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其明  张义安 《纺织学报》2009,30(12):66-70
为提高植物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探讨了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波最佳染色工艺为:保险粉质量浓度为15g/L,烧碱质量浓度为5 g/L,染色时间4 min,染色温度为20℃,超声波功率密度0.5W/cm2。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植物靛蓝染料的染色工艺,不仅可使染色样品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有所提高,而且可缩短染色时间,提高上染率、降低染色温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植物靛蓝染料染色工艺处方及曲线,对染色时间、温度、保险粉用量、烧碱用量和元明粉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K/S值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即染色温度为30℃,染色时间30 min,保险粉用量为25 g/L,烧碱用量为5 g/L,元明粉用量为60 g/L,并比较了植物靛蓝染料和合成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两种染料染得织物K/S值相近时,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耐干摩擦牢度与合成靛蓝染料的基本相同,其耐湿摩的擦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稍低于合成靛蓝染料的,但完全可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靛蓝染料是染整行业常用的染料之一。综述了靛蓝的来源、还原和染色技术、色牢度提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了提升靛蓝染色的生态性,靛蓝还原染色逐步从无机还原剂还原朝着更加生态环保的有机还原剂还原、生物还原和电化学还原方向发展;靛蓝染色织物色牢度提升方面的研究重点在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和耐臭氧色牢度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中将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进行套染,以获得色泽饱满、稳定的军绿色。研究了天然靛蓝在棉织物上的提升力及染色性能,并探讨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套染染色顺序,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色光、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天然靛蓝染色工艺中,染色织物的K/S值随着靛蓝染料浓度的增加明显提升,具有较好的提升力;通过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套染,染得了一系列绿色样品,获得了目标军绿色,其中栀子黄套染靛蓝染色工艺可以获得深浅、浓淡不一的绿色系染色效果,且染色牢度较佳,其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0~4.0级,耐日晒色牢度可达3.5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5.
用天然靛蓝染料对牛仔布纱线进行染色试验,探讨了碱用量(石灰)、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染色深度的影响,得到了最适宜的染色工艺,并对比测试了该染料和化学靛蓝染色的染色深度和各项染色牢度。试验表明,天然靛蓝具有良好的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可代替化学靛蓝用于牛仔布的染色,特别是用于贴身穿着的衬衣和牛仔裤的中浅色染色,对人体无毒无害。  相似文献   

6.
针对溴靛蓝染料溶解度低、染色温度高的问题,以尿素为助溶剂,探讨了尿素用量、烧碱用量、保险粉用量,染色温度对溴靛蓝染料溶解度、染液还原电位及织物染色深度、耐摩擦色牢度和拉伸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可以提高溴靛蓝染料溶解度和织物染色深度,降低溴靛蓝染料的染色温度。当母液中溴靛蓝染料30 g/L、保险粉40 g/L、烧碱35 g/L、尿素75 g/L、还原温度60℃、还原时间60 min、稀染液在50℃染色时,织物可获得最大的染色深度,拉伸强力和耐摩擦色牢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靛蓝染料的特性和染色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竹炭针织面料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对竹炭纤维织物用靛蓝染料进行染色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工艺改进,分析确定了靛蓝天然染料对竹炭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的最佳准备、染色、皂洗工艺参数。其中最佳靛蓝还原工艺为:TD 1.67g,尿素2.08g,NaNO_2 1.25g,还原温度45℃;最佳染色工艺为:浴比1∶50,染料浓度5g/L,染色温度45℃。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天然靛蓝改性工艺的基础上,探究天然靛蓝对羊毛染色的可行性。通过测定染色温度,染料用量,染色时间,pH值等因素优化了改性靛蓝的染色工艺。对传统还原靛蓝染色棉织物和改性靛蓝染色羊毛纤维的颜色特征值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还原靛蓝具有可溶性,可上染羊毛纤维,其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料用量13.5 m L,pH值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50 min;染色后色相与传统的还原靛蓝色相接近。染色后羊毛纤维具有较好的摩擦、皂洗和日晒牢度。  相似文献   

9.
吴远明  姚继明 《印染》2014,40(6):20-23,26
研究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染色性能,分析染料粒径、还原剂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最佳研磨时间为4 h,其最佳染色工艺为:还原剂保险粉质量浓度14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65 g/L,还原时间60 min,还原温度50℃。与常规的粉状靛蓝染料相比,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匀染性能优良,耐摩擦色牢度则相当。  相似文献   

