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阆中—南部地区大二亚段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了搞清楚本区储层裂缝发育带、有利储层分布状况,利用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裂缝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该区构造演化,综合利用构造曲率、地震属性、相干体属性以及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对大二亚段裂缝进行综合预测,并进行权重分析,最终确定出裂缝的发育分布带。研究认为:大二亚段裂缝发育带主要分布于石龙场高点地区及其东北部大断层周围、金星场地区和柏垭鼻状构造高部位。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潜山是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研究表明储层是潜山油气成藏的关键,但受制于现有地震资料品质,潜山有利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结合已钻井岩电参数分析,通过精细井震对比,开展潜山有利地震相识别与纵向相带划分,将潜山储层划分为风化带与裂缝带;综合正演模型技术,分析潜山有利储集相带的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优势地震相,建立了风化带与裂缝带的岩电-地震识别标志。针对基底资料低信噪比现状,应用蚂蚁体、曲率体等属性融合技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断裂展布研究,精细刻画裂缝产状,减少预测多解性,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型储层预测精度,在研究区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力促进了下步的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泥页岩整体“小尺度,低角度”裂缝地震预测难度较大的特点,以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气储层为例,探索了应力场约束的叠后地震裂缝预测技术方法。首先,进行叠后地震数据增强裂缝响应效果的针对性处理,以提高断裂及裂缝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表征裂缝发育程度的高精度地震体曲率追踪;其次,模拟现今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裂缝发育方向及应变强度;最后,将体曲率及应力场预测成果归一化,建立归一化应力场与体曲率相乘的裂缝预测模型,从而较有效地预测泥页岩裂缝发育的方向及强度。综合预测结果表明,焦石坝箱状背斜主体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发育北东向为主的中-弱程度裂缝,构造翼部及断裂(褶)带局部发育北东及北西向中-强程度规模裂缝,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规律。井-震标定结果显示,裂缝综合预测成果与钻井工程裂缝性漏失段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对页岩气储层综合评价及钻井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泥灰岩裂缝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以束鹿凹陷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泥灰岩裂缝储层由于其各向异性、非均质性的特点,仅靠单一方法很难预测其裂缝发育。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拟声波反演、构造应力场数字模拟分析、岩石物理模型正演模拟、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及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和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对束鹿凹陷泥灰岩裂缝储层开展联合预测,搞清了泥灰岩裂缝发育与地层岩性、应力分布以及构造发育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的走向、密度及有利发育部位,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用该套方法识别构造裂缝方向和密度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检测出有利的裂缝发育带,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天宝  成鹏  王永莉  张敬东  方海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Z1):102-105,163,171,172
冀中拗馅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发现和探明的古潜山油气藏为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非均质性强,物性横向变化较大,且裂缝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导因素,因此裂缝预测对该区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分析和预测等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二次三维采集地震资料,在河西务构造带中北部地区,利用相干、体曲率、振幅和频率等多种地震属性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特征,预测和刻画储层缝洞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该区实钻结果表明,河西务构造带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油气显示良好,证实了本文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预测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常用的花岗岩潜山裂缝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得到以下结论:①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可以提高叠后地震资料信噪比,“两宽一高”地震资料能显著提高潜山顶面及内幕成像精度;②相干体技术不受解释误差影响但刻画精度低,且只能预测同相轴错断的断层;③曲率属性只能识别两侧存在地层褶曲现象的断裂;④蚂蚁体属性能定性识别小断层和大尺度裂缝,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结合可实现大尺度及中等尺度裂缝发育带的定量预测;⑤与相干等传统叠后属性相比,最大似然体属性预测裂缝精度更高,能实现断裂带内部及裂缝密集发育区的预测,但缺乏主干断裂信息;⑥基于统计法的各向异性强度计算结果比基于椭圆拟合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有效裂缝识别和预测不清的问题,建立了3种断裂的地震正演模型,对比了基于相干、曲率和最大似然属性火山岩裂缝的识别效果,并基于最大似然方法,利用岩心和成像测井对有效裂缝的微观刻度三种方法对,将有效裂缝发育密度定量化。