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琛  张永坤  周学滨 《爆破》2012,29(3):7-10
合理设置舰船缩比模型海上毁伤试验工况,有效考核舰船抗冲击性能和兵器毁伤效能的同时,减小舰船模型的毁伤程度。通过测量和分析模型在不同装药量和不同爆炸初始深度的爆炸载荷试验数据,确定爆源布放深度与表面反射及海底边界条件等对冲击波压力和气泡脉动影响的关系,为分析舰船冲击环境及水下非接触爆炸数值仿真数据输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代舰船抗爆炸与冲击能力的日益提升,提出了一种圆锥-球缺组合药型罩聚能战斗部在鱼雷上的应用,建立了该战斗部水中接触爆炸钢质靶板的力学物理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性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了16种不同参数的圆锥-球缺聚能战斗部的结构,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战斗部的最佳结构,为高效聚能战斗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中兵器战斗部在水面舰船和潜艇附近爆炸对船体的总纵强度毁伤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Taylor平板理论,计及自由液面截断效应,对船底表面处的耦合压力进行修正,推导并建立船体梁爆炸冲击弯矩的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一套用于水下爆炸作用下船体梁总纵强度估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理论方法开发相应的总纵强度预报软件,为舰船在冲击波载荷作用下的总纵强度工程化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爆破战斗部水中兵器爆炸威力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  沈晓乐 《爆破》2015,32(2):51-53,94
为确定爆破战斗部水中兵器爆炸威力评定方法,正确反映水中兵器作战性能和毁伤目标能力,基于某舰船缩比模型的海上爆炸试验,以标准TNT药球作为爆源,根据试验实测的冲击波压力数据和气泡脉动数据,分析对比目前爆破战斗部水中兵器爆炸威力评价的常用方法,即冲击波压力峰值推算法和战斗部爆炸相对能量评估方法,计算装药的TNT当量。结果表明:战斗部爆炸相对能量评估方法具有更高精度,可作为爆破战斗部水中兵器爆炸威力评定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破片杀伤战斗部空爆冲击波与高速破片群联合毁伤作用下目标结构的毁伤特性、防护效能等是当前防护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目前的试验研究手段和方法存在不足,为此,提出采用等效缩比战斗部(其原理为炸药爆炸驱动预制破片分散)来模拟破片杀伤战斗部,可作为进行空爆冲击波与高速破片群对防护结构的联合毁伤作用的实验方法。在确定防御目标战斗部、防御目标弹丸和几何缩尺比的基础上,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经验公式,提出了求解等效缩比战斗部的装药和预制破片的相关参数的等效计算方法。该等效试验方法考虑了多破片侵彻的增强效应以及与爆炸冲击波的联合毁伤增强效应,且等效计算方法参数较少、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李营  吴卫国  朱海清  李晓彬 《爆破》2016,33(2):142-148
对地导弹成为现代桥梁的重要威胁,其战斗部对桥梁的毁伤作用包括爆炸冲击波和破片群两个方面。研究了导弹战斗部爆炸特性,采用SPH-FEM方法实现了导弹战斗部爆炸、爆炸冲击波与破片耦合毁伤RC桥的全过程仿真,分析了耦合毁伤机理,对比了不同配筋率、爆炸高度等因素对桥梁耦合毁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爆炸冲击波与破片耦合作用明显,耦合作用大于单独作用之和;配筋率影响吸能模式,随着配筋率的提高,桥梁吸能模式发生改变;爆炸高度影响毁伤分布明显,对"破片场"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程试验研究,观测并计算了水下爆炸引起的舰船模型应力应变现象。根据舰船材料强度理论、分析试验结果,总结了舰船模型应力应变受水下爆炸冲击的变化规律,指出舰船模型底板的应力应变与舰船底板的结构尺寸有关。试验给出了水下爆炸时舰船模型的应变数值和应力计算结果,以及舰船模型底板沿短边方向产生最大的应力与应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工程试验研究,观测并计算了水下爆炸引起的舰船模型应力应变现象。根据舰船材料强度理论、分析试验结果,总结了舰船模型应力应变受水下爆炸冲击的变化规律,指出舰船模型底板的应力应变与舰船底板的结构尺寸有关。试验给出了水下爆炸时舰船模型的应变数值和应力计算结果,以及舰船模型底板沿短边方向产生最大的应力与应变。  相似文献   

