,降低了液膜反应区pH变化速率,减小H+累积引起的阻碍效应,使界面上允许有较高的SO2浓度,强化了气液传质能力,提高SO2吸收反应。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的脱硫效率随烟气SO2浓度和系统液气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浆液pH值的增加而升高,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其反应动力学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总反应级数n=1.1403,反应活化能Ea=14.514kJ/mol,频率因子为13.8278min 1。  相似文献   

8.
在湍球塔中对柠檬酸钠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考查了石灰石浆液浓度、液气比、入口SO2浓度、循环浆液pH、添加剂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柠檬酸钠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杜振  王志东  江建平  朱跃 《中国电力》2021,54(6):153-158
为系统分析湿法脱硫系统出口PM2.5的排放特性,基于26台湿法脱硫系统出口颗粒物和PM2.5的排放情况的现场测试,研究入口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液气比、pH值以及雾滴浓度对PM2.5排放特性的影响。烟气经过湿法脱硫系统处理后,出口PM2.5占颗粒物的比重随着烟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PM2.5排放系数随着吸收塔烟气流速、液气比、pH值或雾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M2.5排放系数的增大速率大于烟气流速、液气比和pH值的增大速率,与雾滴浓度的增大速率基本一致。因此雾滴浓度对PM2.5排放系数具有直接影响,湿法脱硫系统中控制雾滴浓度是降低出口PM2.5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将双膜理论、亨利定律、NH3与SO2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导入 Fluent 多组分液滴模型,计算氨法脱硫塔喷淋过程的脱硫效率。旋流烟气采用 RNG k-ε模型,喷淋液滴采用颗粒轨道模型(discrete Particle model,DPM),应用PISO算法对传质、流动过程进行压力-速度耦合的非稳定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脱硫效率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随喷淋液气比增大、喷淋液温度及入口烟气中SO2浓度的降低,脱硫效率升高;喷淋液初始温度从40升高至50℃时,脱硫效率从91%迅速降至80%;在脱硫塔液气比较低时,增大液气比(0.5~1.8 L/m3)能明显提高脱硫效率(65%~93%);当进口SO2浓度从1208升高到4832 mg/m3时,在塔高平面上,壁面与外塔中间区域的浓度差(300~1050 mg/m3)增大,不均匀性增强。Fluent传质反应模型能综合反映不同工况下脱硫塔运行状况,指导设备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填料塔氨法脱硫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氨法脱硫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氨法脱硫过程中SO2的传质速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液浓度、pH值、液气比、温度和初始SO2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对影响氨法脱硫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值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火电厂2×33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运用微元法对系统脱硫效率进行研究,建立了脱硫效率与原烟气量、原烟气二氧化硫含量、浆液pH值、液气比之间的仿真模型。对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结果对提高湿法烟气脱硫效率和降低运行费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上海漕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应急锅炉脱硫设备的调试,介绍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运行特点,总结出石灰浆液初始质量浓度、吸收塔浆液pH值、密度等工艺参数合理范围及其控制方法。调试结果表明,当吸收塔浆液密度>1 140kg/m3时,脱硫效率下降,合理控制吸收塔浆液密度和pH值可使石灰-石膏法脱硫系统脱硫效率保持在95%以上,且石膏品质良好,系统运行稳定,水、电、石灰粉耗量等各项经济指标也均在设计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富氧燃烧情况下烟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的效率,在自行搭建的富氧燃烧烟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实验台上进行脱硫试验,通过控制脱硫系统中的CO2浓度(体积分数14%、60%、70%、80%和90%),研究富氧燃烧气氛下不同烟气流速、液气比、入口SO2浓度以及浆液pH值对SO2脱除特性的影响。发现随着烟气流速和入口SO2浓度的增加,液气比和浆液pH值的减小,脱硫效率逐渐减小,系统中CO2浓度越大,脱硫效率越小;对不同CO2浓度气氛和浆液pH下的石膏晶体进行粒度分析和SEM电镜扫描,发现浆液pH值和CO2对石膏的结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某沿海电厂1 000MW火力发电机组海水烟气脱硫系统在定负荷条件下,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脱硫效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烟气入口SO2浓度、净烟气流量、净烟气温度、海水升压泵电流、吸收塔入口海水流量与温度等运行参数进行寻优,获得了当前负荷条件下提高机组脱硫效率的优化调整策略,确定了海水脱硫系统变工况运行参数基准值。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调整策略可以使系统脱硫效率由96.784%提高到98.636%。  相似文献   

16.
闻建龙  王静  王志强  宋晓宁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167-2171
湿法烟气脱硫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脱硫方式。为了提高脱硫效率,采用高压静电雾化技术,对石灰石浆液进行雾化,以增强喷浆液滴与烟气的反应过程。初步喷浆实验及观测得出:液滴由于带电极性相同,其雾化弥散程度、分布均匀性得到较大提高,使浆液与SO2的反应面增加,同时静电也提高了液滴表面活性,促使其化学反应加速,SO2吸收加剧。为验证此脱硫技术的效果,模拟实际湿法烟气脱硫建立了高压静电喷浆脱硫实验装置,通过对清水及石灰浆液充电前后烟气脱硫效率的对比分析得出:在石灰水的量浓度为0.02 mol/L、液气比<1.0的情况下,静电比非静电脱硫效率提高约6%,证明此方法能够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7.
烟气脱硫喷淋塔实时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烟气湿法脱硫机理建立了喷淋塔内脱硫过程实时仿真模型。模型描述了脱硫效率与入口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喷淋浆液中二氧化硫浓度、烟气量、循环浆液量、钙硫摩尔比,浆液酸碱度(pH值)、操作压力、温度以及脱硫塔结构(截面积,吸收区高度等)的定量关系,并编制成算法。在Star-90/Windows2000一体化图形建模实时仿真支撑系统上,以某电厂600MW机组烟气脱硫喷淋塔为对象进行模型验证。在90%、75%与50%工况下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值相比较偏差在1%以内,因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实现脱硫系统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影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江 《青海电力》2010,29(2):16-17,20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得到广泛应用,脱硫效率是评价脱硫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文章根据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脱硫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影响脱硫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提高脱硫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电厂600MW机组石灰石一石膏法烟气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运行pH值偏高、石膏中亚硫酸钙含量超标以及脱硫效率下降等问题,通过脱硫添加剂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有效地改善了脱硫系统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20.
烟气脱硫系统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发电厂烟气脱硫(FGD)系统基本设计的优化,介绍了怎样从节能、自动化、设备安全性等方面对电厂FGD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了液气比、钙硫比、浆液的pH值、浆液停留时间及石膏过饱和度等对FGD脱硫率的影响,以及对这些FGD影响脱硫率的关键参数的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