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压下率下(0%、9%、14%、22%和40%)301L不锈钢锻造态与固溶态的组织形变以及硬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锻造态奥氏体组织内存在孪晶,且晶粒较固溶态细小。固溶态301L不锈钢的硬度略低于锻造态,两者的硬度变化曲线与对应的加工硬化曲线具有相似性。经过塑性变形后两种状态下的301L不锈钢均出现了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随变形量的增加硬度不断提高,固溶态的加工硬化率更高,且比锻造态成形性更好,更有利于后续塑性加工;随着压下率的增加,α'马氏体不断增多,位错密度不断增高,晶粒不断碎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XRD、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热膨胀测试、磁性能测试等研究了20%~90%不同冷轧压下率对因瓦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热膨胀性能、饱和磁化强度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固溶态等轴晶粒通过位错滑移发生变形,合金被逐渐压扁拉长形成了特定的取向,导致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快速下降,90%压下率时合金抗拉强度为777 MPa,而伸长率则只有5%。当冷轧压下率未超过80%时,合金的在20~10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和饱和磁化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60%压下率时取得最小值。合金中{110}<112>黄铜织构,{112}<111}铜型织构,{136}<634>S型织构强度随变形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当冷轧压下率达到80%时合金中形成了强烈的织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219铝合金轧制板材的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3种轧制工艺对其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的道次压下率对2219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在总压下率相同的条件下,经40%、22%、28%的热轧,然后进行20%、25%、33%、35%、23%冷轧的板材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维氏硬度分别为406.4 MPa、312.2 MPa、13.4%、169.6 HV。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20~850℃时,再结晶完成;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50℃时,屈服强度为160 MPa左右,抗拉强度为345 MPa左右,延伸率为35.0%左右,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都较高,r值为1.5左右,n值为0.30左右。最终确定工业生产中最优冷轧压下率为60%~70%。  相似文献   

5.
结合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量及室温拉伸实验, 对压下率分别为30%、40%、50%及60%时的4A60/08Al冷轧复合带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模拟钎焊后拉剪实验对复合带的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随着压下率的增加, 复合带钢层的硬度和屈服强度明显增加, 而铝层的硬度变化不大; 压下率从30%增加到50%时, 界面平均抗剪强度从52 MPa增加到65 MPa, 拉剪断裂位置也从铝钢界面断裂过渡到铝层断裂, 因此把压下率50%定义为4A60/08Al冷轧复合带的稳定压下率; 另外, 当压下率超过50%时, 复合带材的钢层在520℃×24 h退火后的组织基本为等轴的再结晶组织, 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将301L不锈钢试样在1050、1100和1150℃分别保温30、90和120 s,固溶后直接水淬至室温。通过对试样进行金相分析、SEM分析、XRD衍射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固溶工艺对301L不锈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的增加,不锈钢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晶粒内孪晶数量逐渐减少。固溶初期,301L不锈钢的硬度会略微提高,但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和固溶时间的进一步延长,301L不锈钢中奥氏体晶粒得以长大,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模拟1180 MPa级复相钢连续退火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冷轧压下率对复相钢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复相钢中马氏体、贝氏体所占比例逐渐减小,铁素体回复再结晶程度逐渐增加,复相结构逐渐减弱;冷轧压下率越大,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碳原子扩散能力越强,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当冷轧压下率为30%时,试验钢组织内部的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三相复合结构最完整,此时试验钢具有最优的强度与塑性。  相似文献   

