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VR2332株ORF7的全长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扩增出完整的ORF7基因,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双酶切测序后重组质粒pMD-18T-N得到目的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  相似文献   

2.
携带Herceptin-MICB融合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携带Herceptin-MICB融合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筛选出能表达该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检测其表达融合蛋白的情况及抗肿瘤特征.首先,通过PCR将NKG2D的配体MICB的基因片段插入含有全长抗体Herceptin基因的5型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39-Her中,获得载体pDC339-Her-MICB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BHGlox△E1,3Cr重组,然后在293细胞内进行病毒包装得到非增殖型腺病毒Ad-Her-MICB,纯化后测病毒滴度.双抗体夹心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检测融合蛋白的特异性.酶切后DNA电泳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重组病毒经PCR鉴定携带融合蛋白基因.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为(623.25±38.62)ng/mL;Westhern blot显示:该融合蛋白与商品化的Herceptin抗体轻链重链比较,大小一致,浓度匹配;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显示了融合蛋白与HER-2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腺病毒Ad-Her-MICB携带Herceptin-NKG2D配体融合蛋白基因能在体外正常表达且与商品化的Herceptin生物学特性相似,为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构建HPV16 E6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V16 E6进行研究.从宫颈癌细胞株CaSki细胞中提取的的DNA基因组为模板,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扩增出HPV16E6基因片段.HPV16E6基因片段和质粒pET28a(+)经Nco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HPV16 E6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Star-DE3 Plyss中,构建了HPV16 E6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V16E6.HPV16E6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V16 E6的构建为HPV16 E6重组蛋白的制备和为宫颈组织HPV16型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相关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编码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研制有效的转基因植物丙肝疫苗打下基础。以载体pCAMBIA2300为骨架引入pBIl21中的GUS基因,用目的片段E2基因替换其中的GUS基因构建了pCAM-BIA2300G-E2载体,将番茄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引入pCAMBIA2300G-E2载体中构建了pE8-E2植物表达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重组载体,结果表明重组载体都含有所插入的目的片段。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E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抗丙型肝炎病毒的口服疫苗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能表达抗体Herceptin与MICA胞外结构域的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联合NK细胞的治疗研究奠定基础.采用Overlap-PCR的方法获得Herceptin与MICA胞外结构域的融合基因,并将融合基因连接到载体pDC339上.接着再利用酶切及PCR方法鉴定载体及重组病毒基因的正确性,并通过ELISA和Westem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经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FA)检测融合蛋白的结合特性.构建的载体酶切后经电泳鉴定证实构建成功,重组病毒DNA的PCR显示病毒携带了Herceptin的轻链基因、重链基因及MICA胞外结构域的基因;ELISA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腺病毒成功地表达出了目的融合蛋白;IFA实验表明融合蛋白能与SK-OV-3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特异性地结合.最后成功地构建了能表达具有正常结合特性的抗体Herceptin与MICA胞外结构域的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为之后与NK细胞的联合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乙型肝炎病毒adr型的S抗原基因和戊型肝炎病毒China-D型的ORF2编码区的羧基末端中的部分序列构建融合抗原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出现了大量包涵体,我们对包涵体进行洗涤,变性,复性,金属亲和层析柱和凝胶过滤纯化后,蛋白的相对含量达98%.采用Western blot对目的蛋白活性进行检测,具有乙肝和戊型肝抗原活性.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以及进一步研发疫菌用抗原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构建一种快速表达GF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方法。在复制缺陷型的家蚕杆状病毒(BmNPV)穿梭载体RD-BmBacmid基础上,利用PCR方法合成两端分别含有50bp左右同源臂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cGFP)片段和线性化的RD-BmBacmid共转染BmN细胞或家蚕幼虫,可以一步获得重组病毒,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含有AcGF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构建成功,在BmN细胞和家蚕幼虫中分别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因而,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并能够表达GFP蛋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人瘦素成熟蛋白编码序列同义突变成毕赤酵母偏好密码子,人工合成全基因序列。将基因直接连接到pPIC9载体信号肽识别序列之后,构建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pPIC9-hLeptin,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用PCR法筛选阳性克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筛选能够稳定、高效分泌表达目的蛋白的酵母工程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人瘦素毕赤酵母工程菌株,能稳定、高效分泌表达重组人瘦素蛋白,表达量高峰出现在诱导96h后,摇瓶表达量为200mg.L-1。  相似文献   

9.
构建并鉴定携带人oct4、klf4、sox2、nanog4个基因的腺病毒载体,重组出能同时表达这4种转录因子的腺病毒,为进一步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提供新方法。使用口蹄疫病毒2A序列将人的oct4、klf4、sox2、nanog4个基因顺序连接,定向克隆至腺病毒载体pDC328上,并在nanog下游插入红色荧光蛋白dsRed2作为报告基因。利用酶切及PCR方法鉴定病毒载体的正确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HEK 293细胞24 h后红色荧光的表达,检测病毒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4种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酶切后DNA电泳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重组后病毒PCR显示病毒携带oct4、klf4、sox2、nanog基因;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红色荧光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到细胞内4种基因的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的腺病毒载体,能够介导以上4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内的同时表达,为进一步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本实验室分离筛选的高产PLC的蜡样芽胞杆菌深圳株754—1为供体菌,以大肠杆菌DH5仅和BL21(DE3)为受体菌,构建高效表达胞内PLC的工程菌。以754-1菌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将得到的PLC基因连接到T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DH5仅。经Amp抗性筛选的阳性克隆子提取重组质粒,双酶切,回收含PLC基因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X-KG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X-KG-PLM,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在分子量为38kd处有一条明显的表达带。  相似文献   

