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为优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提取血柚皮果胶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CTAB浓度、p 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果胶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8.05b软件,建立了果胶提取率与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CTAB辅助提取血柚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TAB浓度0.62%、p H 2.1、提取温度56℃、提取时间93 min,该条件下果胶提取率为20.85%,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8%,表明该模型有效。所得的果胶黏度为58.2×10-3Pa·S,甲氧基含量为6.47%,酯化度为38.9%,灰分为0.82%,总半乳糖醛酸果胶含量为85.7%,其主要理化性质完全符合QB2484—2000标准,该果胶是一种低甲氧基果胶,可作为一种增稠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塔罗科血橙皮为原料,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提取了其中的果胶。考查了单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 H值及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果胶得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实验得出最优条件为:在提取温度为90℃时,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10 min、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7%、p H为1.5。在最优条件下果胶得率为33.634%,产品含水率为5.42%,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67.2%。实验为添加表面活性剂提取塔罗科血橙皮中的果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酸提醇沉法提取柚子皮中果胶的工艺。方法以液料比、溶液p 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实验因素,果胶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L_9(3~4)正交试验设计,3水平4因素响应面实验设计,最后对提取的果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2种方法相比较,实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基本一致,即提取温度溶液p H液料比提取时间,但最佳工艺和果胶提取率略有不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 L:g)、溶液p H 2.0、提取时间100 min、温度80℃;响应面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6:1(m L:g),溶液p H1.9,提取时间106 min,提取温度77℃。连续6组实验取平均值为21.31%,响应面提取率比正交提高了6.6%。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用于实际柚子皮酸提果胶过程预测,为柚子皮生产高值化利用和果胶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塔罗科血橙皮为原料,采用柠檬酸-纤维素酶法提取了其中的果胶。探索了料液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p H、酶解温度、酸提取p 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果胶产率的影响。以正交优化建立了纤维素酶法提取果胶的最优条件:料液比为1︰40(g/m L)、酶用量为9 U/m L、酶解时间为45 min、酶解温度为35℃。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果胶产率29.97%,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9.77%,酯化度为72.29%,含水率为8.37%。研究结果对塔罗科血橙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八月瓜果皮为原料,优化酸提醇沉法提取其果胶的工艺,并对果胶酯化度、半乳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最后对果胶的酯化度、半乳糖醛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提醇沉法提取八月瓜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0(g/m L)、p H1.5、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90℃,此条件下得率达12.15%;八月瓜果皮果胶的酯化度为81.94%,属于高酯果胶,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3.17%,符合GB 25533-2010对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脐橙皮中的果胶,研究微波火力、微波辐射时间、p H值和料液比对果胶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脐橙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火力为中高火,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p H值为1.5,料液比(g∶m L)为1∶20,果胶得率可达25.49%。与直接加热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提取脐橙皮果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南瓜(果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瓜中果胶提取工艺酸碱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优化,以期获得南瓜中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 H为2.50,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90℃的条件下,南瓜果胶的提取率为7.22%。  相似文献   

8.
采用先盐酸浸提然后乙醇沉淀的方法来制备大豆皮,文中主要考察了盐酸的浓度和沉淀剂的p H对果胶得率和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从大豆皮中提取果胶时,盐酸的强度和乙醇的p H对果胶的得率有很显著的影响。在沉淀剂p H为3.5的情况下,当盐酸浓度为0.05 mol/L和0.1 mol/L时,果胶的得率最高,分别为26%和28%。用0.2 mol/L或0.3 mol/L的盐酸浸提果胶或者沉淀体系p H为2.0时,果胶的得率降低。浸提果胶所用酸的强度和沉淀体系的p H对于产品果胶的纯度和酯化度没有显著影响。成品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分别为68%~72%和56%~60%。  相似文献   

