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得到适于液态摇瓶发酵的杏鲍菇菌株,并优化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发酵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发酵过程中影响杏鲍菇菌丝生长的三个关键因素(温度、转速和发酵周期)进行优化,最后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3.50 g/100 m L,胰蛋白胨0.50 g/100 m L,磷酸二氢钾0.30 g/100 m L,硫酸镁0.20 g/100 m L,p H自然。当发酵温度为25℃,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周期7.5d(180 h)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干重)达1.687 g/100 m L。结论采用单因素、正交、响应面等试验方法筛选得到了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得到适于液态摇瓶发酵的杏鲍菇菌株, 并优化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发酵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 对发酵过程中影响杏鲍菇菌丝生长的三个关键因素(温度、转速和发酵周期)进行优化, 最后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 葡萄糖3.50 g/100 mL, 胰蛋白胨0.50 g/100 mL, 磷酸二氢钾0.30 g/100 mL, 硫酸镁0.20 g/100 mL, pH自然。当发酵温度为25 ℃, 摇床转速170 r/min, 发酵周期7.5 d(180 h)时, 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干重)达1.687 g/100 mL。结论 采用单因素、正交、响应面等试验方法筛选得到了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黑牛肝菌液体的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及培养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葡萄糖、蛋白胨、装液量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牛肝菌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7.5g/L、蛋白胨8.5g/L、KH2PO42g/L、MgSO4.7H2O1g/L、VB10.01g/L、CaCO32g/L;培养条件为装液量96mL,培养温度28℃,转速160r/min,初始pH5.5。此时可达到最大菌丝体生物量25.4801g/L。  相似文献   

4.
为了缩短杏鲍菇的制种和生产周期,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对杏鲍菇液体菌种摇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研究。试验表明,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60 g/L、葡萄糖20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5 g/L、VB10.01 g/L、蛋白胨3 g/L;适宜的培养条件是:接种量为12%、接种龄为培养4 d的菌种、装液量为100 m L/250 m L、摇瓶转速为150 r/min、p H为6.0。  相似文献   

5.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考查指标,研究了白灵菇(山东寿光720)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为8d、接种量10%、装液量80m L/250m L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0%、蛋白胨0.4%、KH2PO40.3%、Mg SO40.2%。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可达到1.27 g/80 m L。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液体培养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的基础上,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从实验室常见的5种碳源、6种氮源中,筛选出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和最适pH,并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培养基的养分浓度和摇瓶发酵条件,从而确定金针菇摇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g/L,NH4NO31.5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VB150mg/L;最佳发酵条件为23℃,起始pH6.0,摇床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8d。  相似文献   

7.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玉米粉3%,酵母粉0.3%,麸皮2%,KH2PO40.1%,MgSO4·7H2O 0.05%.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40h.  相似文献   

8.
以菌丝体干质量、胞内多糖含量及腺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一株冬虫夏草菌的液态发酵条件。确定利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发酵生产菌丝体、胞内多糖及腺苷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3%,温度24 ℃,培养时间4 d,摇床转速140 r/min;试验得菌丝体干质量为17.232 g/L;胞内多糖含量为78.34 mg/g;腺苷含量为633.7 μg/g。  相似文献   

9.
利用肌苷废水从酸菜浆中分离筛选出的白地霉GC1菌株进行了摇瓶培养研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确定了GC1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最适发酵条件,并对其发酵过程作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初始pH值、温度、摇瓶转速与装液量均对该菌株生物量有影响;最适的培养基组成为:废糖蜜2%、酒石酸铵1%;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摇瓶转速为5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28℃培养周期2d.菌体生物量可达到为23.32 g/L,蛋白含量和产量可达到19.81 g/L和84.9%,同时高浓度肌苷废水的COD和色度被降低了30%和27%.  相似文献   