11.
大豆LEA蛋白Em的表达可提高大肠杆菌和烟草耐盐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大豆Em(LEA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Em中.转化大肠杆菌,经SDS—PAGE电泳及电喷雾质谱鉴定.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的重组菌可表达约18kDa的特异蛋白.这种蛋白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热稳定性.在含800m mol/L NaCl培养基中,含空载体的对照菌生长迟滞期约为50h,含Em基因的重组菌生长迟滞期为32h,表明大豆Em蛋白的表达可提高大肠杆菌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及耐盐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含Em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Em.再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入烟草.PCR及RT-PCR结果显示,大豆Em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DNA中,并能正常转录.转化率为53%.转Em基因烟草植株在含有质量分数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好于对照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植株的叶片.结果表明,大豆Em基因的表达可提高大肠杆菌和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筛选哈茨木霉的cDNA文库,克隆到泛素结合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序列的长度为951 bp,包含一个45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57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17.64ku.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以克隆载体pBK5313为模板,设计含有XhoI和BamH I酶切位点的引物,成功地获得包含完整阅读框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上,构建出含有泛素结合酶基因的重组子pET28-UBc,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成功地获得了大量的大肠杆菌转化子.通过对大肠杆菌转化子菌落PCR检验、质粒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成功转化.通过IPTG诱导,优化了泛素结合酶原核表达的条件,最佳诱导时间为4 h,诱导剂浓度对蛋白表达量影响不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哈茨木霉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诠释蛋白质代谢途径提供基本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全新几丁质酶基因Chit37(DQ647957)的特性与功能,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外源表达.通过构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丝生长期的cDNA文库及对部分表达序列标签序列的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得了基因Chit37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的编码框长度为1032bp,编码34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6.6kDa.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克隆该基因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Chit37并转化宿主菌BL21(DE3),菌落PCR及酶切鉴定均证实转化子的正确性,重组蛋白经IPTG诱导后获得表达.优化的表达条件为终浓度0.1mM IPTG诱导培养4h.  相似文献   

14.
胞内分枝杆菌为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之一,分布广泛,人畜均可感染,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应用巢式PCR克隆胞内分枝杆菌HSP 70基因,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15b-HSP 70,同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胞内分枝杆菌HSP 70基因完整,ORF基因全长1860bp,共编码619个氨基酸,HSP 70为酸性、亲水性蛋白质,不存在明显跨膜结构,含1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无信号肽结构。二级结构预测,蛋白空间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同时,以同源建模法预测了HSP 70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立体结构。成功构建p ET 15b-HSP 70原核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该载体可诱导表达70ku的HSP70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5.
改造大肠杆菌L-组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L-组氨酸的产量.用NTG诱变大肠杆菌M-17(SG^r),依次赋予其2噻唑丙氨酸(2-TA)和组氨酸氧肟酸盐(HisHx)遗传标记,再以突变株M-18(SG^r+2-TA^r+HisHx^r)基因组为模板,扩增组氨酸操纵子基因,构建出重组质粒pUC118-his—operon,将重组质粒导入突变株M—18(SG^r+2-TA^r+HisHx^r)得到工程菌Ecoli M-19(SG^r+2.TA^r+HisHx^r/pUC118-his—operon).根据硝和prs基因序列分别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与载体pSTV28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STV28-zwf、pSTV28-prs和pSTV28-zwf-prs,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工程菌E.coli MZH-19,摇瓶发酵测定重组工程菌L-组氨酸的产量.摇瓶发酵结果显示,L-组氨酸产量与对照株相比,工程菌E.coli M-19提高了4.5倍,双质粒系统重组工程菌E.coli MZH-19、Ecoli MPH-19和E.coil MZPH-19分别提高了5.14、5.78、8.43倍.  相似文献   

16.
根据thrombospondin-1(TSP-1)氨基酸序列(RFYVVMWK),以已有的腺病毒受体sCAR为模板,将8个氨基酸对应基因核苷酸通过PCR扩增于sCAR之后,得到sCAR—TSP-1,连接到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M15后获得工程菌。该菌株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出带有组氨酸标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sCAR-TSP-1。包涵体经过尿素变性溶解、PBS稀释复性、Ni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条明显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同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sCAR-TSP-1对白血病细胞K562有明显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thrombospondin-1(TSP-1)氨基酸序列(RFYVVMWK),以已有的腺病毒受体sCAR为模板,将8个氨基酸对应基因核苷酸通过PCR扩增于sCAR之后,得到sCAR-TSP-1,连接到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M15后获得工程茵。该菌株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出带有组氨酸标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sCAR-TSP-1。包涵体经过尿素变性溶解、PBS稀释复性、Ni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条明显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同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sCAR-TSP-1对白血病细胞K562有明显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组Taq DNA聚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嗜热菌Thermus aquaticus中分离出的Taq DNA聚合酶由于其热稳定性,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根据编码Taq DNA聚合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Taq DNA聚合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15b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后,重组Taq DNA聚合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大量表达。经过热变性、亲和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获得了电泳纯的重组Taq DNA聚合酶。本研究的生产程序可作为Taq DNA聚合酶生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