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化废水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且各种有色物质相互作用,使得焦化废水的脱色成为一个难题。介绍了生物法、吸附法、絮凝法、化学氧化法及膜法在焦化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焦化废水脱色的发展趋势,指出对脱色机理的研究、发展高级氧化技术及多种技术联合使用是今后焦化废水脱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聚硅多核脱色絮凝剂PMSi的合成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水玻璃、硫酸铝和氯化铁及其它几种辅助药剂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脱色絮凝剂PMSi。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了该脱色絮凝剂的脱色机理。结果表明:在铝、铁、硅物质的量比为10:5:1,碱化度B=2.0,并添加适量助剂的条件下制备的PMSi既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又具有极佳的混凝脱色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效脱色絮凝剂脱色絮凝机理浅探及其应用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对高效脱色絮凝应用于染料,印染工业废水脱色絮凝处理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物质的结构和基团反应分析类比了脱色剂的化学,物理作用并以实验为佐证。详细介绍了高效脱色絮凝剂在试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高效脱色絮凝剂对公认难以处理的高浓度,高色度染料,染色等工业废水具有脱色和降低COD作用,COD去除率为50%-90%,色度去除率为80%-99.9%。  相似文献   

4.
郭向利  姚亚东  尹光福  罗勇  卓浪 《硅酸盐学报》2007,35(5):574-577,582
以凹凸棒石矿物为原料,通过酸碱复合改性,再经造粒、热处理后制备了印染废水颗粒脱色材料.分析了脱色材料的制备机理,研究了颗粒脱色材料的重复使用方法.结果表明:酸活化后的碱中和作用是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碱中和使酸活化后原料中溶出的大量的不同种类金属离子,特别是具有化学絮凝作用的Fe3 ,Al3 ,Mg2 ,沉淀后重新返回脱色材料中,使脱色材料具备优异的化学絮凝作用;处理过印染废水的脱色材料经饱和硫酸铵[(NH4)2SO4]溶液浸泡10 min,再经300℃煅烧10min后,可重复使用15次以上.  相似文献   

5.
印染废水脱色絮凝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张伶  谢雄飞 《广东化工》2001,29(2):42-44
本文针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存在状态,简述染料显色机理和脱色机理,对脱色絮凝剂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国内外在脱色絮凝剂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了印染脱色絮凝剂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吸附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各种吸附脱色法的脱色机理以及近年来的吸附脱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味精生产中的中和液、混合液及味精水的透光率和合理的使用活性炭,研究了物理碳、化学碳及混合碳脱色效果.对2种不同透光率的中和液、3批混合液和味精水,按100mL样液中加入0.6 g活性炭条件和方法模拟生产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对中和液的脱色,用化学碳脱色要比物理碳脱色透光率高约30%;用物理碳对混合液和味精水脱色比化学碳脱色效果略好,而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铁屑还原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光 《化工时刊》2006,20(9):55-57
通过数批实验研究了5种染料在铁屑处理系统中的脱色效果,并考察了铁屑投加量,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的影响和主要还原脱色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可以在铁屑处理系统中发生快速有效的脱色反应,酸性大红GR,活性艳红X—3B等水溶性偶氮染料经铁屑处理1 h后,脱色率可达到90%左右。主要脱色机理包括还原反应破坏染料显色基团和混凝沉淀作用两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其还原脱色机理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脱色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本文按照其脱色方法(吸附、絮凝)分析了各脱色剂的脱色机理,评述了各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总结了各种脱色剂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水的脱色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介绍了印染废水的三种脱色方法即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分析了相应的脱色机理,并评述了各种方法的脱色效果,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尿素、三聚氰胺为改性剂,合成双氰胺甲醛型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于酸性红18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絮凝沉降实验。实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物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改性脱色剂脱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与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情况。通过红外光谱图发现产物为改性的脱色剂。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双氰胺甲醛脱色剂性能优于未改性产品,其最佳反应时间为3h,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的物料摩尔比为双氰胺:甲醛:氯化铵:尿素:三聚氰胺=1:3.5:0.75:0.13:0.03。改性脱色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20mg/L,其脱色率达到94.6%;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mg/L,脱色率仅为57.6%;改性脱色剂与PAC复配之后,PAC用量不变时,改性脱色剂投加量为80mg/L时,脱色率就达到94.8%,脱色剂与PAC的复配,不仅提升了脱色性能,并可减少有机脱色剂使用量,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费红  曹昕 《化工时刊》2014,(3):31-34
通过酸活化海泡石对蓖麻油进行脱色,研究了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脱色剂用量等因素对海泡石吸附脱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活化条件及吸附工艺。该研究表明酸活化海泡石对蓖麻油的脱色效果优于其他传统脱色剂,该研究结论为蓖麻油及其他植物油的脱色剂选择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凹凸棒石黏土脱色剂对碳九馏分进行脱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临泽凹凸棒石黏土为载体,MnO2为活性剂,制备脱色剂对碳九(C9)馏分进行脱色。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酸度、焙烧温度、活性组分加入量、脱色剂的用量和脱色时间对C9馏分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600 ℃、活化浓度6%、活性组分MnO2含量4%、脱色剂用量8 g、脱色时间在60 min时,能够使C9馏分的脱色率达到78.66%。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的脱色剂对高色泽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温度、时间及脱色剂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60℃,用质量分数w=3.0%的脱色剂A处理色泽为350#的丁苄酯30min,过滤后滤液色泽为100#(铂-钴比色)。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含盐染料废水电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勇 《工业水处理》2006,26(7):33-35
探讨了利用电混凝方法对高浓度含盐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考察了溶液不同pH、不同脱色剂投加量、不同的电解电压、不同反应时间下对染料废水处理的影响.实验表明,电混凝方法对废水的色度和CODCr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色度去除率达到96.8%,CODCr的去除率达到92%.其去除机理主要是Cl-与OH-在电解过程中的间接氧化作用,同时也包括部分脱色剂的脱色混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复合絮凝剂系列是利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SACC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改性物以及淀粉改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研制而成。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研制工艺,然后探讨了它们应用于污水处理情况。结果表明,这种絮凝剂具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几乎不产生再生性污染,且费用低廉,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陈明岩  程大明  李玲  刘晶  徐立明 《化学试剂》2011,33(3):236-238,273
建立了食品添加剂凹凸棒粘上定性表征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法进行定性分析,并与常见的脱色剂膨润土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凹凸棒粘土呈典型的纤维状,与膨润土有明显的差别.样本采用滴定法对其主要指标-吸蓝量进行了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法对样本的主要元素铝和镁进行了测定,采用重最法对样本中的硅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简要介绍了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现状,着重综述了各类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途径、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归纳。文章还综述了木质素、壳聚糖、改性淀粉等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及应用进展。指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一类有效的絮凝脱色剂,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型高效絮凝脱色剂DF的合成和印染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醛、氯化铵、双氰胺、尿素、硫脲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絮凝脱色剂DF ,将该絮凝脱色剂与其它试剂复合使用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 ,DF对阴离子型印染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色度的一次去除率可达 6 0 %以上 ,对COD值的去除率也能达到 6 0 %。  相似文献   

20.
精馏生物柴油的副产物可得到黄色的粗甘油产品。利用椰壳活性炭对粗甘油产品进行脱色过程研究,确定LY-725B型活性炭为最佳脱色剂。其次,选择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活性炭用量为响应面优化实验的3个显著因素,利用Minitab软件对粗甘油的脱色过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m(活性炭)/m(粗甘油)=0.022,脱色温度48℃,脱色时间31 min,此时甘油透光率达96.1%,甘油单程回收率为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