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2.
大理市避灾绿地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钰红 《山西建筑》2009,35(16):351-352
在大理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绿地的避灾功能和大理市作为8度抗震城市的特点,提出了点、线、面的避灾绿地规划结构,指出大理市避灾绿地规划将构建合理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防灾和减灾。  相似文献   

3.
就避灾绿地的服务半径提出计算公式,可直接度量和实测验证,为计算避灾绿地的服务半径及城市避灾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丹丹  李雄 《华中建筑》2012,(7):109-112
“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该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分级规划指标,并就推进今后平灾结合的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健全法规、加强研究、调整功能、试点示范、定期检查等系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国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建设遭遇规划、研究、立法、建设和资金筹措等9个方面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市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未来的地震灾害也将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愈加严重,目前乌鲁木齐市缺乏防灾公园等避灾场所的规划建设。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当前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存在问题的,提出在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防灾公园绿地体系,并对乌鲁木齐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分析,归类为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及临时防灾绿地,提出相关的防灾建设内容,建议平灾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园绿地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结合滇西南城市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的植物种类与生长习性,并根据滇西南避灾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提出了防火、抗震、食用、医疗、防毒、防洪等不同模式的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能在灾难来临时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避灾空间,并能保障居民灾时的基本生活,支持城市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城市避灾绿地布局是避灾绿地规划的关键内容。通过综述国内外城市避灾绿地布局规划的研究现状和实践,分析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探索适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布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绿地是防灾避灾体系的最重要组成,也是应急疏散的主要目的地,避灾绿地分布的合理性与区位条件是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对于强调应急救灾效率的避灾绿地而言,交通网络可达性能够直观体现其可达性,进而反映空间分布均衡性、便捷程度及应急救灾效率。基于交通网络中心性,结合平均可达时间与人口以及规模研究沈阳市避灾绿地可达性。避灾绿地可达性从城市中心到外围递减,具有多中心性的分布特征,包含8个高值核心区。城市外围北部与城市中心部分平均可达人口规模较大以及城市外围面积较大、平均可达时间较长的避灾绿地,其可达性均较小,避灾绿地平均可达人口、平均可达时间、避灾绿地规模与可达性匹配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1.
多心组团结构的城市综合防灾优越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应该贯彻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始终,并尝试提出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多心组团布局结构模式,阐释了其在减灾救灾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张保军 《山西建筑》2009,35(30):45-46
通过对城市灾害的认识,就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作了探讨,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建设现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要点,以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石油城市的灾害种类及其特点大都涉及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的安全存亡问题。在石油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实施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场馆作为避难场所的现状调研分析,指出体育场馆建筑设计从整体规划、建筑选址、功能设计、交通疏散、结构安全、建筑造型六个方面,均应充分考虑其作为防灾避难功能空间来抵御地震等灾害的设计原则,最后阐述了体育场馆在城市防灾避难体系中的功能层级设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质安全战略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效军 《规划师》2002,18(1):14-16
城市地质灾害对城市安全和各项建设的影响巨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地质安全战略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特点、内容、深度及与相关规划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传统与非传统的城市灾害事故日益频繁,重现周期日渐缩短,损失严重,教训深刻,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倍受关注.本文根据我国大中城市灾害及其特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防灾规划的实施情况,指出在城市综合防灾水平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并从体制、机制、法制角度出发,科学地提出防灾、减灾、救...  相似文献   

17.
蔡炜 《城市规划》2011,(2):87-91
石化工业客观上存在环境风险,具体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和灾害风险较大这两个环境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石化基地规划和工业新城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石化基地总体规划的角度,着重提出了如何有效防范灾害风险的三项主要对策,即石化基地选址应满足城市安全的要求、石化基地布局要引入灾害风险分类概念、石化基地内部的规划要注重安全布局。  相似文献   

18.
从汶川大地震反思城乡防灾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教训的总结,反思我国城乡抗震防灾建设中存在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问题,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农房建设防震安全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日本城市抗震减灾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防灾安全,从灾害系统论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在总结近几年典型城乡灾害启示基础上,探讨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基本对策,提出以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将防灾规划、工程防御、预警处置和救灾恢复为支撑点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显得尤为紧迫。但是,由于综合防灾法规和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面向实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处理的三大关键问题,即灾害风险与防灾能力的匹配度、相关规划的协调性以及规划对策的可操作性;进而针对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建设的六大板块提出了对策框架,并提出基于"三结合"的实施策略,即与法定规划相结合、平灾结合、部门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