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推测二维模型,可在线提供高炉炉缸炉底温度场及侵蚀线图,为高炉安全生产,实现高炉长寿和炉缸炉底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映宏  迟建生  赵思  覃昌倬 《炼铁》2003,22(3):10-12
对武钢高炉炉缸、炉底技术管理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武钢通过抓好高炉炉缸炉底设计、高炉操作以及炉缸炉底日常维护管理,使高炉炉缸、炉底各部位热流强度均处在受控范围内,大大延长了高炉炉缸、炉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在线预测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俐俊  程惠尔  宋灿阳 《钢铁》2002,37(12):5-8
采用有限元法、两点法和边界元法,分别建立了高炉炉底炉缸侵蚀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三种方法的特点。这些模型可离线或在线监测高炉炉底炉缸侵蚀状况。马钢2500m^3高炉炉底炉缸在线侵:高炉炉底炉缸1150℃侵蚀线处于第七层碳砖的中部位置,形如“象脚”。因此,认为高炉炉底炉缸侵蚀状况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4.
插入式炉内摄象仪能连续获取炉内图象,是一种新型炉内实时监测装置。在高炉生产条件下,工长使用炉内摄象仪可在线观察炉内图象,及时了解斜面煤气流分布、炉内设备工作状况和炉况异常等信息,直观诊断炉况,有效地指导高炉操作。济钢6号高炉使用炉内摄象仪以来,改变了传统的间接推断和预报炉况模式,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高炉炉缸炉底结构发展的过程及目前国外高炉炉缸炉底所采用的形式;介绍了鞍钢7号高炉炉缸炉底的设计情况,并总结了其采用的陶瓷杯结构和半石墨化碳砖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2号高炉投产6年半后炉底温度升高至762℃,经过科学、正确诊断、明确炉底温升的症结所在危及安全生产的严重程度,制定了应急手段,采取了强化冷却等针对性护炉措施,成功地将炉底温度控制在700℃水平;研究与利用高炉操作制度,操作参数与炉底温升关系,控制炉底温度波动,改善高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实现计划安全停炉大修。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高炉安全生产,根据太钢三号高炉热电偶历史最高数据预测了炉缸炉底浸蚀状况,同时应用该软件分析铁水流动、耐材导热系数、死铁层深度和高炉异常对炉缸炉底的浸蚀影响,并得出炉缸炉底长寿的若干推论,对评价目前浸蚀状况和护炉及未来太钢长寿、高效高炉的建设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4^#120m^3高炉停炉大修,其炉缸炉底侵蚀形状较炼铸造铁高炉发生很大变化,研究分析炉缸炉底侵蚀情况,对今后护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晓煜  薛向欣 《钢铁》1998,33(3):1-3,8
结合鞍钢2号和7号等高炉和2号高炉的调查结果,对国内部分高炉炉缸破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对炉缸破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和讨论,认为造成我国高炉炉缸环形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碳砖自身物化性能差以及炉缸碳砖和高炉炉壳之间的热应力;环裂的出现加剧了炉缸的异常侵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大型高炉炉型发展的趋势,着重论述扩大炉缸容积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已有2500m^3级高炉炉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为2550m^3高炉炉型设计方案。并为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提出了内衬和冷却壁配置的设想,为2500m^3级高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振山 《炼铁》1997,16(5):27-30
从高炉开炉,停炉及处理炉缸冻结等方面探讨了高炉操作中的技术问题。作者认为:高炉开炉后的顺行与否和是否填充木柴无关,第一次出铁时间应以熔融的物料量来决定,高炉停炉过程中应重点控制的是煤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不是氢气的含量,处理炉缸冻结构可参照国外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2号4038 m3高炉的高炉冷却结构、原燃料条件和高炉侵蚀情况.针对高炉炉役末期炉缸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结合定向局部护炉和活跃炉缸的整体护炉理念.通过采取钛球护炉、炉缸压浆、堵风口、大风量和高鼓风动能冶炼、规范出铁操作、发展中心气流等护炉措施,并优化高炉操作,实现了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炉炉型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武钢6号高炉炉型管理的实践,总结出高炉炉型管理和日常维护的主要经验是:加强原燃料管理、水系统管理和高炉日常操作管理。炉内参数调剂合理,炉前渣铁排放及时均匀,炉况稳定顺行是高炉炉型合理稳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长寿高炉炉缸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华堂 《江苏冶金》2005,33(1):37-40
结合高炉炉缸的侵蚀机理,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炉常用的炉缸结构,详细对比了各种炉缸结构的性能,提出了高冶炼强度和强化操作下长寿高炉炉缸设计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国民  赵军  郝桂之 《炼铁》2006,25(4):34-36
对唐钢3号高炉炉底炉缸侵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认为唐钢3号高炉炉底炉缸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炉缸结构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今后高炉生产中应加强冷却、提高鼓风动能、加钛矿护炉和控制冶炼强度。  相似文献   

16.
济钢在120m^3高炉炉役后期采取增设炉底冷却水管及钒钛矿护炉的措施,解决了护炉和强化冶炼的矛盾,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优化炉科结构、推行大科批技术等强化冶炼措施,高炉炉役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系数达到了3.257t/(m^3.d).  相似文献   

17.
自1995年11月起,攀钢—高炉炉况一直不太稳定,生产水平波动较大,尤其是1996年3月下旬炉况再次恶化,为了尽快使之恢复正常,攀钢炼铁厂组织了炉况恢复攻关。在一高炉炉况恢复期间,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据此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常的操作炉型应该是既能维持生产高效、稳定、低耗、优质,又能使高炉有长寿的内型,即内壁表面光洁、下料顺畅,渣皮稳定。维持一个合理的高炉操作炉型,尽量减少炉况波动,是实现高炉长寿的关键。高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器,在同一时间起作用的因素很多,炉型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正常渣皮脱落,不会对炉况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当发生炉墙粘结或渣皮大面积脱落等炉型变化时,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则会造成炉况失常,并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高炉操作炉型变化特点、调控手段,并结合炉型变化导致高炉炉况失常的实例,提出有关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方面的建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针对炉役后期高炉特点,4#高炉始终把合理炉型控制放在科技攻关的首要位置,逐步形成了适应原燃料条件变化及炉役发展的高炉操作控制体系。结合宣钢4#高炉生产攻关操作实践,解析和探讨炉役后期高炉合理炉型稳定控制技术基本规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炉役后期合理操作炉型管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高炉炉役后期炉型侵蚀严重,煤气流难以控制,2^#120m^3高炉应用大批重可有效缓解炉喉刚砖变形、炉型不规则等因素对煤气流分布造成的不利影响,极大地提高高炉的稳定性,保持了高炉强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