9.
优质果胶的生产要求在沉淀出果胶前必须对水解液进行脱色处理。为了避免脱色处理,本文先将柚子皮的白囊皮分离出来,在传统酸提法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柚子白囊皮果胶的提取工艺,建立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和p H对果胶提取的数学模型,并与普通柚子皮果胶的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料液比、p H对白囊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提取时间、料液比和p H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最佳提取参数为提取时间64min、料液比1∶29g/m L、p H1.25,在此条件下白囊皮果胶的提取率为16.45%(n=3),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比普通柚子皮果胶提取率(11.36%,n=3)高30.94%;白囊皮果胶提取液的吸光度为0.011(n=3),比普通柚子皮果胶提取液吸光度(0.075,n=3)低85.33%,说明白囊皮果胶的提取率高,色素含量低、品质好,可避免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10.
豆腐柴叶果胶的提取与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10月份豆腐柴叶果胶含量与品质,优化果胶提取工艺,提升豆腐柴开发利用效率。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比较酸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再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对酸法提取果胶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最后对两种提取工艺得到的果胶进行分离和理化性质比较。结果表明,酸提取法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88℃,提取时间2.2 h,溶液p H1.6,该条件下果胶提取率为10.57%。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发现豆腐柴果胶结构与橘皮果胶结构一致。酸法果胶总半乳糖醛酸含量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p H、酯化度与橘皮果胶相似,灰分、钙含量高于橘皮果胶,所有指标均达到了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酸萃取-铁盐沉淀法提取蚕沙低甲氧基果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用0.25%草酸水解,水解条件为:料液比1∶20(g/m L)、p H1.5、85℃、60 min,沉淀条件为:p H3.5、铁盐浓度0.5%。采用该优化工艺处理蚕沙,得到的果胶得率为5.21%。产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工艺提取的蚕沙果胶,其甲氧基含量5.62%,酯化度34.46%,半乳糖醛酸含量69.58%,品质达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光苹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Na Cl浓度、p H、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确定了苹果果胶酯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研究了苹果果胶酯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Na Cl浓度为2.5mol/L、p H为8.5、提取温度30℃和提取时间为27h时,苹果果胶酯酶的酶活达到0.98μmol/min·m L;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 H为11;金属离子中Ca2+对果胶酯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Na+、K+和Fe2+也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Ba2+、Mn2+和EDTA对果胶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椒红素副产物中果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辣椒红素加工中废弃的副产物,采用微波辅助技术从中提取用途广泛、附加值高的果胶物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所用酸为硫酸,微波功率为中低频,微波时间5min,料液比1∶20,p H为1,此时果胶提取率可达57.9%,并确定为高甲氧基果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南瓜皮中果胶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 H、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南瓜皮果胶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子交换树脂用量为5%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80℃、p H 2.0、液固比30︰1(m L/g),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果胶得率为18.57%。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微波辅助酸法、水浴硫酸法和纤维素酶法提取黄秋葵果实的果胶,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提取率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三种方法提取果胶的p H、酯化度、半乳糖醛酸、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热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果胶提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纤维素酶法提取率最高,为29.57%,水浴硫酸法最低,为24.80%;与水浴硫酸法和微波辅助酸法相比,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果胶p H最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方法提取的果胶的酯化度均大于50%,说明黄秋葵果胶属于高甲氧基果胶,其中水浴硫酸法提取果胶的酯化度最高,有显著影响(p0.05);三种方法测得的半乳糖醛酸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方法提取果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浴硫酸法最高;黄秋葵果胶在热处理作用下黏度先迅速下降后缓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从山竹壳中提取果胶,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p H、温度和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山竹壳果胶(MRP)与商品苹果果胶(AP)的静态、动态流变学特性。低p H、高温能有效的提高提取率;提取时间在1.5~2h左右,果胶提取率较高;提取率范围为4.48%~8.49%。山竹壳果胶酯化度(DM)为75.97%±3.49%,糖醛酸含量为(626.52±24.15)mg/g。山竹壳果胶溶液属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凝胶弹性形变范围及凝胶强度弱于与其酯化度、糖醛酸含量相近的苹果果胶。  相似文献   

17.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萃取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海红果渣中的果胶,系统考察了SDS浓度、p H、微波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8%,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5,微波时间为14min,p H为2.0,重复提取两次,在该条件下,海红果渣中果胶得率为16.1%。与拟合的二次回归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酶超声波辅助法从柠檬皮中提取食用果胶,对提取液p 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浓度、酶比例5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用正交实验进行参数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 H为7.0、提取温度为50℃、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比例为3:1、浓度为144 u/m L、提取时间为40 min,并选用95%的乙醇为沉淀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酸提取法制备桑皮果胶,研究了提取酸种类对桑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参数,如提取液的p H、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对桑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做了研究,将制备的桑皮果胶用于羊绒针织物的功能整理。研究表明:硫酸作为提取酸时提取率最高,其次是盐酸和酒石酸;通过单因素分析,提取桑皮果胶的最有效工艺参数为:p H为2,提取时间为90 min,料液比为1∶30;整理液中桑皮果胶质量分数超过5%时,整理后的羊绒针织物样品具有防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正交分析法分析果胶提取工艺,再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p H值进行4个因素对酸提醇沉淀工艺进行正交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最后对果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在分析各因素脐橙皮中果胶提取率的影响上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液料比p 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20∶1(m L/g)、p H0.8、提取时间100 min、温度80℃;响应面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21∶1(m L/g),提取液p H0.7,提取时间102 min,提取温度81℃。通过二者确定的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照响应面法分析的最佳工艺条件所得的提取率高于正交试验5.42%。因此,脐橙皮中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响应面法为准,该条件下脐橙皮中果胶得率为23.52%。提取的果胶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文章为生产加工脐橙皮果胶提供了低廉、高效、简单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