10.
植物靛蓝是我国用于染蓝色的经典植物染料,植物靛蓝的应用对实现染料的可持续化发展和制备生态纺织品有积极意义。研究植物靛蓝在工业化条件下的清洁高效染色工艺已成为植物靛蓝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借鉴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技法,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了以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的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染色方法,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有氧环境中的植物靛蓝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结果表明,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法染色织物的K/S值可达4.5,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为3级;减少了保险粉等还原剂的使用,相较于传统农家染色方法,染色时间短,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染色工艺处方及曲线,对染料用量、氢氧化钠用量、保险粉用量、还原温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进行了分析,以K/S值为衡量指标,找出了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选择植物靛蓝、茜草两种常用的植物染料对棉针织物进行超声波染色,探讨了超声波染色温度和时间对两类植物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超声波对棉纤维超分子结构和对植物染料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改变棉纤维的超分子结构,起到促染的作用;超声波染色的染色温度不宜过高,靛蓝不宜超过30 ℃,茜草不宜超过60 ℃;超声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靛蓝和茜草的染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和皂洗变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选择常用的植物染料靛蓝、姜黄和大黄上染棉织物,探讨了超声波染色对不同类型植物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改变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起到促染作用.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植物染料,影响程度不同(用于植物靛蓝和大黄的染色,能有效地缩短染色时间,提高K/S值,但对姜黄的影响不够明显).超声波染色时,对不同植物染料的染色温度分别为靛蓝30℃、大黄50℃、姜黄60℃.超声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植物染料的染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和皂洗变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冈山一家工业技术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用靛蓝染料染合成纤维的简易方法。靛蓝染料应用于棉织物上进行染色已非常广泛,但在染合成纤维时前处理工序非常关键,而且经常会造成所染织物变硬。 新技术对合成纤维表面的非结晶体部分进行染色,染料中含有能降低碱份的制剂,温度在100~ 120℃,不需要作预前处理,染色后织物不会变硬。 新技术的开发成功,不但可以扩大牛仔服装用料范围,而且还便于生产深色牛仔服。日本开发出新靛蓝染色技术@高鲁青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代替水作为棉纤维靛蓝染料染色介质,研究了高浓度靛蓝染料的还原工艺及棉纤维在靛蓝染料/D5体系中的染色新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高浓度靛蓝染料隐色体的优化工艺为:靛蓝30 g/L,烧碱50 g/L,保险粉140 g/L,60℃还原20 min。靛蓝染料隐色体/D5体系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棉纤维带液率120%,m(棉,以干重计)∶m(隐色体溶液)=1∶2,m(棉,以干重计)∶m(D5)=1∶30,60℃染色50 min。与水作为染色介质相比较,棉纤维靛蓝染料/D5体系染色的表观得色深度可提高3倍,上染率可提高30%~40%,能够达到一次染深色的效果,简化了染色工艺,缩短了染色时间,节约成本,并显著减少染色废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细靛蓝染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棉织物的轧染性能.通过讨论分散剂结构和用量、染料质量分数和分散时间对靛蓝染料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靛蓝染料较佳的制备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为5%,分散剂FPE质量分数则为染料的30%,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处理70 min.采用制备的超细靛蓝染料对棉织物轧染,其优化的轧染工艺为染液质量分数1%,轧余率70%,浸轧3次,保险粉质量分数3.4%.与常规靛蓝染料相比,超细靛蓝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醋酸、蚁酸和柠檬酸的条件下利用染料的酸性隐色体的形式来染色的技术。同时研究了尿素的加入对提高染料上染的作用。除此之外,对靛蓝染料染色后的样品进行反复多次清洗,并与分散染料的染色样品相比较,以此测试牢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大黄和靛蓝对聚酯绒类织物进行染色,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优化大黄的染色工艺和靛蓝的还原、染色工艺。大黄色素对珊瑚绒染色工艺为:pH 5.5,温度120℃,时间50 min,浴比1∶30;靛蓝的还原工艺为:还原剂用量8.1 g/L,碱剂用量5.4 g/L,温度60℃,时间15 min;靛蓝的染色工艺为:pH 6,温度120℃,时间30 min,浴比1∶30。两种植物染料染色织物的褪色牢度为3~4级,沾色牢度为5级,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达4级及以上,可以达到服用要求;在靛蓝染料染色织物上套染大黄染料,聚酯绒类织物产生绿色色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硫酸亚铁作为媒介与不同配体形成协同络合体系,对靛蓝染料进行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通过测试染液还原电位、染料还原率、亚铁离子转化率等,探究不同配体组合对靛蓝染料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效果的影响机制。结合单因素分析,探究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钠、Abal B、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剂质量浓度对靛蓝染料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体系性能的影响。比较优化的还原染色工艺与传统保险粉染色工艺发现,前者染色棉织物的K/S值提高6.14%,且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基本一致。染液循环染色5次内均能保持较好的染色深度。  相似文献   

20.
文中主要研究了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的光氧化褪色现象及其褪色规律,探讨了染色过程中染料用量、NaOH浓度、Na_2S_2O_4浓度及皂洗温度对天然靛蓝染色织物光氧化牢度的影响,并使用茶多酚、没食子酸等抗氧化剂提高靛蓝棉织物的光氧化牢度。结果表明,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随着光氧化时间的延长,褪色程度不断增加,褪色速率逐步降低;织物褪色过程中,天然靛蓝染料C=C断裂,生成新的靛红结构;染料为1.0%时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NaOH 2.0 g/L,Na_2S_2O_4 10.0 g/L,皂洗温度为90~100℃;使用抗氧化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不能明显提高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的光氧化牢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