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养护条件下全再生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收缩性能,试验采用了薄膜覆盖养护、干湿循环养护和浸水养护3种养护条件,在这3种养护条件下进行了1、3、7、14、28、45、60、90和120d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养护条件下,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收缩应变不断增加。7 d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条件下区别不明显,14 d时薄膜覆盖养护和浸水养护与干湿循环养护的抗压强度相比分别降低了8.7%和14.2%;3种养护条件下再生混凝土90 d时的收缩应变均趋于稳定,120 d时薄膜覆盖养护较干湿循环养护的收缩应变增加了11.18%,浸水养护呈现湿胀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因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浇筑初期温度的变化及养护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难免会产生裂缝。当出现较深的混凝土裂缝时,表面无损检测方法显得无能为力。本文结合某混凝土大坝工程实例,采用声波对穿的方法,通过测量波速、振幅及频率,测定裂缝发育的深度和倾向,确定合理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混杂纤维、粉煤灰掺量和养护时间对混凝土压拉强度和破坏形态的影响,开展普通混凝土、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粉煤灰混凝土试样的抗压试验和劈裂抗拉试验,分析了压拉强度和破坏形态,探讨了混杂纤维和粉煤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混杂纤维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压拉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养护龄期7d、14d、28d、60d时,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升了12.72%、8.99%、7.53%、8.01%和11.61%、16.04%、14.75%、10.94%;相同粉煤灰掺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压拉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增大;但相同养护龄期下,混凝土的压拉强度与粉煤灰掺量整体呈负相关,当粉煤灰掺量在10%以内时,混杂纤维粉煤灰混凝土(PBC-FA)的压拉强度增长率整体大于零,且在标准养护28 d时抗压强度满足C30混凝土的要求;混杂纤维能够改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提高其塑性变形,而粉煤灰掺量对混杂纤维混凝土(PBC)的塑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组装了一套超声导波无损检测系统.制作了两个长度为1 m,28 d锚固体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4.36 MPa和4.69 MPa的全锚锚杆.利用该系统对这两个锚杆在各个养护期,从40~100 kHz的超声导波速度进行了测试,以研究水泥砂浆的养护期和导波频率对波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内,低强度锚固锚杆中导波速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试件1和试件2中分别增加了10.1%和8.2%;水泥砂浆的养护期对导波速度影响也很大,尤其在养护初期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29.4%(养护第7天),但在中后期波速变化不太明显,只有略微上升.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锚杆无损检测中杆底介质对反射波波速及波形特征的影响,通过锚杆无损检测仪对模型锚杆进行波形采集,分析了不同杆底介质的模型锚杆的反射波波形,计算相应的反射波波速。结果表明:当杆底介质为水泥砂浆或花岗岩时,杆底信号呈现等间距的相近强度峰、波峰前后未见明显无规则杂乱波形、波形相位为正的特征,而杆底介质为下蜀土时其波形较杂乱,没有明显的特征杆底信号。杆底介质对反射波波速的影响较小,杆系波速随锚杆养护期的增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值的特征,这是锚固介质在固结过程中密度与含水率动态变化造成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室温饱和养护条件下,对粉煤灰掺量为50%、70%两组混凝土试件,养护时间分别为3、7、14 d的早期强度(主要是立方体轴心抗压强度和无损检测回弹值)与含水率进行试验研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饱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随养护时间推移,饱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少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变荷载下基于指数渗流一维固结半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变荷载,对基于指数形式渗流定律的一维固结问题进行计算分析.通过采用数值离散与成层地基线性固结解析解相结合的半解析方法得到一系列的固结曲线.分析仅在某一参数发生变化时的一维固结性状.结果表明:固结速率在固结初期随渗流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固结后期随渗流指数的增加而减少;当指数<1时,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越大则固结速率越小;当指数>1时,荷载越大固结速率越大;无论渗流指数为何值,在相同的固结时间下,地基平均固结度都会随着地基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固结速率随着加荷速率的增加而变快.  相似文献   

8.