8.
康华伟  丁明凯  孙冰  尹翠兰 《轧钢》2024,(1):118-121
为了研究冷轧压下率对HC340LA冷轧低合金高强带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同一炉次的两批带钢,采用相同的热轧工艺,不同的冷轧压下率轧至相同的成品厚度,再采用相同的连续退火工艺,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拉伸试验机、洛氏硬度计等对成品带钢组织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冷轧压下率小于60%时,成品带钢晶粒组织相对粗大,力学性能处于标准下限值;当压下率达65%时,成品带钢晶粒组织细小均匀,晶粒度约为11.5级,屈服强度为369 MPa、抗拉强度为462 MPa、伸长率A80为28.5%、硬度为76.3HRB,各项指标均优于产品质量标准,且具有较好的富裕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冷轧压下率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和优化关系。通过对不锈钢的基本性能概述和冷轧压下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方法和材料选择,进行了不锈钢性能的测试和结果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冷轧压下率对不锈钢的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结果分析和讨论,探究了不锈钢性能与冷轧压下率之间的优化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对优化不锈钢生产工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对BH390的组织性能和织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压下率的增大而降低,延伸率和r值随冷轧压下率增大先降低后升高,BH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大为36 MPa,n值变化不大。在试验参数范围内,70%冷轧压下率条件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5 MPa和270 MPa;在70%压下率下δ最大39%,r值最大170,但BH值太低,只有16 MPa。通过比较不同冷轧压下率的退火板的组织和性能,冷轧压下率为80%时,退火后获得的铁素体组织其晶粒尺寸大,晶粒度为75级,钢板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曲璇  赵阳  习小慧  陈礼清 《轧钢》2021,38(6):19-24
为获得具有优异强塑性匹配的高锰TRIP钢,对固溶处理的低碳含钒高锰钢采用不同压下率的冷轧及600 ℃低温退火处理,利用微观分析和性能测试手段对其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对低温退火后的低碳含钒高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该钢低温退火后的晶粒尺寸减小,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减少,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也随之提高。当冷轧压下率为50% 时,该钢低温退火后可获得高强度以及低屈强比,其强塑积可达39.6 GPa·%,主要强化方式为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以及γ ε-M和ε-M α'-M相变强化。  相似文献   

12.
李阳  张威  袁刚 《金属热处理》2023,48(2):219-222
采用冷轧试验、退火试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冷变形及退火工艺对低温用304L奥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冷轧态组织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长后被破碎,形变带的密度逐渐增加,冷轧态钢板的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大,1120℃以后晶粒长大趋势明显提升,退火态钢板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退火时晶粒长大表观激活能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低温退火时,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高温退火时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拉伸试验机和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了2507双相不锈钢的热力学平衡相图,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1050 ℃及以上温度固溶后,σ相溶解;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铁素体相含量增加,奥氏体相含量降低,α/γ相体积分数比增加;1050~1100 ℃固溶30 min并水冷时,双相不锈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大于600 MPa、840 MPa和35%。1050 ℃固溶30 min时,双相钢可获得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异步轧制对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轧制温度、道次压下量以及轧制路径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由623K升到723K时,晶粒发生长大,孪晶消失,板材的抗拉强度由275MPa降到250MPa,伸长率则由14.5%增加到18%;当道次压下量从5%增加到20%时,晶粒逐渐得到细化,板材的抗拉强度由道次压下量为5%时的265MPa增加到20%时的300MPa,伸长率则由18%降到15%;轧制路径的改变,使不同板材中孪晶的数量产生改变,路径A中的孪晶较多,伸长率较低,强度较高,路径D中的孪晶较少,伸长率较高.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拟以淬火-配分的新型热处理工艺替代冷变形加工硬化工艺,进而提高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以301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铁素体测量仪、万能试验机及显微硬度计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配分热处理制度对301不锈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1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经不同淬火-配分工艺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主要由板条状马氏体、奥氏体以及微量碳化物组成;其力学性能对配分温度不够敏感,但随配分时间的延长会不断优化。在450 ℃配分30 min后,301奥氏体不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硬度分别为432.37 MPa、1212 MPa、44.28%及193.16 HV0.2。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轧制温度、道次压下量以及轧制路径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由623K升到723K时,晶粒发生长大,孪晶消失,板材的抗拉强度由275MPa降到250MPa,伸长率则由14.5%增加到18%;当道次压下量从5%增加到20%时,晶粒逐渐得到细化,板材的抗拉强度由道次压下量为5%时的265MPa增加到20%时的300MPa,伸长率则由18%降到15%;轧制路径的改变,使不同板材中孪晶的数量产生改变,路径A中的孪晶较多,伸长率较低,强度较高,路径D中的孪晶较少,伸长率较高,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1RK91不锈钢冷轧过程中应变诱发马氏体组织转变及时效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RK91不锈钢冷轧过程中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应变诱发马氏体的形核取决于冷轧中位错的增殖与运动,受变形温度影响。材料的强度和位错密度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固溶和75%冷轧后抗拉强度分别为903 MPa和1195 MPa,位错密度分别为5.75×1010 cm-2和8.84×1010 cm-2,计算得到该钢的冷加工强化系数为3.89 MPa/%。常规时效下,固溶和75%变形量的峰值硬度分别为499 HV0.2和610 HV0.2,分级时效后峰值硬度分别为513 HV0.2和639 HV0.2。随变形量的增大,常规时效处理材料峰值硬度增加,达到峰值硬度的温度降低,总体上分级时效处理后具有更高的峰值硬度和更好的抗过时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