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晓良 《福建建筑》2013,(5):110-112
为探讨基础隔震体系的工程应用,以两栋多层框架结构的幼儿园建筑为背景,进行基础隔震技术应用的设计和分析。同时,讨论相关的结构、构造设计及工程经济性。设计和分析表明:在7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效应大幅降低,隔震层的设计合理。表明了该框架结构应用基础隔震在技术上可靠,工程经济性上可行。可为类似基础隔震房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某框架结构住宅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和非隔震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时,对隔震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住宅楼的隔震设计效果明显,设防烈度可由8度降为7度;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铅芯叠层橡胶垫作为框架结构的基础隔震装置,利用ANSYS软件,对框架结构在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了框架结构隔震前后在Kobe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得出了铅芯叠层橡胶垫隔震装置对框架结构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岗 《住宅科技》2011,31(Z1):38-40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引入隔震结构的概念及隔震结构体系的减震原理,随后在基于对我国震害较严重的云南省隔震建筑现状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建设费用的角度研究影响隔震结构经济性的诸类因素,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建筑结构采用隔震和非隔震(抗震)两种不同建造方案所涉及到的主要经济指标作综合比较,进而讨论目前隔震结构建筑工程造价经济性问题,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隔震技术在隔震防灾建筑方面的适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彭彦煌 《广东建材》2022,38(3):68-70
隔震结构具有优异的减震性能.本文推导了振动方程的位移响应均方值表达式,且为了抵御脉冲地震动,选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对某框架结构的隔震层进行优化设计,使用ETABS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后使用HDR520的三层隔震方案减震效果相当于使用LRB600+LNR600的基底隔震,并且支座没有超限,安全性及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赟  袁毅 《四川建筑》2014,(1):109-110,114
地震尤其是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地震这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隔震建筑显示出了他的优越性。文章从隔震建筑工程造价角度切入,以某8度区酒店建筑为例,分别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作经济性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余芹芹 《云南建筑》2014,(4):124-127
以7度(0.15g)区楚雄“雍和居”住宅小区10#幼儿园为例,对采用隔震技术的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隔震设计,并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ETABS验证了隔震结构设计的准确性。通过计算确定了隔震支座的尺寸和整体布置,验证了地震作用降低一度半是可行的,并对结构的刚度、使用功能、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隔震设计,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功能,但其结构总体投资比非隔震设计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从全寿命费用对隔震建筑和传统抗震建筑进行经济性分析,对初始造价、检查维护费和失效损失费列出了费用差异较大的指标,并给出计算公式,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做了定性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建筑比传统抗震建筑更经济,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基于子结构隔震的巨型框架结构的实际振动控制效果,对一巨型框架结构和采用子结构隔震的巨型框架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和振动台试验。介绍了巨型框架结构原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巨型框架结构和采用子结构隔震的巨型框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子结构隔震技术对外部主框架和内部子框架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介绍了缩尺模型结构及其试验方案,对其进行了模拟地震的振动台试验,测量和分析了主框架和子框架的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子框架隔震后,巨型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得到延长,但隔震结构前6阶振型的振动都是以子框架振动为主,而非隔震结构前6阶振型的振动都是以主框架的振动为主。子框架隔震后,主框架和子框架的地震反应都显著减小,位置较低的子框架2的地震反应及其隔震效果一般要比上部子框架3的大。隔震子框架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上,但隔震层变形小于主、子框架间的隔震缝宽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中采用隔震技术,隔震技术大幅度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本文结合某高层框架结构工程实例,通过结构方案比选,从经济性及结构体系等方面,得出项目适宜采用隔震技术,然后建立ETABS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隔震构造措施,解决地下室坡道、扶梯、楼梯穿越隔震层等问题,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隔震建筑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目前国内在隔震建筑的经济性方面缺乏详细的分析,使得一些业主对隔震建筑在“投资-效益比”方面有些错误的印象,本文从直接建设费和震后损失及维修费用两方面对隔震建筑做了经济性分析。用4个不同情况的隔震工程,比较了隔震与不隔震时各项直接建设费用的增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对一般建造于抗震设防高烈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丙类建筑,采用隔震措施比采用传统抗震措施可降低直接建设费用约1%-5%。利用相关文献中提供的数据,比较了隔震与不隔震时震后损失及维修费用的减小程度,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一般可减小损失及维修费用约8%-35%。因此,隔震建筑具有传统抗震建筑无法比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建筑一般为公共类型建筑,具有人流密集、重要性高、体型复杂等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要求高,降低地震作用的需求大。同时结构高宽比一般较小,隔震技术的适用性强。