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保存的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中筛选出脱胶效果最好的菌株8-1,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做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脱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培养时间,其次是培养温度与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影响最小。该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为:4d、39℃、菌液量体积比1:40、静置培养。该条件下苎麻胶质去除率达到25.94%。对菌株8-1脱胶后的苎麻单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表面观察,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脱胶得到的苎麻单纤维强力比经化学脱胶后的单纤维提高43.45%,且纤维表面更光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2.
苎麻脱胶果胶复合酶的优选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发高效苎麻脱胶酶制剂,对筛选并保藏的苎麻脱胶高效菌种进行液态发酵,测定胞外酶的果胶酶活力、甘露聚糖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等特征参数。通过苎麻酶法脱胶,从纤维表观形态学、质量损失率、残胶率等方面综合分析苎麻脱胶效果。结果表明:第N 组和第G 组的果胶酶活力较优,分别为61.79、13.69IU/mL,比酶活力分别为4.47、0.93IU/mg;第N组和第G组的纤维素酶活力仅为0.01、0.02IU/mL;第N组和第G组苎麻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0.30%和18.69%,残胶率分别为2.52%和4.21%,均接近实际工业化应用水平;第N组的单纤维线密为5.31dtex,束纤维断裂强度为4.8cN/dtex,属于优质脱胶苎麻纤维。  相似文献   

3.
苎麻酶-化学联合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轻苎麻化学脱胶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能,采用酶化学联合脱胶法进行苎麻脱胶,分析酶脱胶过程中pH值、浴比、酶用量、金属离子、温度和时间对苎麻脱胶的影响,同时对浴比、酶用量、温度和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对苎麻进行酶脱胶、化学精练和漂洗。结果表明,苎麻在用KDN果胶酶第1步脱胶(浴比为1∶12,pH值为8.6,1 mmol/LMg2+,KDN果胶酶300 IU/g,45℃、4 h),TZ-888复合酶第2步脱胶(浴比为1∶18,pH值为4.0,1 mmol/L Ca2+,TZ-888复合酶500 IU/g,40℃,5 h)后残胶率为14.14%,进行化学精练和漂洗后最终残胶率为1.79%。  相似文献   

4.
剥制苎麻不用硫酸浸解,而用碱性水浴浸解,在煮练脱胶时,采用高效煮练剂,在常压下煮练时间缩短至40min,省去了漂白工序,所得精干麻的残胶率很低(平均ω=1.76×10~(-2)),单纤维的支数高(平均2031Nm,即4.92dtex),强度很高(平均9.68cN/dtex),白度也较高(平均65.8),达到日本东洋纤维公司的水平,精干麻符合纺高支纱的要求,为苎麻脱胶的机械化和连续化提供了一条可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苎麻微生物脱胶特异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苎麻传统的化学脱胶办法存在环境污染以及对苎麻纤维具有较大的损伤等缺陷,而应用生物脱胶的办法则可以很好地克服化学脱胶所存在的弊端。通过从野外采集土样,采取多次富集、初筛复筛的手段得到1株对苎麻具有较强脱胶能力的菌株,命名为Dazu 5-1。利用该菌株对苎麻进行2 d发酵脱胶,平均减重率达到30.2%,与化学脱胶相比,经过Dazu 5-1菌株脱胶后的苎麻单纤维强力平均值提高76.93%;对Dazu 5-1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志贺菌属。  相似文献   

