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具技术》2010,(9):I0006-I0007
飞机设计的发展与全新材料的发展齐头并进。因此,现在的飞机能飞得更远、更快,载重量更大。与此同时,飞机使用更少的燃料,这意味着污染物排放量更少、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2.
《现代制造》2010,(44):32-33
飞机设计师利用更轻、更坚硬、更耐热且抗蚀性更佳的材料来突破极限。这些材料需要最先进的刀具解决方案。飞机设计的发展与全新材料的发展齐头并进。因此,现在的飞机能飞得更远、更快,载重量更大。与此同时,飞机使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制造》2010,(47):38-39
飞机设计师利用更轻、更坚硬、更耐热且抗蚀性更佳的材料来突破极限,这些材料需要最先进的刀具解决方案。飞机设计的发展与全新材料的发展齐头并进。因此,现在的飞机能飞得更远、更快,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飞机、宇航工业的发展,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举出实例,就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900,930,950,980,1020℃)对飞机铁基粉末冶金刹车材料材料显微组织、致密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借助于材料组织结构、摩擦试验后的材料表面观察及理论分析,阐述了材料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900℃的试样由于烧结不够充分,材料密度较低,珠光体的数量较少,硬度低,耐磨性差,经过摩擦试验后,摩擦材料表面大面积剥落和点蚀比较严重,材料磨损量较大,磨屑以大块状及条状为主;930℃试样的材料密度增加,珠光体数量增加,硬度及耐磨性增加,经摩擦试验后,试样表面比较光滑,但仍有大量的点状剥落,材料磨损量较900℃的试样有所降低;当烧结温度由950℃升高至1020℃时,由于原子扩散的加剧,材料的基体具有足够强度,珠光体的数量显著增加,显著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经摩擦试验后,材料表面生成了完整的氧化膜,材料的磨损量变化不大,相对于950℃和980℃的试样而言,1020℃时的材料摩擦表面出现更少的点状脱落并形成了多层叠加的工作层。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26日,由国防科技工业“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慧自得市场营销策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研讨会”隆重召开。““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将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飞机研制,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的制造,重点突破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的研发。由此开辟了航空航天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国内航空运输飞机拥有量将达3900架,其中大型客机2000架,这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从大飞机前期的研发费用到生产能力建设,再到产品最终投放市场,相关投入总体上将超过2000亿元。  相似文献   

7.
在飞机设计中,飞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否具备优良的性能和卓越的先进性,是决定飞机性能好坏以及能否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实际飞机控制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将主要的研究对象设为飞机控制系统,对飞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现状与发展进行简要探讨。首先,笔者对飞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即从简单的机械操纵系统到助力操纵系统,从电传操纵系统和综合飞机控制系统到光传操作系统,都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阐述;其次,通过对飞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和飞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再结合我国飞机未来功能的可能性控制需求,笔者着重研究了飞机控制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后续飞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的理论材料。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适用场合和基本要求,同时对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性能作了比较。在回顾我国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飞机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飞机和卫星的制造材料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先进复合材料的独有性能使它成为制造飞机和卫星的理想材料。阐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航空发动机、卫星、导弹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先进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腐蚀和可设计性等突出特性,已应用在众多领域,同时随着飞机设计向轻量化方向发展,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铝合金材料已成为主要研究方向。设计了一种典型的飞机着陆灯,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对比了铝合金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机械特性,优化了机械结构。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碳纤维材料可以减轻着陆灯重量,减少应力和变形,优化后的壳体和基体重量分别降低了15%和17%。因此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铝合金来解决飞机着陆灯在使用和维护时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飞机结构零件数控加工技术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对飞机结构零件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零件的表面质量、深腔和薄壁形状以及零件的加工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按照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的制造发展方向,已开始普遍使用高速铣削机床,并针对飞机结构零件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技术研究。另外通过对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大大提高了以钛合金为代表的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效率,使飞机结构零件的数控加工不再成为制约整个飞机研制和生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叠层材料制孔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的减轻飞机质量和燃料成本,复合材料/金属叠层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现代飞机的高科技部件。综述了包括CFRP/铝和CFRP/钛叠层材料制孔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涵盖了制孔加工刀具、金属切屑排除、金属材料毛刺、切削温度等方面。文献综述表明,有多种方式可改善加工品质:1)改善航空叠层材料的制孔刀具;2)有效的排除金属切屑,减少对复合材料的损伤;3)预防和减少钛合金和铝合金毛刺的形成;4)有效的冷却方式,减少复合材料的热损伤。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飞机蒙皮的外形、材料及加工性能,论述了飞机蒙皮加工的技术要求,分析了飞机蒙皮的加工工艺,同时给出了飞机蒙皮镜像铣削系统和机器人制孔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飞机结构件的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对飞机结构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切削参数进行了研究。飞机结构件的结构复杂,材料加工难度很大,数控加工典型工艺的建立和加工参数的正确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飞机结构件的加工品质。本文内容包括飞机结构件和材料特点的介绍、一般工艺和典型工艺的比较以及数控切削参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飞机结构设计的发展需求驱动了航空材料的发展。根据美国空军对2025年航空技术发展的预测分析,在全部的43个领域中,先进材料位居第2。在美国国防部制定的科技优选项目中,先进材料也名列前茅。同时,航空发动机对飞机的性能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未来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中,新材料的贡献率将为50%~70%,而材料和制造技术对发动机减重的贡献将为70%~80%。因此,航空材料技术为航空装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乃至战略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航空界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化复合材料结构,研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航空制造业致力于研制更大型的飞机,以搭载更多的乘客并提高有效载荷,同时还需尽可能降低油耗。采用新的结构材料与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减轻飞机本身的重量,但是有效载荷的增加往往伴随着飞机总质量与起落架负载的增大,这对飞机起落架制  相似文献   

17.
飞机刹车性能是影响飞机安全的关键因素,飞机刹车材料的性能可靠性,对刹车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采用耐磨损、高摩擦系数材料是解决刹车性能的重要举措,结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磨损、高摩擦系数等特点,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为促进这种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先进的第四代飞机和高推比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及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特别是钛合金结构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并对钛合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高损伤容限性能是目前先进战略飞机长寿命、高机动性、低成本的重要材料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民用飞机内饰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飞机内饰设计中,材料的阻燃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非金属材料在飞机内饰设计中应用,以及具有阻燃特性的材料对于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飞机大功率EMA摩擦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摩擦盘内的摩擦片进行了优化设计与研究。首先根据加权因子法分析,选定最适合飞机上使用的摩擦片材料为铁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其次采用粉末冶金材料激光表面增强技术,提高了金属粉末冶金材料的表面质量,从而提高了在大功率负载作用下材料的稳定性;再次通过电控摩擦试验,采用改变外加电场的方法来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摩擦因数;最后通过摩擦片有限元分析来判断摩擦片各处的受力情况,分析检验摩擦片强度,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摩擦片。结果表明,设计出的摩擦片具有高稳定性、高耐热性和高强度等特性,增强了摩擦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