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碱性染料测定含金矿石中的铊(Ⅲ),常常遇到金的干扰问题.为了消除金的干扰,本文试图在5%盐酸介质中,用二氯化锡将金(Ⅲ)与铊(Ⅲ)同时还原,然后加入双氧水使其选择性地氧化(即铊氧化而金不被氧化),再用乙酸正丁酯萃取分离以甲基紫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铊(Ⅲ).经实验证明:在此条件下,不仅能消除样品中300g/t金的干扰,而且含金矿石的伴生元素如汞、铜、锡(Ⅳ)、铁(Ⅲ)、硫等元素也不干扰.此法灵敏度可达0.2μg/ml,相对标准偏差在10%左右,基本上能满足地质找矿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碘绿与铊(Ⅲ)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碘绿(Iodine green,学名碘化七甲基蔷薇苯胺,Heptametyl rosanilne iodide)在被用于测定金(Ⅲ)时曾提到铊(Ⅲ)有干扰.本文研究了铊(Ⅲ)的氯络阴离子与碘绿缔合物的形成及萃取条件,测定了络合物在苯溶液中的组成、不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并应用于分析矿石中0.0001%以上的铊,效果较好.一、试剂和仪器碘绿(GTG分装):0.1%溶液,过滤使用;标准铊(Ⅲ)溶液:称取TINO_30.1300g溶解于少量硝酸中,用水移入200ml容量瓶内,并冲至刻度,此贮备溶液1ml含50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由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丁醇、正庚烷和水自制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MQAPG)与Au(Ⅲ)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Au(Ⅲ)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Au(Ⅲ)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6×105L.mol-1.cm-1。Au(Ⅲ)浓度在0.007~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02μg/mL。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0.08mol/LH2SO4介质中,痕量铊(Ⅲ)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胂M(AsAM)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铊(Ⅲ)的催化光度法。讨论了酸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12kJ/mol。方法检出限为0.17μg/L,线性范围为0~20μg/L。在25mL溶液中,测定0.5μg铊(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n=11)。结合溶剂萃取分离技术,用于测定废水及土壤样品中痕量铊(Ⅲ),回收率为97.0%~103  相似文献   

5.
准确测定岩石样品中铊的含量,对于有效监控矿物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铊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岩石样品中铊含量很低,故一般在测定前需对铊进行分离富集以消除大量基体元素对铊测定的干扰。实验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岩石样品,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溴酸使之与三价铊(Tl3+)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溴化铊,用乙醚萃取溴化铊,实现了铊与基体元素的分离。将乙醚萃取液于60℃电热板加热挥发以除去乙醚,再用加入硝酸加热消解的方式除去残余乙醚,加硝酸和沸水浸取,以5.0ng/mL 185Re为内标,205Tl+为测定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测定,实现了对岩石样品中铊的测定。实验表明,铊质量浓度在5.00~40.00ng/mL范围内与铊信号强度和内标元素信号强度的比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049ng/mL。将实验方法应用于岩石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6%~103%。采用实验方法测定岩石标准物质中铊,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电解-混凝法处理含铊酸性废水,对清水冶化株洲清水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水除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探讨微电解-混凝法对酸性废水中铊的处理效果,并选出了最优工艺参数。酸性含铊废水经微电解-混凝法脱铊技术处理后废水中铊元素含量满足湖南省地方标准《工业废水铊排放标准》(DB43968-2014)的要求,Tl≤0.005 mg/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利用微晶萘萃取分离痕量Tl(Ⅲ)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磷酸介质中,3.0g柠檬酸三钠存在下,当50μg/mL KBr溶液用量为1.0mL,1.0×10-3 mol/L罗丹明B溶液用量为1.4mL,1.0×10-2 mol/L萘丙酮溶液用量为3.0mL时,Tl(Ⅲ)与Br-形成的TlBr-4可与罗丹明B发生反应,从而被微晶萘定量吸附。