6.
对微生物一化学联合脱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脱胶工艺中。预处理时利用了高温高压预处理、微生物脱胶时微生物采用混合茵种。通过对脱胶后纤维性质的比较,说明了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野生苎麻的生物脱胶,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沤麻液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DNS酶活测定法筛选野生苎麻生物脱胶用优势菌株。实验结果表明,TJ03菌株的透明圈与酶活值均为最大,其水解透明圈与菌落面积的比值为19.98,果胶酶酶活和甘露聚糖酶酶活分别为9.54、8.63 U/mL。最后对TJ03的脱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最佳脱胶条件为:初始pH值7.5,浴比1∶25,接种量15%,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在上述条件下,野生苎麻生物脱胶后残胶率为14.09%,实现了纤维从韧皮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苎麻纤维传统脱胶法效率低、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难题,以自主研发的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装置为载体,开发了一种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基于苎麻原麻化学成分分析,开展了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工艺的启动特征、稳定运行特征和脱胶后苎麻纤维物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原麻中纤维素约占70%,胶质约占30%,脱胶过程中应重点去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该系统可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内实现快速启动,高效稳定运行时pH值为7.0左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质量浓度均处于低位;该系统在最佳浴比为1∶8时的苎麻物理特征最优,苎麻具有较好的外观形态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胶质残留最少。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介质中苎麻脱胶酶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超临界CO2介质中苎麻酶法脱胶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对超临界CO2介质中影响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介质中苎麻酶法脱胶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5~50 ℃,CO2压力8 MPa,pH值5~6.5,转速90 r/min,时间1.5~2.0 h;超临界CO2介质的苎麻酶法脱胶具有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特点,与常规化学脱胶方法相比,脱胶制成率提高了14.3%,束纤维强力提高了10.5%.  相似文献   

10.
苎麻纤维Ca~(2+)激活生物酶脱胶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a2+激活生物酶脱胶方法对苎麻纤维进行脱胶,测得脱胶后精干麻纤维的细度、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残胶率、白度等5项品质指标,并与传统的碱脱胶、复配生物酶脱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衔射等测试手段对不同脱胶方法所得的精干麻纤维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Ca2+激活复配生物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表面光滑,光泽较好,纤维细度变细,强力增加,残胶率降低,纤维断裂伸长降低.  相似文献   

11.
原料芝麻仅用13步程序,5道工序,约8小时的短(流)程脱胶,制得精干麻的残胶率低,强度高,白度很高,达到纺高支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预处理、复合酶处理和碱精炼工艺对苎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得到优化的碱性复合生物酶脱胶工艺: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预处理的苎麻纤维通过果胶酶(40 g/L)和漆酶(10 g/L)的复合酶在52℃处理3 h;随后,在100℃通过NaOH水溶液(10 g/L)继续处理3 h.通过该工艺处理后的苎麻纤维残胶率为4.8%,断...  相似文献   

13.
苎麻复合微生物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18(36)正交实验,将芽孢杆菌B2和曲霉M2两种菌株的种子液混合对苎麻脱胶,确定两种菌株联合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芽孢杆菌B2和曲霉M2的种子液接种量分别为6%和11%,水料比为15∶1(mL/g),脱胶初始pH值为6,温度35℃,脱胶时间50h。在最佳条件下处理后的苎麻纤维脱胶率可达到31.9%,纤维细度和纤维断裂强度均符合二级精干苎麻的标准。利用红外光谱法和电镜扫描测试分析,结果证明经过生物酶脱胶后,得到了光滑、平整、纤细的苎麻纤维,其胶质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高效菌株CXJZU-120与T66的苎麻脱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苎麻脱胶菌的差异,挖掘高效脱胶菌株,本文采用生物脱胶工艺,比较了欧文氏杆菌变异菌株CXJZU-120和枯草芽孢杆菌变异菌株T66的苎麻脱胶功能,分析了脱胶菌株CXJZU-120和T66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COD、脱胶效果及分泌的胞外酶特性.结果表明:与T66菌株比较,欧文氏杆菌变异菌株CXJZU-120能独立完成苎...  相似文献   

15.
An enzyme mixture was undertaken to improve degumming of ramie fiber. Optimum parameters of enzyme production were as follows: pH 8.45, temperature 40°C, inoculums size 5%, shaking speed 205 rpm, and degumming time 24 h. Using enzyme produc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moval of residual gum of ramie fiber was 10.94% which fulfill the textile requirement. In addition, the fiber quality was measured to evaluate effective degumming and the gum in the ramie fiber was mostly degraded compared with chemical treated.  相似文献   

16.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筛选及脱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高的微生物9株,其中细菌6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丝状真菌3株。以残胶率为标准,比较6株细菌综合脱胶能力,其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脱胶能力最强,残胶率为13.8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