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琳  李莹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5):91-096
为解决综合管廊 PPP 项目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的定价决策层级问题,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管线单位的角度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定价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 13 个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定价决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 Grey-DEMATEL 模型定量研究各参与主体对项目定价决策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综合管廊 PPP 项目定价模型。通过武汉中心城的综合管廊 PPP 项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定价与政府补偿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大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投入运营在即,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期价格调整机制。从分析影响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收费定价的主要因素出发,根据价格动态调整的相关原则,引入社会福利函数建立收费定价动态调整模型,并运用实例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项目收费定价的动态调整依据是政府方的偏好,政府更注重管线单位的受益才能提高社会福利的总额。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建设运营效率,我国大力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并鼓励采用PPP模式。对于PPP项目,风险合理分担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识别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因素,利用合作博弈思想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担,将风险因素分为"政府公共部门承担"、"社会投资者承担"和"双方共担"三类。运用Shapley值法,构建风险分担模型,考虑公私双方风险分担能力,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解进行修正,确定合理的共担风险分担比例。以某综合管廊PPP项目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邵宇  刘菁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17-122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 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 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项目的实施多采用PPP模式,但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成本较高,而管廊建设费用分摊与运营收费的依据不够完善,阻碍了综合管廊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就综合管廊PPP项目收费定价问题,分析了综合管廊PPP项目成本和收益构成,梳理了国内各地方综合管廊项目收费定价标准,构建了综合管廊可用性服务费、运营维护服务费的财务模型以及入廊费、日常维护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参考模型,并建立相应的调价机制,为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可持续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缓解政府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中的财政压力,有必要引入PPP项目运营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本文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实施关键点与运营管理建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PPP模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现阶段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但在我国关于地下空间权属的相关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综合管廊项目收费机制缺失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推进PPP模式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应用的重大障碍。本文将合同柔性的概念引入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介绍了合同柔性在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综合管廊PPP项目采购阶段实现合同柔性的合作环境、运作方式、合同框架等基础条件,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合同柔性重点政府补贴机制提出了激励性、保障性和动态可调性的设计原则,建议现阶段通过设计建设与运营相分离的政府补贴机制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随市场变化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立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定价模型,提出管廊的运营管理费用由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共同承担,公共部门视情况给予项目公司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以青岛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为例,探讨收费定价模型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保障模型应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应用PPP模式在国内已经开始大力推广和普及,为保障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应用PPP模式顺利开展,其项目融资风险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据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管廊项目识别其融资风险,通过建立融资风险可拓物元模型,将PPP模式融资系统中的风险定性描述转换成定量计算,利用关联度函数,计算评价系统中各指标与等级之间的关联度,确定PPP模式融资风险等级。并通过对吉林省T市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实例分析,确定其融资额度、融资利率、融资期限、项目折现率等高风险因素,进一步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在PPP模式下,通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财务评价过程中计算期的确定、总成本费用测算、维持运营投资分析、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以及综合管廊服务费的测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整理归纳此类项目财务评价的重难点,并以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Ⅰ标段为例,详细分析其财务评价过程,为类似PPP项目的财务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政府引入PPP 模式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项目组成复杂与收益能力不确定等问题,充电基础设施PPP 项目仍难以推广。从充电定价角度入手,分析充电基础设施PPP 项目充电定价的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充电基础设施PPP 项目充电定价模型,并通过Vensim 软件进行仿真模拟,从项目投资收益角度和消费者效用角度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运用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充电定价的关键因素,结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为优化我国充电基础设施PPP 项目充电定价、推动充电基础设施PPP 项目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帮助社会资本参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推动“PPP+EPC模式”在铁路建设行业的持续发展,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PPP+EPC模式”实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实际调研识别高速铁路建设项目“PPP+EPC模式”实施的影响因素,对铁路PPP+EPC项目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项目主要参建方,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因素的影响评价和影响机理分析。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投资建设方使用“PPP+EPC模式”参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综合管廊 PPP 项目的日渐增多,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模式和政府补贴机制设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着综合管廊 PPP 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考虑了合理投资回报率,假定某种收费方式的前提下,运用净现值法计算出补贴金额,建立可变补贴和固定补贴相结合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运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设计了政府、项目公司和管线单位三方共赢的灵活补贴机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完善项目补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线的铺设问题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在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中,投资难成为其发展的阻力。因此,各地政府积极通过 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综合管廊的建设。以安徽电网公司在合肥的某综合管廊项目为背景,介绍了 PPP 模式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融资的因素,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分析不同模式下电网公司在综合管廊中铺设 110kV 电缆的情况。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电力管线通过 PPP 模式纳入地下综合管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交易结构是影响政府和社会资本方进行友好协商、顺利签约以及确保PPP项目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特点、交易结构对其重要影响及合法合规性、可操作性、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国家政策导向,设计出符合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用的PPP项目交易结构,并从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建立动态的调价机制、构建灵活的风险分担及价格补偿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畅通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等方面对构建和完善PPP项目交易结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领域推广应用PPP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 PPP 项目非理性过热发展中,各种问题如私人资本的短视行为、隐形债务风险增加等弊端屡见不鲜。为了衡量一个 PPP 项目暴露在恶劣环境下发生不利影响的程度、恢复正常功能的能力,促进 PPP 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大量文献与案例出发,识别 PPP 项目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外部环境、项目特征、参与主体与合作机制 4 个方面构建 PPP 项目脆弱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动力学,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运用 Vensim 软件仿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整体脆弱性的影响,为 PPP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PPP 模式逐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在项目的前期阶段,特许期是政府和项目公司决策的重要参数,特许期过短,社会资本方不能按期回收资金,造成投资积极性减退。特许期过长,项目社会资本获得过多的利润,增加用户的负担。本文通过分析充电基础设施 PPP 项目特许期影响因素及特征,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特许期,并通过调整相关参数,模拟因素变化的影响,得到不同因素对充电基础设施 PPP项目特许期的重要程度,可以为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确定充电基础设施 PPP 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4 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前期,为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