对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高位支承隔震和低位支承隔震两种类型,其中高位支承隔震又分为屋盖支承隔震和连体支承隔震两种,并总结其应用特点;对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复杂建筑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扭转控制、温度效应、抗风设计、边界约束条件、体育场馆类建筑中隔震层在比赛场地处的布置等,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目前,隔震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应用于大跨度复杂建筑中,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是未来大跨度复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董靖 《福建建筑》2008,(7):36-38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12章提到的隔震结构仅指基础隔震结构,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与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的工作原理、工程应用范围等,探讨了隔震技术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应用层间隔震技术改善底层框架上部砌体建筑的抗震性能,推动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隔震新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已实施项目的研究总结,从造价、施工周期、结构合理性等方面总结出了隔震技术加固既有框架结构建筑的适用条件,提出了设计流程、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探讨了隔震技术施工关键技术,归纳了该技术的推广优势,对隔震新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隔震新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加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未来的防震减灾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隔震橡胶支座在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并且能够起到显著的隔震作用,但是传统的隔震橡胶支座没有有效的测力装置来检测 、读取支座的受力状况 ,不能监测和评估桥梁、建筑结构的运营状态 。随着桥梁 、建筑工程技术 的发展 ,人们对桥梁 、建筑 的舒适性 和安全性要求 越来 越高 。从适应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要求方面考虑,智能型隔震橡胶支座成为了一种具有相当潜力的新产品。一种新型智能型隔震橡胶支座是在原隔震橡胶支座结构上布设液压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技术来检测、读取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很好地为工程结构健康状况的评估和分析收集了有力的数据。文章为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测力试验,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为工程防震减灾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采用隔震技术的结构大多为较规则的混凝土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而且单体规模较小.对于单体超大、体型复杂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隔震技术的工程较少,相应的研究也不多.本文结合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和深圳机场T3航站楼工程减隔震结构设计的具体情况,介绍减隔震设计在航站楼大跨结构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为同类结构的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大及隔震技术应用的推广,有必要对大跨复杂结构隔震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以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隔震设计在大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该建筑结构地上部分采用巨型钢框架结构,地下部分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下室顶板以下柱顶布置隔震支座形成隔震层,隔震层混合使用“橡胶隔震支座+弹性滑板支座+黏滞阻尼器”。通过隔震层的选型与布置及计算分析,认为采用地下室顶板以下柱顶布置隔震层的方式具有适用性,隔震设计满足规范各项要求。结合结构特点,对隔震结构扭转控制、超长钢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温度效应的影响、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的自复位能力、双支座布置误差控制及弹性滑板支座水平度控制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专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球面网壳结构是典型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地震时水平和竖向地面运动分量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SMA—橡胶支座和碟形弹簧形成分段隔震机制以降低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本文建立了SMA—橡胶支座和碟形弹簧的隔震计算模型。进而,根据球面网壳结构多维隔震的动力方程,针对某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开展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多维隔震控制研究。由时程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可见,多维隔震网壳结构的杆件内力、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较无控结构有了显著的降低,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多维隔震技术对于保护球面网壳结构免遭地震灾害破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隔震和减震技术作为目前新型的工程抗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对比了隔震和减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在经济上的差别;然后再基于不同建筑结构在采用隔震还是减震技术谁更经济这一问题,详细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区别、混凝土用量、含钢量、隔震支座和减震阻尼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某学校项目的 8个单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今后的隔减震结构经济性对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隔震技术的广泛研究,许多桥梁结构采用了隔震技术。基于隔震桥梁的设计特点,利用连接单元来模拟隔震支座的非线性性能及作用,对桥梁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结构分析软件ZEUS-NL,结合算例分析得出了隔震桥梁震害及上部结构扭转的原因,为隔震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