研究表明:最大似然属性火山岩断裂预测精度更高,对断裂发育带内裂缝发育细节成像效果更好;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高角度构造裂缝发育区更有利于火山岩油藏的形成;预测4个火山岩有效裂缝发育区的展布面积约为76 km2,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研究技术能够对火山岩有效裂缝进行精细刻画及预测,对火山岩有利目标的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兴场地区栖霞组大面积发育受滩相控制的晶粒云岩及颗粒灰岩储层,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为了预测栖霞组储层发育有利区,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特征,总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对古地貌进行恢复,并选取敏感属性定性预测储层发育有利区;其次进行裂缝预测,找到小断裂及裂缝发育区;同时利用叠后地震属性进行烃类检测试验;最后综合以上的几种预测结果和构造成果综合预测栖霞组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对盐间非砂岩储层的物性统计分析、薄互层的模型正演、地震资料的波阻抗反演和构造曲率分析等方法对王场地区的裂缝一孔隙储层的物理特性、裂缝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预测中的地震地质资料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适合该区的盐间非砂岩储层的预测方法:用模型正演分析地震、地质资料对储层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编制目的层段波阻抗异常图预测裂缝-孔隙储层发育有利区.通过构造曲率法进一步圈定有效区。该方法为整个潜江凹陷的盐间非砂岩储层的研究和预测提供了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物性较差,裂缝发育段获得工业产能的几率大,裂缝发育带的预测对该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行研究区裂缝发育带预测,提出了多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裂缝发育段预测的新方法,综合应用了构造应力场模拟、相干体属性分析、波形特征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区须二段储层裂缝发育的综合预测.构造应力场模拟从裂缝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体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裂缝发育区。由于单一的相干、曲率等地震属性多解性强,不能准确、精细地反映裂缝发育情况,尝试采用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对研究区沙三段砂砾岩体进行裂缝精细预测。结果表明,相似性、最大正曲率和倾角曲率属性对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裂缝发育较为敏感。采用RGB-IHS变换的多属性融合体在剖面和平面上能够清晰地展示裂缝的发育位置和展布形态。预测结果显示,在车71—车57井区受构造活动和异常高压的影响发育构造缝和超压缝交织的网状缝,在车古25井区受异常高压影响形成了沿多个方向展布的超压缝。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在砂砾岩体裂缝预测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其他类型油藏的裂缝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属性参数是对储层地质状况的数学表征。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是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辽河滩海东部凹陷勘探程度低,成果少。综合运用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和相对波阻抗等地震多属性预测技术以及钻井资料对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进行深入研究,较好的预测了东营组各层段的有利储层发育带。结合前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内海南东坡超覆带北部的三角洲砂体和太葵构造带北部的三角洲砂体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总结得出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是宏观预测储层砂体展布范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阿尔及利亚某区块BEL 构造泥盆系储层属中孔特低渗裂缝致密型储层,非均质性强、相变快,储层预测难度大。通过对沉积、构造及含油气性等特征分析,认为Siegenian-Low 组砂体发育,连续性好,可形成有利储层;Siegenian-Med 组砂体不发育,连续性差,局部地段可形成好储层;Siegenian-Up 组砂体较发育,连续性较好,可形成有利储层。运用地震-沉积相分析,结合多属性优化、储层多参数随机模拟、叠前裂缝预测和叠前地震属性含油气性检测等技术,对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预测,提出了钻探井位,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该技术系列已成为阿尔及利亚乃至利比亚、突尼斯等地区泥盆系储层预测及描述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4.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复杂多变,对储层的储渗性能、烃类运聚、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塔中奥陶系裂缝发育的特点,形成了相干处理、应变量分析、数值模拟3种裂缝预测技术。高相干相表示较致密地层的反映;低相干相表示可能是岩溶或裂缝发育反映;极低值相干相表示各级断层的反映。应变量分析则是通过钻井标定,同时考虑地层厚度、岩性、裂缝发育方向等参数,对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的密度进行预测。数值模拟是利用应变量、曲率或其他地震属性做约束,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确定裂缝的平面展布与发育程度。根据岩心观察裂缝的切割关系、充填成分以及充填序次,结合测井资料和以上3种技术的裂缝预测结果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塔中16-塔中30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进行了预测,这三项技术预测的结果与井区内实际钻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裂缝参数统计值基本吻合,证实了利用相干体、应变量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预测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是实用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JZ25-1油田发育古潜山变质岩油气藏,裂缝储层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是裂缝储层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有效地预测孔隙度及裂缝发育带是勘探开发该类油气藏的关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测井、地震资料,利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对JZ25-1油田变质岩储层进行预测。