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八例膀胱癌手术标本,经扫描电镜观察,见到粘膜表面呈结节状隆起,结节间的部分上皮细胞扁平,表面有极短小的微绒毛,边界清楚(图1)。结节表面的细胞有如胡乱堆砌在一起的鹅卵石一样,细胞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球形,有的细胞表面密集很长的微绒毛,微绒毛形状复杂,末端还可呈杵状(图2、3)。有的细胞仅有短小的微绒毛,有的细胞表面则具有各种形状的微褶(图4)。各型细胞的数目不一。很多人都在膀胱癌及实验性诱发的膀胱肿瘤细胞表面看到复杂形状的长微绒毛,且细胞呈不规则的鹅卵石样排列。也有人认为肿瘤细胞在恶性变过程中,微绒毛会脱落丢失,形成表面光滑的细胞。关于微绒毛问题,尚有不同看法。我们在大部分病例中,都找到有长绒毛的细胞,在同一份标本中,往往能找到不同类型的细胞,这可能  相似文献   

2.
1)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十六例人生殖道湿疣标本(14例取自宫颈,2例取自外阴)在电镜下显示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早期,鳞状上皮的基底及副基底层明显增生,核大而圆,常染质色丰富并出现多量的“染色质之间颗粒”“染色质周围颗粒”及“核体(nuclear bodies)”,分裂像很多。这是产生乳头状或扁平“疣”的病理基础,在以往文献中未引起足够重视。2)细胞被HPV感染的早、中期,胞质及核内逐渐出现由电子致密度高的均匀基质组成的团块,呈圆或椭圆形,边缘大部清晰。这种致密基质团盐随病变的发展逐渐增大互相融合,形成胞质内核周巨大的基质  相似文献   

3.
光镜G带染色体按Seabright(1971)法制作后,选出分裂相好的染色体,标志和照相。接着按扫描电镜常规法处理,在S—570扫描电镜观察照相。要做好佯品,胰酶处理是关键环节。结果表明所有染色体都是由纤维丝、颗粒结构和环状结构组成的。纤维丝称染色质纤或染色质丝,直径有150A、300A、900A等,大多是200~300A(图1↑)。染色质纤维是由100A的核小体串珠链在H_1组蛋白的诱导下形成超螺旋,并与非组蛋白装配而成。染色质纤维的长度有7.6厘米(J.J.Yunis.1977)。在着丝点和凹陷带区一般呈纵向排列(图1↑)。在隆起带区和随体呈网状或无规则排列。在染色体周边呈放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4.
对T、B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鉴别目前意见不一,本文对大鼠淋巴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看到可分四种细胞类型;①细胞表面较光滑,核较大,核浆比例较大,异染色质多,附于核膜下。胞质内核糖体非常丰富,有少量线粒体分散存在。此类细胞相当T淋巴细胞(图_2~1上)。②细胞表面也较光滑,核较前者小,核浆比例也较前者小,核内染色质与前者相似。胞质内有大量泡状或板层状粗面内质网,其间有散在的线粒体。此类细胞相当B淋巴细胞(图1下)③细胞表面伸出一些较长突起,相邻细胞突起间看到缝管连接。核椭圆或不甚规则,异染色质很少。胞质电子密度低,内有少量细长的粗面内质网,多分布于胞体的一侧,  相似文献   

5.
将LambdaDNA引入活化的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在由磷酸肌酸与磷酸肌酸激酶构成的ATP再生系统的参与下,在这种非细胞体系中能够围绕由LambdaDNA诱导形成的染色质重建核被膜结构,同时在染色质外出现类似核被膜结构的环形片层。在这两种膜结构中核孔复合体的形成都与直径200nm左右的单层圆形小膜泡密切相关,这些小膜泡可以附着在染色质表面或独立于染色质之外相互融合成扁平囊状的双层膜片层,双层膜进一步融合形成核孔,与此同时,核孔复合体在核孔上完成装配。  相似文献   

6.
梁平  林娜 《电子显微学报》1991,10(4):414-415
本文报告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骨髓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患者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4~61岁。病程10多天至2年,既往无化疗或放疗史。按FAB标准诊断及分型,包括难治性贫血(RA)4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5例。标本经常规方法制成超薄切片。 RA和RAEB患者骨髓病变基本一致,三个血细胞系都有部分细胞受累,表现为病态造血。幼红细胞常出现核浆发育不平衡,以及核的各种异常,如外形不整、分叶;核裂、核泡;双核、芽生现象;染色质限局性消失。凝聚及溶解;最终核固缩、破碎或全部溶解。胞浆经常含较多膜性细胞器,如成群的小泡、次级溶酶体或来源不明的膜结构等(图1~2)。本组中7例见到巨核细胞,其  相似文献   

