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源性疾病也是逐渐增多,食源性疾病更多的是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能够针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相对准确的检测,是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关键性的环节,现在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耗时长、效率低,所以更加快速和灵敏的新型的检验技术已经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篇文章对利用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快速、有效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种最新型的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经发展到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阶段.综观目前出现的一些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技术,发现DNA探针技术、PCR技术等检测技术,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已经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工具.未来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将向着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操作便捷的方向发展,这就依赖于目前已有技术的改进创新、多种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及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被报道, 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控制至关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周期较长、检测步骤繁琐, 不适用于快速检测, 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生化鉴定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代谢技术以及噬菌体鉴定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用于食品致病菌检测的技术, 并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几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细菌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对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为基础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将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所需要用到的靶基因及其引物等进行了归纳,并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被报道,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控制至关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周期较长、检测步骤繁琐,不适用于快速检测,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生化鉴定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代谢技术以及噬菌体鉴定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用于食品致病菌检测的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萌  王静雪  林洪 《食品科学》2010,31(23):439-446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面临着由耗时、费力的传统方法向省时、简便的现代检测技术转变的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具有结构简单、专一性强、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的特点。现今已有很多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这些方法方便、快速、高度特异性,特别是当检测费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更有优势。本文对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尤为常见。目前常用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常需借助大型仪器完成,操作步骤繁琐,不利于现场检测。因此,建立一种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尤为重要。试纸条检测方法因其便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及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针对新型试纸条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阐明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怀明  许恒毅  熊勇华 《食品科学》2011,32(17):380-383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由其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达上亿例。免疫层析试纸条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且价格低廉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基层单位对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及诊断。本文就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243-247
食品安全问题是国内外一直都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控制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特异性和灵敏性较差等问题。而将纳米材料与传统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极大程度地促进了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文章就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保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得到更好的控制,本文主要分析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与检测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造成食品污染的痕量危害物质, 精确和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痕量多环芳烃, 是食品安全重要的技术保障。本文概括了易受PAHs污染的食品类型, 综述了食品中PAHs的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的研究进展。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检测、光谱检测和免疫学检测方法, 其中色谱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是食品中PAHs的主流检测方法, 荧光光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光谱检测和免疫学检测在食品PAHs检测中也已常见, 免疫学检测法基于其快速和现场性特点, 显示出极强的应用前景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食品种类繁多, 食品中存在的污染物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 探究快速、灵敏、简单地检测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食品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几十年来,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检测技术凭借其检测快速、无损、灵敏度高等优点, 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的可靠工具。目前缺乏近几年关于SERS检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的概述。因此, 本文简要综述了SERS的增强机制、增强底物及其检测技术; 总结了近3年来关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为了更好地将SERS检测技术应用于今后食品安全的常规检测中, 应研发更加低成本的技术, 更简单的操作方法, 开发新的SERS增强底物, 将SERS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法在原料奶验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生物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对抗生素最敏感的嗜热链球菌为实验菌,从产酸能力和凝乳时间两个因素来检测牛乳中抗生素的残留,并定量得出该嗜热链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最低检出量为0.04单位。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对微生物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对抗生素最敏感的嗜热链球菌,从产酸能力和凝乳时间两个因素来检测牛乳中抗生素的残留,并定量得出该嗜热链球菌的最低检出量为0.04单位。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肉制品企业常常会同时检测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和氯化物含量,依据目前有效的检测方法标准,这两个检测项目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基本相同,如果合并两个检测项目的样品前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实验证明:合并样品前处理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精密度小于2%,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可以引起人类败血症、胃肠炎等疾病,还能导致动物伤寒、副伤寒,严重者会危及人、畜的生命。因此,建立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至关重要。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有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如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纳米技术、基于适配体检测技术等新型技术。该文总结了沙门氏菌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及研究情况,并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市场上11个厂家商品化黄曲霉毒素M_1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定性检测试剂盒验证其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符合率;定量试剂盒验证其范围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并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比较,分别对定性、定量试剂盒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9个厂家定性试剂盒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为100%,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为0;厂家编号10的定量试剂盒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厂家编号11的定量试剂盒线性、准确度及精密度较好,可以满足检测需求。结论黄曲霉毒素M_1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定性检测方面较成熟,能够参与市场监督;定量试剂盒产品不够成熟,使用前应严格验证其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性食源性致病菌,对低温、高盐及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感染后可能产生低热、高热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会引起肠胃炎、孕妇流产、早产或死产,甚至会产生脑膜炎。LM的传统检测方法是先进行增菌,再经过氧化氢酶试验、溶血试验、血清学试验等进行鉴定,操作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但是检测周期长达7 d,无法对目标食物进行快速检测。本文综述了振动光谱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代谢组学检测法、生物传感器等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以期为食品中LM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品在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由于本身的酶促反应以及微生物的污染,容易发生腐败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其产生的腐败微生物及毒素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食品腐败检测对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食品腐败检测因其方法技术的限制,目前仍是食品安全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检测食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气体的技术方法具有便捷、高效、无损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当前食品腐败检测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对气体检测在食品腐败检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对比色法、荧光、电子鼻以及电化学传感方法进行分类总结,重点阐述纳米材料传感在气体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与物联网、机器学习相结合的辅助分析方法,展望了气体检测在食品腐败检测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和即将面临的挑战,为食品腐败检测中气体检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Accurate and reliable quantification methods for gluten in food are necessary to ensure proper product labeling and thus safeguard the gluten sensitive consumer against exposure. Immunochemical detection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as it is sensitive, rapid and relatively easy to use. Although a wide range of detection kits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gluten detection that have not yet been overcome.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l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mmunochemical detection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still exist in gluten detection in food. The largest problem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extraction of gluten from food matrices, the choice of epitopes targeted by the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 use of a standardized reference material. By comparing the available techniques with the unmet needs in gluten detection, the possible benefit of a new multiplex immunoassay is investigated. This detection method would allow for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multiple harmful gluten peptides at once and would, therefore, be a logical advancement in gluten detection in f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