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从银氧化炉、银转炉等粗银熔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银烟灰中采用高温水洗、酸性氧化浸出、沉淀、洗涤等工序回收氯化银。结果表明:含银烟灰经高温水洗后,在反应温度85℃、硫酸用量为干原料质量的50%、氧化剂用量为干原料质量的5%、液固体积质量比4∶1的最佳条件下用硫酸氧化浸出5h,浸出液经氯化沉淀、沉淀物洗涤净化得到较纯氯化银,银直收率在98%以上,氯化银纯度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2.
金银实验室实验后产生大量的废银夜。采用氯化钠沉淀废液中的银,得到的氯化银沉淀渣同还原剂铁粉、熔融剂碳酸钠、助熔剂玻璃粉及硼砂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料,经马弗炉高温熔炼,获得银锭,从而建立一种从废液中回收银的方法。分别以铁粉、淀粉、面粉和碳粉为还原剂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铁粉还原效果最佳。还对还原剂、熔融剂、助熔剂用量及熔融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取30 g氯化银沉淀渣,加入60 g碳酸钠、15 g铁粉、10 g硼砂及60 g玻璃粉,在马弗炉中1 100 ℃熔炼20 min,可较好的回收银锭。按照实验方法得到的银锭,银的回收率可达99.73%,银锭的纯度为99.35%。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硒氰化银泥的特点,采用控电氯化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多羟基醛还原浸出渣中氯化银。结果表明:控电氯化工艺最佳条件为氰化银泥与硫酸质量比5∶3,氰化银泥与氯化钠质量比5∶1,液固比3∶1,加入NaClO3控制氯化反应终电位为750 mV;浸出渣多羟基醛还原银工艺条件为氯化银与多羟基醛质量比4∶1,氯化银与碱质量比5∶3,液固比6∶1。在最佳条件下,试生产银直收率达到99%,粗银中银品位达到99%,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碱溶解、硝酸浸出、沉银、硫酸沉铅工艺从分银渣提取银和铅。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甲醛可有效减少银的分散损失,氯化银沉淀中氯化银质量百分数为96.21%,硫酸铅沉淀含铅68.24%,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医用电极应用环境的发展,对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和银/氯化银医用电极的可设计性、柔韧性、适应工业大批量生产等方面有了新要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再经低温固化成型的银/氯化银电极作为一种具备以上优点的低成本电极,已经成为了传感检测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从3个方面综述了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1)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的制备过程和优点、种类和区别以及电极的表征方法;(2)粘合剂选择、盐基层中氯化钾的浓度以及盐基层的层数等因素对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氯离子敏感性、水合时间以及使用寿命等性能的影响;(3)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医用电极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对银/氯化银浆料影响电极灵敏性、稳定性的探究方向以及柔性衬底生物医用电极的接触阻抗提升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金提纯过程使用王水分金产生的分金渣中会有少量未被溶解且被氯化银包覆的金,为更好地回收有价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了氨水浸出氯化银、葡萄糖还原银、王水溶金等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每100 g烘干王水分金渣,在加入450 mL氨水、反应时间45 min、固液比为6的条件下,Ag浸出率可达72.5%;氨水浸出渣再采用王水溶金,金浸出率约77.29%;银总回收率71.05%,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7.
魏巍 《冶金分析》2018,38(1):64-69
采用硝酸、盐酸、高氯酸分解样品,加入盐酸与银反应形成氯化银沉淀后过滤,采用铅试金重量法对沉淀中银量进行了测定,并扣除了钯产生的干扰,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滤液中的银量进行了测定,将沉淀与滤液中的银量相加后除以样品量得到样品中银的含量,实现了铅试金重量法联合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银钯精矿中银的测定。考虑到在沉淀形成的过程中,氯化银沉淀对铂和钯有严重的吸附作用,因此考察了铂和钯对沉淀中银量测定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铅试金法对沉淀中贵金属进行捕集后,贵金属合粒中的铂对银测定的干扰可忽略不计,但钯的干扰不可忽略。实验采取用10mL硝酸(1+1)低温溶解贵金属合粒,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合粒溶液中钯量,从铅试金重量法所得结果中扣除合粒中钯量的方法消除了沉淀中钯对测定的干扰。干扰试验表明,滤液中的主要共存元素钯、铜、铋、金、铂对样品中银测定的干扰可忽略不计。按照实验方法,对钯银精矿样品中银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28%~0.059%,同时加入高纯硝酸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2%。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银钯精矿样品中银的测定,其测定结果与碘化钾电位滴定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银和高纯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同聚  王瑞雪 《黄金》1997,18(1):49-51
在含银废液中加入氯化钠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将氯化银经湿法冶炼提纯制得高纯角。试验结果表明,银的直收率为98.78%,银粉纯度为99.9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从氯化银中提取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裕华  王维国 《黄金》2013,(6):57-59
通过对几种从氯化银中提取银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银方法——氯化银直接水合肼提银(无氨)。该方法与氯化银传统提银方法相比,不仅工艺简单、回收率高,同时还具有还原纯度高、易操作,以及操作环境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从废合金材料中回收白银,由于银、铅的氯化物都能生成沉淀而不易分离.一般多采用硝酸溶解,氨水络合,再用有机试剂从氨液中还原银,或者酸化氨液以沉淀氯化银后,再进一步熔炼成银,工艺流程长,消耗试剂多.从前,我校用8KW箱式碳化硅电炉进行灰吹,然后铸成阳极进行电解.灰吹作业生产效率很低,电能单耗高.有的单位用白木炭作燃料进行灰吹,白  相似文献   