在此条件下Al(Ⅲ)、Cu(Ⅱ)、Zn(Ⅱ)、Ni(Ⅱ)、Mn(Ⅱ)、Mg(Ⅱ)、Hg(Ⅱ)、Cr(Ⅲ)、Bi(Ⅲ)等不被吸附,据此建立了分离富集Tl(Ⅲ)的新方法。对合成水样中铊进行分离和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测定铁矿和炉渣中铟和铊时,采用3N硫酸—溴化钠介质,用抗坏血酸还原铁(Ⅲ)后,以乙醚萃取铟和铊,然后以2M醋酸铵为支持电介质进行测定,此底液中铟和铊均能产生良好的还原波,其峰电位分别为-0.68伏、-0.42伏(对饱和甘汞电极)。若含铁量超过300毫克时,可用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9.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极小量物质的测定。近年来人们将此方法用于测定痕量Mn(Ⅱ)、Pd、Se(Ⅲ)、Bi(Ⅲ)、Fe(Ⅲ)等。关于测定方法的理论,文献有论述,但对较复杂的反应似未考查。 本文对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理论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几个重要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钒(Ⅴ)与1,3-二羟基-4-氨基-9,10-蒽醌-2-磺酸钠(核固红)的反应,实验表明,在25.0ml溶液中,内含3.5ml 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试剂4-(H酸偶氮)-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HAPMP)与铁的显色反应,在pH7的NH4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HAPMP与Fe(Ⅲ)生成31的紫色络合物,λmax=610nm,ε=7.68×10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Au(Ⅲ)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I4-·TBA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硫酸铵、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0.1g/mL、7.0×10-4mol/L和4.0×10-3mol/L时,Au(Ⅲ)可与Mg(Ⅱ)、W(Ⅵ)、Zr(Ⅳ)、Ni(Ⅱ)、Mo(Ⅵ)、Rh(Ⅲ)、U(Ⅵ)、V(Ⅴ)、Cr(Ⅲ)、Mn(Ⅱ)、Ga(Ⅲ)、Al(Ⅲ)、Fe(Ⅱ)、Zn(Ⅱ)、Co(Ⅱ)、Ce(Ⅲ)和Sn(Ⅳ)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Au(Ⅲ)进行了分离和测定,Au(Ⅲ)的浮选率达到98.6%以上,而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2.9%以下。该方法在微量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的杂环不对称双偶氮变色酸试剂2-苯并噻唑偶氮-7-(4-羧基苯偶氮)-变色酸(简称BTACPACA).研究了试剂的结构和光度性质,结果表明在pH6.0~6.4的缓冲介质中,Fe(Ⅲ)与BTACPACA及CTMAB形成1∶2∶1的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3×105,在25mL溶液中0~6μg范围内Fe(Ⅲ)符合比尔定律.建立了测定石灰石和高炉渣中铁的新方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铊价态分析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水冶法从富铊灰中回收铊时,由于烟尘中铊主要以低价化合物存在,以致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离子多处于低价状态,征含砷(Ⅲ)量往往较高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用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酮-5(PMTFP)与1、10菲绕啉(phen)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镧(Ⅲ)、钕(Ⅲ)、镝(Ⅲ)、铥(Ⅲ)的萃取,发现有协同效应。用萃取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La(PMTFP)_3·phen。测定了它们的半萃取pH值。合成了固态镧的三元萃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研究了红外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或溴化十六烷基吡啶、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和5-溴代-2-(2-吡啶偶氮)-5-二乙基胺基苯酚的存在下,偶氮胂Ⅲ、铬天青S与各种稀土元素(REE)的反应性,并确定了用固定体系与流动体系进行分光光度测定REE的最佳条件.在样品体积为30μL,含有0.04mM试剂和0.2M甲酸盐缓冲溶液(pH3)的体系中,用流动注射分析法于波长660nm波长处分光光度测定稀土总量,尤其测定La、Ce、Nd,偶氮胂Ⅲ是最适合的,测定限是30μL中10.8ng La,11.0ng Ce,9.4ng Nd。10mM抗坏血酸和5-磺基水杨酸可掩蔽少量的Fe(Ⅲ)和Al(Ⅲ)。REE总量可从由La(Ⅲ)标准溶液绘制的校正曲线计算得到。