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胶配方,考察清洁工艺不溶性硫黄与普通工艺不溶性硫黄的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工艺不溶性硫黄相比,清洁工艺不溶性硫黄高热稳定性好,在胶料中的分散性好,抗喷霜效果好;胶料的加工性能和加工安全性能略好,撕裂强度稍大,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略好,老化前后与钢丝粘合性能较好,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2.
赵敏 《橡胶工业》2015,62(10):626-626
不溶性硫黄预分散胶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察硫黄预分散母料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粉末硫黄相比,硫黄预分散母料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较好;与片状硫黄预分散母料相比,粒状硫黄预分散母料与胶料接触面积较大,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较好。硫黄预分散母料可以替代粉末硫黄在胎面胶中使用,减小粉末硫黄因分散不良产生的轮胎次品率,提高轮胎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连续法不溶性硫黄在钢丝粘合胶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间歇法不溶性硫黄相比,连续法不溶性硫黄的粒径较小,在橡胶基体中分散更均匀,胶料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相当,粘合性能更好,生热更低。连续法工艺路线符合不溶性硫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低温液相法不溶性硫黄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明生  赵菲  邓涛  赵树高 《橡胶工业》2003,50(6):345-347
研究低温液相法不溶性硫黄的性能 ,并与高温气相法不溶性硫黄进行对比。低温液相法不溶性硫黄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HG/T 2 5 2 5— 93标准要求 ;经 10 5℃× 15min热处理后不溶性硫的质量分数超过 0 80 ,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含低温液相法不溶性硫黄的胶料在停放 3 0d内未出现喷霜现象 ,可延长胶料的焦烧时间 ;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 3 0 0 %定伸应力略大于同型号高温气相法不溶性硫黄硫化胶  相似文献   

6.
在轮胎生产和轮胎翻修的实践中,广泛应用不溶性硫黄作为硫化剂。国外许多公司采用不溶性硫黄制备轮胎翻修材料,尤其是在胎面胶和布层胶中应用甚广。已知不溶性硫黄可以改善胶料的工艺性能。与普通斜方硫黄的不同点是,不溶性硫黄不会喷出到胶料表面,可保证胶料均匀並保持粘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放大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4个厂家的不溶性硫黄(IS)和IS混炼胶断面,评价IS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IS形貌和粒径与其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能直接相关,微球形、小粒子体积分数大的IS与橡胶相容性好,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能好;不规则形、小粒子体积分数小的IS与橡胶相容性差,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能差。该方法快捷、直观,可以在测试胶料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前评价IS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与助剂》2006,(4):48-48
IS-HD系列不溶性硫黄包括IS-HD8510,IS-HD7020和IS-HD6033等产品,在生产中融入了不溶性硫黄的新概念,实施了新工艺,采用新稳定技术,加入特性添加剂,并填充高压加氢、溶剂精制的绿色环烷烃油。它们都具有高分散、热稳定和低静电的特点,是轮胎工业的首选硫化剂。  相似文献   

