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7种铽的稀土荧光有机材料——铽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的测定,比较了第一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发光性能,尤其是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以邻菲啉为第二配体的情况下,第一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依次是:磺基水杨酸对甲基苯甲酸水杨酸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酰丙酮,其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的铽三元有机配合物荧光强度最大,其相对强度为20000。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Dy(L)3phen.1.5H2O(HL=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荧光光谱表明: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配体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是很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3.
实验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phen)2(CA:樟脑酸根,phen:1,10-菲咯啉).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掺杂镧和钇的铽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并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镧掺杂铽的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和钇掺杂铽的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44.0、329.0 nm;分别以最佳激发波长测定了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均产生了4条谱带,分别归属Tb3+离子5 D4→7F 6(490.0 nm)、5 D4→7F 5(545.0 nm)、5 D4→7F 4(584.0 nm)、5 D4→7F 3(619.0 nm)能级跃迁.不同比例掺杂镧和钇的铽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不发光稀土镧和钇的掺入增强了铽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镧和钇对铕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并且镧的敏化作用强于钇.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Dy(L) 3phen·1.5H2O(HL =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荧光光谱表明: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配体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是很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5.
韩冰  陈静  吴松容  吴海生  夏竹芬 《广东化工》2006,33(9):16-17,41
分别合成了稀土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两种稀土二元及三元配合物。此外,采用溶胶-凝胶湿化学制备手段在SiO2凝胶玻璃中引入了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它们均能发射铽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6.
稀土铽-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稀土铽-水杨酸二元配合物以及铽-水杨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铽-水杨酸二元配合物的SiO2凝胶玻璃复合发光体。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它们均能发射出铽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7.
60℃下,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氨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利用配合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G)、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S)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等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推测系列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d(Amino)3Phen]Cl3.3H2O。通过抑菌实验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的氮原子均与Nd3+配位,且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以草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铈为中心离子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e(OOC-COO)(phen)].H2O。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了配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波长275 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其结果表明,配合物吸收光能后将能量通过无辐射驰豫的方式传递给了稀土中心离子,发射570 nm特征荧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Ce3+的2D5/24-F7/2跃迁,表明合成的新型稀土配合物可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吴胜富  尹显洪  冯宇 《化学试剂》2008,30(3):201-202
以邻菲啰啉为起始原料,与双氧水反应合成邻菲啰啉-N-氧化物,接着与苯甲酰氯、氰化钾、NaOH水溶液一一反应合成中间体邻菲啰啉-2-甲酸,再与4,4′-二氨基苯基甲烷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选择荧光效应强的稀土铽(Tb)元素并以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NTB)作为第一配体,在乙醇溶液体系中通过荧光强度试验选择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表面活性剂,邻菲啰啉(phen)为协配体,并同时探索了各组分配比对配合物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得出Tb,NTB,CTMAB与phen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0.5∶6。将制得的荧光性能良好的配合物体系与PVC粉掺杂,获得了可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的薄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三乙酰丙酮镧为原料 ,在 N2 保护下 ,以硼酸为催化剂 ,用简单方法合成了新型荧光配合物邻氰基苯甲酰胺镧 ,经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将白炭黑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活化,再将0.0520 g邻菲啰啉与经活化的白炭黑0.9980 g在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等实验条件下制得复合材料,并经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邻菲啰啉-白炭黑复合粉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的紫外吸收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冷凝回流法合成了4种新型稀土(镧、铕、钐和钕)-蛋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Met)_3phenCl_3·3H_2O(RE:La~(3+)、Eu~(3+)、Sm~(3+)、Nd~(3+);Met=L-蛋氨酸;phen=邻菲咯啉).抗菌活性的研究表明,与配体相比,稀土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具有更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牛广辉  赵艳茹 《河北化工》2012,35(4):55-56,72
在95%乙醇体系中,以高氯酸铕、N-甘氨酰甘氨酸、邻菲啰啉为原料合成了三元晶相配合物,并运用IR光谱法、TG-DSC、紫外光谱法、荧光分析法以及电导法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出配合物的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5.
李建宇  马洁峰  于群  宋坡 《化学试剂》2006,28(5):264-266
为提高苯甲酰丙酮(BA)的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以邻菲啰啉(Phen)作为第2配体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Eu(BA)3·Phen,并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数据表明,与相应的二元配合物Eu(BA)3·2H2O相比,Eu(BA)3·Phen的荧光强度提高了57%。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18.
以氧化铕、邻菲啰啉、苯甲酸、丙烯腈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聚合反应活性的四元铕配合物。研究了氯化铕、邻菲啰啉、丙烯腈物质的量比对产品结构、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产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失重对产物结构、发光性能、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铕配合物具有可聚合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波长为342nm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射出强烈的,来自于Eu3+离子的特征红光,强度最大的发射峰在615nm。  相似文献   

19.
用 Tb Cl3 和 La Cl3 与二苯甲酰甲烷和邻菲罗啉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 ,合成了异核稀土双配体的二苯甲酰甲烷——邻菲罗啉铽镧配合物。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配合物已形成。通过 C、H、N,稀土元素分析和热谱分析 ,确定该配合物为 Tb L a(DBM) 6(phen) 2 (DBM=二苯甲酰甲烷 ,phen=邻菲罗啉 ) ,在 43 0℃以上分解燃烧  相似文献   

20.
刘停  温新兰 《江西化工》2005,(1):97-100,138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Eu3+、Tb3+的N-苯基邻氦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异多核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对其配位情况进行了表征,并用荧光光谱详细研究了其发光性能,讨论了配合物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和电子转移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