11.
於利慧 《冶金分析》2014,34(9):70-72
采用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处理硫酸氧钒样品,冰乙酸调整试样溶液酸度后沸水浴加热沉淀分离钒,用硝酸银比浊法测定了滤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讨论了硝酸用量、硝酸银加入量、测量时间等对溶液浊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将硝酸银溶液与氯离子形成的氯化银悬浊液,暗置15 min后,其在42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保持稳定,且氯离子质量浓度在0.5~3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002%。将方法应用于硫酸氧钒中氯的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法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8)小于5.0%,加标回收率在99%~102%之间。  相似文献   

12.
薛光 《黄金》2002,23(12):32-35
提出了一个含铜金精矿加氯化钠焙烧(酸浸铜)-氰化浸出的工艺方法。对其工艺方法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加氯化钠焙烧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回收率。经不同类型矿样验证,银的浸出率提高30%以上,金和铜的浸出率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肖刘萍 《冶金分析》2019,39(3):74-78
对贵铋中银采用铅试金法富集后再测定时,存在铋干扰银的富集从而使得银的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实验采取硝酸、氟化铵和高氯酸分解样品后,加入EDTA溶液以络合铋,加入氯化钠使银以氯化银沉淀的形式析出,而铋仍留在溶液中,过滤,实现了铋与银的分离,从而消除了铋对银富集的干扰。分离铋后,用铅试金法使沉淀中银富集于合粒中,用硝酸溶解合粒,最后用氯化钠电位滴定法测定,据此建立了沉淀分离-铅试金富集-氯化钠电位滴定法测定贵铋中银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贵铋样品中共存组分(铋、钙、铅、铁、锌、锡、锑、砷、铜和金)对银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共存组分对银的测定无影响。按照实验方法对4个贵铋实际样品中银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10)为0.26%~0.68%,加标回收率在99%~101%之间,所得结果与重量法的测定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焙烧氰化尾渣回收金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研究从青海滩涧山氰化尾渣回收金银的过程。结果表明,采用焙烧、加煤焙烧、中温氯化焙烧、硫酸预处理工艺效果均不理想,而采用高温氯化法时金银回收效果良好。在氯化钙添加量5%、焙烧温度1 200℃、焙烧时间1 h时、金挥发率达到89.57%,银挥发率53.46%,同时,铁基本不挥发,砷有少量挥发。  相似文献   

15.
毕廷涛  杨子轩  吴咪娜  王舒婷  孙晶 《黄金》2022,43(1):101-104
锌冶炼渣作为重要的二次资源,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某锌冶炼企业产生的锌冶炼渣中银品位418 g/t,铅品位8.98%,采用氯盐法浸出回收铅和银.试验分别考察了氯化钠、氯酸钠、盐酸用量,浸出温度、时间和液固比等对铅和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钠用量410 g/L,盐酸用量10 mL,液固比9:1,浸...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处理复杂铜锌银精矿的新工艺。该工艺是利用 SO2 -3 还原浸出液中的 Cu2 ,使生成 Cu2 Cl2 ,而将铜锌有效分离。Cu2 Cl2 经氧化可制取 Cu SO4,铜的总回收率为 94 .2 9% ,硫酸铜平均品位为 96.72 % ,超过 GB4 3 7— 80一级品要求 (96% ) ;沉铜后的溶液经净化后可制取质量分数大于 99.5%的氧化锌产品 ,锌的直收率为 80 .60 % ,总回收率为 86.4 1 % ;浸出渣用高浓度 NH4Cl溶液循环浸出银 ,银总回收率为 94 .70 %。  相似文献   

17.
Serdar Aktas 《Hydrometallurgy》2010,104(1):106-111
The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s a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for silver recovery from spent silver oxide button cells. The effects of acid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shaking rate on the silver dissolu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addition, an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dissolution kinetics of silver is undertaken,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found to be 26 kJ/mol. Silver is selectively precipitated as silver chloride using potassium chloride solution, ensuring that other impurities remain in the solution. Silver chloride is subsequently reacted with metallic zinc powder in 1.0 M HCl to yield metallic silver of 99.99% purity. The process is proven to be easy, straightforward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