9.
高杨  张进  王浩  郭湘云  唐志民 《轮胎工业》2024,44(1):0054-0057
介绍一种不溶性硫黄分散性等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采用特定的混炼工艺将含待评价不溶性硫黄的特定配方胶料混炼均匀,利用电子摄像机对胶料截面进行观察,统计不溶性硫黄颗粒尺寸大小和数目,依据不溶性硫黄分散性评价等级表对其分散性进行评定。将4种不溶性硫黄应用于带束层胶实际生产配方中,通过检测硫化胶片的拉伸强度评价不溶性硫黄的分散性,结果表明不溶性硫黄在实际生产配方胶料中的分散性与此评价方法评价不溶性硫黄的分散性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衍射法)测定不溶性硫黄的粒径分布来表征其分散性,并考察不溶性硫黄的粒径分布对胶料加工性能和物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的不溶性硫黄分散性与不溶性硫黄胶料的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为优化胶料配方、调整胶料工艺性能和提高成品轮胎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不溶性硫黄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溶性硫黄的制造、性质、配合、防喷霜性等,试验证明:用不溶性硫黄作硫化剂,在混炼过程中及混炼胶在保存期内,胶料均不易焦烧;硫化剂用量小;起硫速度快;制品喷霜少。近年来,不溶性硫黄的产量增速极快,且大量用于子午线轮胎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硫黄为原料,考察了低温熔融法工艺条件、稳定剂的加入、填充油和萃取剂的选择对不溶性硫黄(IS)含量、收率及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聚合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260℃,聚合时间为1h,室温去离子水作为淬冷液,固化温度为60℃,固化时间为4h,硫黄聚合转化为IS可达40%以上;聚合产品的固化过程、提高萃取温度以及在淬冷、萃取、充油过程中稳定剂的加入能较显著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溶剂SL可以替代二硫化碳成为新的萃取剂并确定了其相应的萃取工艺条件.确定了淬冷液、萃取剂、填充油中适宜的稳定剂及其添加量,最终IS产品120℃、15min时的热稳定性达到49%以上,居同类工艺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李刚  高明宝  白元峰 《弹性体》2006,16(6):51-55
简要回顾了不溶性硫的国内外发展情况,阐述了不溶性硫的形成机理,详细介绍了气化法、接触法、辐射法、熔融法等制备不溶性硫的生产方法.探讨了不溶性硫制备过程中工艺因素的作用,如稳定剂、急冷、提纯、充油.建议对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的生产技术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快技术转化,以期取代气化法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不溶性硫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不溶性硫磺(IS)的形成机理I、S生产的各种主要方法以及产品的充油处理、稳定性、环保及用途等,并指出高含量、高温稳定性、高分散性、低静电是IS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以硫黄为硫化主体的硫化体系中,采用不溶性硫黄的优点在于能使胶料和硫化胶表面不发生喷霜,避免胶料喷霜后直接影响胶管的附着及老化性能,半成品在较长时间内可保持粘合性.此外,不溶性硫黄不会转移到多层橡胶制品和胶布制品的相邻层,并可保证使制品硫化得更均匀,且硫化速率稍有增快.然而,不溶性硫黄对于碱性材料的敏感性比较高.该文旨在阐述胺类化合物对不溶性硫黄稳定性可能产生的潜在的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液相催化法制备不溶性硫黄(IS)的工艺条件,并对充油与未充油IS的热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I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D型催化剂/硫黄质量比1:125,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70min,萃取温度20℃以下,急冷液采用冰水混合物,所制得的IS收率约为44%;充油IS的热稳定性大于未充油IS,各充油IS的热稳定性优劣顺序为充芳烃油、充环烷油、充脂肪油。  相似文献   

17.
不溶性硫黄的研究现状及微胶囊硫黄的研究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和平  岳敏 《橡胶工业》2008,55(1):59-63
概述不溶性硫黄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硫黄表面包覆微胶囊的构想.不溶性硫黄主要采用高温法和低温法制备,现有生产方法存在燃烧和爆炸、静电、有毒、腐蚀等危险性;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Wurster流化床法、气相沉积法和液相化学法等,微胶囊释放性能的表征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和渗透性常数,释放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膜厚和平均粒径;表面包覆微胶囊硫黄将会替代传统不溶性硫黄.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汽化法制备不溶性硫黄(IS)的工艺条件,并对IS形成历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备I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碘/硫黄质量比0.003,反应温度620℃,反应时间20min,固化温度60℃,固化时间6~8h。IS形成历程:硫黄加热至沸点后断裂成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在急冷过程中聚合形成长链分子,碘作为稳定剂接入长链分子两端并留在IS产品中。  相似文献   

19.
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不溶性硫磺(IS)的发展现状,阐述了IS的形成机理、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各种主要生产方法,如接触法、气化法、熔融法、低温液相法、低温常压聚合混合溶剂萃取法等。目前国内IS的生产尚未形成规模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建议应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尽快形成我国不溶性硫磺完整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