该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磷灰石和经各种分解后的REE氧化物浓缩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偶合反应萃取催化光度法间接测定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pH 5 .5的弱酸性介质中 ,利用Tl(Ⅲ )置换出Cu(Ⅱ ) EDTA络合物中的Cu(Ⅱ )和Cu(Ⅱ )催化H2 O2 氧化邻氨基酚的指示反应相结合 ,通过测量 42 4nm下有机相的吸光度 ,建立了偶合反应萃取催化光度法间接测定铊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0 10~ 0 .5 0mg·L- 1 ,检出限为 :6.1× 10 - 1 0 g·ml- 1 ,可用于粉煤灰中Tl(Ⅲ )的测定。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四丁基溴化铵-碘化钾体系分离汞(Ⅱ)的行为及汞(Ⅱ)与其他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汞(Ⅱ)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HgI4][TBAB]2,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6.0×10-4mol/L和5.0×10-3mol/L,Hg(Ⅱ)可与Rh(Ⅲ),Fe(Ⅱ),Sn(Ⅳ),Cr(Ⅲ),Mn(Ⅱ),Ce(Ⅲ),Al(Ⅲ),Ga(Ⅲ),Co(Ⅱ),V(Ⅴ),W(Ⅵ),Ni(Ⅱ),Zn(Ⅱ)和Mo(Ⅵ)分离。对合成水样中Hg(Ⅱ)进行分离和测定,Hg(Ⅱ)的浮选率在99.3%以上,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2.9%以下。该方法在微量汞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室温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和NaH2PO4组成的双水相体系, 并用于对偶氮胂Ⅲ和La(Ⅲ)配合物萃取测定研究.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溶液酸度、偶氮胂Ⅲ加入量、盐的浓度和加入其他物质对La(Ⅲ)配合物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离子液在4.0 ml, 磷酸二氢钠加入量在2.0~3.0 g, 偶氮胂Ⅲ溶液1.0 ml, 溶液酸度在pH值为2~6范围, 偶氮胂Ⅲ和La(Ⅲ)配合物在离子液相中有较大的吸光度.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 其他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多数无机离子不影响La(Ⅲ)的测定.吸收光谱、摩尔比、连续浓度变换、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实验表明, 在萃取相La(Ⅲ)与偶氮胂Ⅲ是以1∶3络阴离子形式存在的.利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 测定了样品中La(Ⅲ)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三氮烯试剂1-(4-安替比林)-3-(3-硝基苯胺)三氮烯(ANTA),研究了该试剂与Au(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并建立了一个测定Au(Ⅲ)的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Triton X-100溶液存在下,ANTA与Au(Ⅲ) 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络合比为2∶1的橙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15 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9×105 L·mol-1·cm-1,在10 mL溶液中,Au(Ⅲ)量在0.5~8.0 μg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20 mg/L。共存干扰离子实验表明该显色反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方法用于金矿石样品中Au(Ⅲ)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6)≤0.6%。  相似文献   

20.
闫蒲根  周桂红  夏强  文广  王伟  王鑫 《冶金分析》2022,42(10):57-62
准确测定钢铁冶炼工业废水中铊,对钢铁冶炼排出的工业废水进行源头监测和控制铊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钢铁冶炼工业废水盐分较高且铊含量较低,基体效应较为显著,故实验以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材料作为吸附剂,用固相萃取技术对铊离子进行分离富集,以2.0 μg/L 103Rh作为内标,205Tl作为检测对象,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钢铁冶炼工业废水中铊的方法。优化后的固相萃取条件如下:吸附pH值为8.5,吸附时间为15 min,样品体积为40 mL,吸附速率为1.5 mL/min,用5.0 mL 1.0 mol/L硝酸以0.5 mL/min的速率进行洗脱,富集倍数为8。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在铊的质量浓度为0.10~10.0 μg/L范围内,以铊质量浓度为横坐标,铊信号强度与铑内标元素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02 3 μg/L,定量限为0.007 7 μg/L。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钢铁冶炼工业废水中铊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55%~2.8%,加标回收率为93%~101%。将实验方法应用于模拟钢铁冶炼工业废水中铊的测定,测定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