9.
金辉  周学滨  管起亮  刘文思 《爆破》2015,32(2):47-50
兵器水下爆炸时,由于船体边界存在影响了气泡自由膨胀,使气泡上升过程中会朝船体方向运动,气泡被船体吸引破裂后形成的高速水射流是舰船结构毁伤的重要因素。基于GeersHunter理论,将射流形状等效为水柱射流,采用数值仿真计算方法研究气泡射流对舰船结构的破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射流对船体结构的二次加载压力能使船体外板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变形,使船体结构受到严重二次毁伤。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固支多层片组结构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毁伤行为,以能量法为基础,建立了典型多层片组结构在水下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塑性响应模型,给出了一定爆炸载荷迎面作用下固支多层片组结构的塑性变形以及剪切断裂毁伤计算方法。利用AUTODYN仿真软件,对不同工况下固支多层片组结构的毁伤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开展了水下爆炸毁伤试验,测试了水下爆炸冲击波参数和多层片组结构的毁伤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可知,该理论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多层片组结构的毁伤破坏情况,包括其塑性变形层数、剪切破坏层数和最大破坏深度,为水下多层防护结构抗冲击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目前市场上运用最广泛的隔爆产品,隔爆翻板阀一般与泄压板联用,以防止粉尘爆炸传播。为了探究粉尘爆炸时泄压与隔爆联用对容器内压力及隔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工业规模的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隔爆翻板阀的影响,容器内部出现了二次峰值压力;随着隔爆翻板阀安装距离的增加,容器内两个峰值压力的时间间隔从28.2 ms增加到62.3 ms,且到达隔爆翻板阀前的峰值压力从0.067 MPa上升至0.101 MPa;泄压面积的增大会导致容器内部和隔爆翻板阀前端峰值压力降低,并可能导致隔爆失败。  相似文献   

12.
该论文采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粒径在75μm以下的石松子粉的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松子粉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在20~40 g/m3之间,在粉尘浓度相对较低的60~500 g/m3时,粉尘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着粉尘浓度的提高而急速上升,在浓度为500 g/m3时达到最大,此时最大爆炸压力为0.69 MPa,爆炸指数为17.20 MPa.m/s;继续增加粉尘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值;并判定石松子粉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粒径对石松子粉尘爆炸危险性的影响,采用Godbert-Greenwald(G-G)炉和20 L球爆炸装置对石松子粉尘云进行了试验,分析了粒径对爆炸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Si O2和NH4H2PO4对石松子粉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粒径越小的粉尘着火温度越低,潜在危险性更大;粒径小于48μm的粉尘,在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达到最大爆炸指数22.61 MPa·m/s,其爆炸危险性为Ⅱ级,相比于粒径小于75μm的粉尘,爆炸危险性更高;添加Si O2和NH4H2PO4后,能够显著降低石松子粉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与Si O2相比,NH4H2PO4具有更好的抑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廉价,方便的材料制作一次性模型和一次性水槽,利用炸药爆炸冲击能,在金属材料上制作浮雕图和文字,制成金属工艺品。  相似文献   

15.
郑国跃  李世聪 《爆破》1998,15(4):75-79
爆破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甚至被罪犯用于作案,本文从技术角度,快速确定爆破类型,炸药种类等方面的问题,借以提供破案依据,还通过实际案例证明这些依据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爆破和爆炸的世纪思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天瑞 《爆破》1999,16(4):1-6
本文回顾了20世纪爆破漏斗原理的扩展和异化过程,指出20世纪是爆破与爆炸工艺协同发展的世纪,预测了21世纪中内部药包和大抵抗线药包技术将在山河改造中发挥作用,可能出现高效缔合键能炸药和核炸药和平利用,爆破同时伴生产品的产业也将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铣销镁粉爆炸危险性及防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型爆炸容器内测试了镁粉最大爆炸压力 ,在实际工业规模所使用的振动筛中 ,对镁粉半成品的筛分分级的爆炸性等进行了测试 ,分析了生产线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提出了相应的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对地下核爆炸冲击震动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核爆炸的冲击震动效应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封闭化学爆炸的冲击震动效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核爆炸冲击震动的应力波峰值、质点的速度、质点的加速度和质点位移,都可以用封闭化学爆炸来进行模拟,而且封闭化学爆炸与地下核爆炸之间的有效当量系数在6%~30%之间,这与已知的有效当量系数基本吻合.结论:地下核爆炸的冲击震动效应可以用封闭化学爆炸近似模拟,将会给地下核爆炸的研究带来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9.
杨胜晖  郑波 《爆破器材》2019,48(2):20-24
为了研究黑索今(RDX)基含铝温压炸药的爆炸能量释放规律及爆炸能量输出结构,对5种含铝温压炸药的爆热和爆速进行了测试,利用绝热式爆热量热计测量了铝粉质量分数为30%的RDX基含铝温压炸药在真空、0.1 MPa氮气、0.1 MPa空气和1.0 MPa氧气环境下的爆炸能量,结合测试数据对试样的爆轰热、爆热和燃烧热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RDX基含铝温压炸药的爆速随铝粉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爆热随铝粉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铝粉质量分数为40%时,爆热达到最大值。试样在真空、0.1 MPa氮气、0.1 MPa空气、1.0 MPa氧气环境下的爆炸能量逐渐增加,环境压力的增大和气氛环境中氧含量的增加都会提高炸药的爆炸能量,富氧环境下的爆炸能量可以定量地表征炸药的燃烧热。样品的爆轰热占燃烧热的9.8%~26.4%,爆热占燃烧热的34.5%~50.0%,且这两个参数都随铝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我国发展位于卫星上的核爆探测系统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核爆光度波形和核爆电磁波进行探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