10.
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06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06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条件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碳源、氮源、NaCl、装液量、培养时间对菌体生物量和色素形成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海洋红酵母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蔗糖15g/L、蛋白胨20g/L、NaCl20g/L、NH4Cl7.5g/L、24℃、装液量80/250mL、发酵时间72h。在此最优条件下,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0.27g/L、296.11μg/g、3.04mg/L。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杏鲍菇液体种子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进行了优化,探讨4个不同单因素对杏鲍菇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00 g/L,麦麸30 g/L,蔗糖27 g/L,蛋白胨1.40 g/L,KH2PO4 0.85 g/L,MgSO4 1 g/L。在此配方下,杏鲍菇菌丝干质量高达1.885 1 g/100 mL。这不仅为杏鲍菇液体种子发酵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已构建好的表达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大肠杆菌Rosetta DE3的摇瓶培养条件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所获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0g/L,酵母膏3.0g/L,NH4Cl 4.0g/L,Na2HPO42.0g/L,K2HPO41.0g/L,MgSO4.7H2O 1.0g/L,NaCl 3.0g/L。得菌株发酵培养的最佳优化条件为装液量为25mL,接种量为5%,加IPTG浓度为0.6mmol/L,诱导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金针菇与杏鲍菇混合发酵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利用金针菇与杏鲍菇的营养,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胞外多糖产生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探究金针菇和杏鲍菇混合发酵培养时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最适无机盐、最适温度、最适转速,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配比。结果表明,金针菇和杏鲍菇混合发酵液培养的优化条件为在基本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2%,麦芽糖2%,FeSO 40.5%,KH 2 PO 43.6%,最适温度26℃,最适转速110 r/min。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需要,以控制菌丝球直径和密度、并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为目的,实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其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结果表明,筛选的双孢蘑菇一级液体种子的优化培养基为:马铃薯80 g、红糖12 g、葡萄糖9.0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KH2PO42g、MgSO4.7H2O 1g、VB10.01 g、水1 000 mL;优化的二级种子液体繁育条件为:转速150 r/min、培养温度25℃、初始pH6.0、接种量12%、装液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菌丝球直径可有效控制在1.5~2.0 mm之间,菌丝体生物量干重可达25.0 mg/m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WHQ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48h,接种量10%,初始pH值8.5,温度37℃.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基.在初期研究中,葡萄糖和尿素确定为最佳的碳氮源,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0种培养基成分中筛选出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有重要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糖、NaHCO,和MgSO4·7H2O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有重要影响,利用Box-Behnken设计研究这3种因素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3种因素的最佳值为MgSO4·7H2O 0.14g/L、葡萄糖14.3g/L、NaHCO3 6.92g/L,此时的内切酶酶活力最大值为206.548μg/(mL.min),与实验值相接近199.324μg/(mL·min),比未优化前的内切纤维素酶活力71.254μg/(mL·min)提高179%.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杏鲍菇中麦角硫因的提取工艺,以麦角硫因含量为指标,研究干燥方式、液料比、乙醇浓度、微波条件和超声条件等单因素对提取杏鲍菇中麦角硫因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中麦角硫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后杏鲍菇中麦角硫因含量为(0.20±0.02)mg/g湿重,显著高于热风干燥所得的(P<0.05),但与新鲜杏鲍菇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能很好地保留杏鲍菇中的麦角硫因;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微波联合提取杏鲍菇中麦角硫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8:1(mL/g)、53%乙醇、微波条件(500 W,65℃,5 min)、超声条件(450 W,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获得麦角硫因的含量为(3.79±0.02)mg/g干重,与预测值误差在1%以内。本研究所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食用菌中麦角硫因的提取提供参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废蜜(糖蜜)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含有很多微生物可利用的成分,是一种廉价的生产原料.以甜菜糖蜜为原料,通过液体发酵方法生产蛹虫草菌丝体.以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做为次要指标,运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实验,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中的氮源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有利于蛹虫草液体发酵;大豆分离蛋白与蛋白胨以4:1的比例混合,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促进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积累;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80r/min、装液量50/250ml、培养温度23℃、接种量8% (v/v),优化条件下蛹虫草液体培养生物量达到42.71 mg/ml,培养液中多糖含量达到5.97mg/ml.  相似文献   

18.
樟芝真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麸皮、蛋白胨、MgSO4&#183;7H2O、VB1、葡萄糖、酵母膏、KH2PO4。7种为影响樟芝真菌液体培养的影响因素,分别以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为目的产物进行L18(3^7)正交试验,综合以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为目的产物进行樟芝真菌液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后得出,樟芝真菌液体培养时的适宜培养基为:麸皮40g/L、葡萄糖25g/L、蛋白胨4g/L、MgSO4&#183;7H2O 0.4g/L、酵母膏2.0g/L、KH2PO4 0.6g/L、VB10.01g/L。  相似文献   

19.
冮洁  刘冰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256-259
采用响应面法对杏鲍菇菌丝体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确定了实验参数的水平范围。结果表明: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乙醇用量等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具显著性;杏鲍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97℃、浸提时间1.8h、乙醇用量是浸提液的2.5倍,浸提1次,在该工艺条件下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得率为8.65%。  相似文献   

20.
粗状假丝酵母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粗状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脂肪酶,通过对粗状假丝酵母胞外脂肪酶发酵过程的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出产脂肪酶的最佳条件:碳源为聚乙烯醇乳化的橄榄油和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和尿素,酵母浸出液4.5g/L,MgSO4.7H2O0.4g/L,K2HPO43.5g/L;反应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7.0,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24h。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液的最高酶活达到12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