研究硫酸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如何预防和减轻硫酸盐腐蚀导致混凝土破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Fick定律和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反应方程,并通过加速腐蚀试验确定多因素扩散系数方程式.最后利用Fortran语言编程,对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试样中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质量分数随着水胶比和腐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当应力比小于0.5时,应力比增加,硫酸根离子质量分数减小,当应力比大于0.5时,硫酸根离子质量分数随着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掺不同矿物掺合料及Na2SO4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变化规律,分析其对混凝土早期孔结构的影响.方法 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3 d、7 d、14 d、21 d,采用饱盐混凝土电导率(NEL)法测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结果 粉煤灰、矿粉混凝土早期的Cl-扩散系数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与掺Na2SO4粉煤灰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差值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矿粉与掺Na2SO4矿粉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差值在3 d、7 d随矿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14 d、28 d差值接近于零;粉煤灰与矿粉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的差值随掺量增加而增加;掺Na2SO4的粉煤灰与矿粉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差值在3 d、7 d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14 d、28 d随掺量增加无明显变化.结论 掺合料的早期活性低于水泥,且粉煤灰低于矿粉;硫酸钠可激发掺合料的活性,但3 d、7 d矿粉混凝土的孔结构比粉煤灰密实,14 d、21 d基本相同,硫酸钠在14 d、21 d时激发作用已完成.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矿粉对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的方法,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矿粉对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和受压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矿粉等量取代部分水泥后,混凝土的工作性改善、28d和60d抗压强度和抗压弹模与基准样相近,而28d以后的干缩明显减小;掺有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随养护龄期的延长、强度的增加,其受压徐变逐渐减小;当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从14%增加到25%时,混凝土的徐变增大;对于相同掺量(14%)的粉煤灰、矿粉混凝土,经60d养护后加荷其徐变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砼的养护条件对砼质量的影响,说明应该重视砼的养护条件以及能够采取的养护措施。同时为检测砼结构构件的质量,砼试件也应采取不同的养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应力波反射法测试基桩完整性的过程中,应力波波速是确定桩长和桩身缺陷位置的必要条件,而应力波波速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准确定量,这已成为基桩测试技术发展的瓶颈.根据应力波传播的基本原理,结合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波在基桩中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应力波传播波速与混凝土龄期和混凝土强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值关系,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5种确定低应变波速的简便实用方法,以便检测人员更好地控制桩基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
首次通过14个素混凝土和14个钢筋混凝土环状试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圆管的力学性能.试验表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管可以显著地提高极限承载力,明显地改善构件延性,能够获得良好性能.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实用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并定量地阐明早期养护对减小收缩和抑制早期裂缝的重要性.方法以掺和不掺减水剂的4种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试验装置测量混凝土在不同早期养护时间下的早期收缩.结果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无论是始终敞开或全程密封养护,总的早期收缩变形都很小.而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早期收缩显著增大,集中产生于初凝后的8h以内,且收缩率随水灰比减小急剧增大;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早期收缩随着早期养护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但在此之后养护对收缩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对不掺减水剂混凝土,单从抑制收缩的角度来考虑,并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别的早期养护措施.对掺减水剂混凝土,当不养护时,初凝后8 h内的收缩值远远超过混凝土开裂极限;而有效的早期养护能显著抑制这类混凝土早期收缩,因此,掺减水剂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且确保初凝后持续8 h以上的养护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推广耐久性设计在再生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在考虑再生粗骨料来源的复杂性和再生混凝土初始损伤的影响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再生混凝土结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根据普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原则,分析研究腐蚀环境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然后确立腐蚀环境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方法。结果表明:在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当3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0%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0%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分别增加3 mm和5 mm,而再生混凝土养护时间应适当分别延长24 h和48 h。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进度,大部分混凝土构件在达到其标准养护龄期前就开始承受荷载.通过24个短龄期试件的试验实测与理论分析,对早龄期混凝土受弯梁的受力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从构件的层次对早龄期混凝土受弯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件以混凝土的龄期和混凝土等级为变化参数,调查混凝土梁的早期受力与刚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混凝土等级较低,而且龄期较短的早期混凝土受弯构件将产生破坏模式的转化.实验与分析都显示,早期混凝土受弯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比常规方法分析的低.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受弯构件早期受力与变形性能的合理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实体强度与普通标准养护试块强度发展规律间的差别等问题,通过研究实际工程尺寸试件温度场的分布和实验室混凝土变温养护试验,以不同养护制度下的试块强度得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的发展规律,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成功地解决了工期与质量的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have,a great effect on the electric capabil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author researc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C resistance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curing age using the two-probe method. Then the effect of insulative area, location and quantity on DC resistance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curing age with analysis of hydr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C resistance increases greatly with its curing age, which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like Gaussian curve. In every curing ages the electric capabil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eaken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sulative area. In same curing ages, section and insulative area, the more the quantity of insulation, the stronger the conductibility. The insulative location in optimal position can only result in optimal conductibility.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寒冷地区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内部结构发展的无损监测,研究两种坍落度、两种防冻剂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恒负温养护条件及自然变负温养护下动弹性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养护条件下,高掺量防冻盐类的掺入给混凝土内部结构带来一定的损伤.在负温阶段,异常高的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值是由混凝土内部含冰量所决定的.通过转入正温一定时间内动弹性模量的衰减值可以判断混凝土在负温阶段受冻损伤程度.转入正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的发展规律与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因此,这一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冬季施工中.  相似文献   

20.
钢筋在氯盐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及防腐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钢筋在氯盐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揭示了氯盐对钢筋的腐蚀机理,提出了具有操作性很强的防腐技术和预防措施,并对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确定了量化指标,通过试验验证了7种混凝土外加剂,均能减缓氯盐对钢筋的腐蚀速度,强调建立有关融雪、破冰剂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试验规程,各工程质检部门将GB8076-96中的钢筋锈蚀快速试验方法,列入到日常检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