通过建立横波波阻抗与裂缝储层孔隙度的关系,确定研究区裂缝储层的识别标准,进而分析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潜山地层发育风化壳、裂缝破碎带、相对致密带以及上、下2套储层,其中上储层发育于风化壳顶部,下储层发育于裂缝破碎带,下储层的裂缝相对较为发育,为研究区主力裂缝储层。研究区裂缝储层分布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沿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块状展布,且主要分布于潜山构造高部位;剖面上表现为储层连续性相对较差,具有不明显的近层状特征。裂缝储层发育带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南部孔隙度大于6.5%的局部构造高部位以及断裂发育带附近应为下部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乍得邦戈盆地在L-1井区的花岗岩潜山获得油气发现,在该区开展了“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高信噪比、全方位观测、低频信号的强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优势,有效提高了潜山顶面偏移成像质量,获得了丰富的潜山内幕信息,为花岗岩型潜山的储层表征和潜山目标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两宽一高”地震资料提出了花岗岩潜山复杂储层表征技术,根据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特征、储层类型、岩石物理特征和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将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将裂缝型和孔隙型储层分类表征,孔隙型储层通过地震多属性融合和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定性和定量预测,裂缝型储层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别应用曲率体、相干和OVT域地震属性等进行裂缝识别与预测;综合裂缝预测和孔隙型储层预测结果进行储层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该配套技术在乍得邦戈盆地的实践表明,应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及针对性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邦戈盆地花岗岩潜山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勘探成功率,在B区块实施的潜山探井成功率高达79%。  相似文献   

17.
塔中碳酸盐岩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具有形式复杂多变、多期成因、多期改造、多期充填的特点,应用相干体、应变量分析和数值模拟新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16 30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在地震属性上低相干、高应变量及裂缝密度较高的区域为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区。根据这三项新技术裂缝预测结果,结合测井资料和观察岩心裂缝特点,综合研究认为可将裂缝分为三期,裂缝发育带主要沿断裂和构造转折端的高应变区分布。该预测结果与塔中16-30井区多口实际钻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裂缝参数统计值相吻合,实钻多口高产油气流井均处于预测裂缝发育区,其应用结果表明裂缝综合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可作为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北部黄龙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存在大型断背斜圈闭,其有利滩相储层发育特征研究是该段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在构造研究和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对储层主要发育段(嘉二2亚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综合预测。利用地震属性与地震反演技术相结合预测出嘉二2亚段强振幅能量异常、低密度异常滩相储层平面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斜坡地带;多参数反演技术预测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地震相干体技术与频谱分析技术综合预测出储层的裂缝发育区,这是该区优质滩相储层地震预测成功的关键。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亚段最有利的滩相储层主要分布在HL2井东南高部位及其斜坡带以及HL5井的西部,应是研究区内嘉二段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扎格罗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厚度大于500m,裂缝分布复杂,孔隙受成岩控制,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上述难点,研究提出采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多种信息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的思路。首先利用岩心的铸体薄片及实测孔、渗资料从微观上识别出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和发育模式,利用常规和成像测井定量解释储层的岩性、物性以及裂缝的产状,为地震预测提供地质和岩石物理模型;然后优选出预测裂缝的敏感叠后地震属性(曲率属性、对称性),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识别技术对储层裂缝进行预测;最后借助与地震纵向分辨率相当的试井解释成果、试油提供的流量和生产指数等动态资料,对各属性及多属性融合技术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最大曲率和照明3D(Illuminator 3D,I3D)属性在大尺度断裂及裂缝发育带识别方面具有优势;2纵波方位各向异性(AVAZ)裂缝检测方法能够提供关于裂缝密度及分布范围方面较为详实的信息;3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可综合各属性的优点,实现从小尺度裂缝到大尺度裂缝带的预测,刻画白垩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滇黔北地区HJB区块位于四川台坳川南低陡褶皱带南缘,区内多口井在志留系石牛栏组下部天然气显示良好。为准确评价HJB区块石牛栏组下部裂缝性储层,落实裂缝发育区以及气藏的含气范围及规模,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曲率体、高亮体、含油气检测以及EasyTrack叠前裂缝检测等特色技术,对HJB区块石牛栏组下部4号小层开展精细属性分析,刻画并圈定有利含油气范围,为区内石牛栏组裂缝性气藏的有利目标优选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