7.
林娜  梁平 《电子显微学报》1990,9(3):105-105
我们观察了25例巨核细胞呈良性或恶性增殖的疾病,重点观察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3例,红白血病5例,慢拉15例,观察结果及讨论如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增生的巨核细胞多数为巨型巨核细胞,体积超常,核分叶较多,常见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内细胞器发育不同步,2颗粒及分离膜呈不均一的区域性分布。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核肾形或分叶状,常染色质为主,多个核仁,胞质内有少数2颗粒及成簇小泡状或稀疏细管状分离膜;另一种大小类似小淋巴细胞的前原始巨核细胞核圆形,细胞器不发达,2颗粒及分离膜均未分化,但少数具有胞质性突起;小巨核细胞亦可见到(图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S)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两例LGFS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并与文献报道比较。结果:瘤细胞多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部分细胞表面见丝状假足样突起,核膜光滑,或核形不规则呈分叶状,核染色质呈细块状;大部分瘤细胞浆内含丰富的扩张的粗面内质网,细胞周围见丰富的胶原纤维,部分瘤细胞之间可见桥粒样连接,胞浆内见肌微丝并见密斑,此外尚见胞浆内神经内分泌颗粒、核内假包涵体样结构、胞浆内长棱形的类似结晶体样的结构及被膜清楚的脂质空泡。讨论:LGFS瘤细胞显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在肿瘤超微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体外培养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 ,为选择良好的细胞生长状态 ,应用于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分别对原代和传代后第二、三、四、五代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原代及第二、三代细胞胞核呈圆或卵圆不规则形 ,双层核膜完整 ,核仁大而明显 ,部分细胞见有 2~ 3个核仁 ,常异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丰富 ,呈中等电子密度 ;细胞器较简单 ,但数量丰富 ,结构清晰 ,如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等 (图 1)。第四、五代细胞透射电镜下见有部分细胞开始出现结构异常现象。有些细胞的细胞核内异…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纯种小白鼠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老年组、还精煎组。动物迅速杀死后,取肝组织用电镜常规技术作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铅轴染色,DXA_4—10电镜观察。对照组动物肝细胞超微结构正常,肝细胞多为三角形,含1—2个核,核膜清楚、核红周围有核红相随染色质围绕,异染色质分布在核膜内层,常染色质均匀分布于核液内。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线粒体嵴清楚,粗面内质网平行排列成群,滑面内质网分布于细胞质中,高尔基体分布于核附近及胆小管处,此外尚有溶酶体、微粒、肝糖元、少量脂滴及色素。老年组动物肝细胞的核及线粒体的亚微结构和核糖体的含量有显著变化。细胞的核仁失去典型的核仁丝结构,出现核仁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特征:(1)原始单核细胞:胞体大,外形不整齐,胞浆丰富,胞膜边缘见少数小泡。核大呈椭圆形,异染色质极少。有1~2个核仁。(2)幼稚单核细胞:胞体更大,外形更不整齐,胞浆更丰富,电子致密颗粒易见。胞质内吞饮小泡很多。核有凹陷或切迹。(3)单核细胞:胞质丰富,细胞器发育好,核呈肾形或分叶。特异性皮损超微结构:(1)白血病性单核细胞有吞噬现象,可吞噬红细胞或细胞碎片,胞浆丰富,有长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二甲基亚砜冷冻割断法对家兔非妊娠性黄体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黄体与其周围组织分界明显。黄体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排列成索,其间有血窦(图1)。在被割断的黄体细胞内可见核为圆形,染色质丝立体交织形成疏网,核仁明显,可分辨出纤维区与颗粒区,核袋有散在小孔,其直径约70nm(图2);胞质内含有  相似文献   

13.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高等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核结构。核纤层位于间期细胞核内层核膜下,是由1—3种核纤层蛋白构成的球状网络,其切面观呈片层结构。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纤层为核被膜提供支架,并可能是间期染色质在核周锚锭位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纤层参与核被膜的崩解与重新形成过程。迄今为止,对核纤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动物细胞。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核纤层报道甚少。核纤层是否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仍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呼肠病毒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SARS患者生前咽拭子和尸检肺组织分离病毒阳性的培养细胞超薄切片中,在电子显微镜下不仅发现了呼肠病毒,而且还查见具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的凋亡细胞。凋亡早期的感染细胞,其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显著,胞浆内尚可查见病毒包涵体的残迹。多数凋亡细胞胞浆内未查见呼肠病毒及其包涵体。在早期,凋亡细胞胞核形状变化不大,核染色质呈不规则的边集、浓缩,或呈平台状。继而,凋亡细胞胞核形状高度不规则,染色质浓缩、致密,可见核孔残迹,但细胞轮廓尚保存完好,外周可查见含核质凋亡小体。到后期,凋亡细胞高度皱缩.核固缩并碎裂成细小的片块或颗粒,胞质稀少,胞体呈芽球状,细胞膜外围可查见大小不等、形状多样的含核质凋亡小体。此研究结果提示:与SARS相关呼肠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可能在SAR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状旁腺腺瘤细胞中经常可以看到著目的环孔板。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甲状旁腺腺瘤的标志。本文报告该瘤细胞中环孔板和内质网的各种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材料来自5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瘤组织,均为主细胞性腺瘤。电镜下见瘤细胞呈椭圆形或多角形,核较大,胞浆除不等面积的糖元区和灶性分布的线粒体外,4例标本的多数细胞环孔板极其著目,其中有两例许多细胞胞浆几乎被对合池(con-fronting cisternae)内质网和环孔板所充满。其结构有单层或多层平行排列,半圆形,马蹄形,螺旋形或同心圆,有的还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看到环孔板和粗面内质网或核膜相连续,并形成复杂结构,对合池内质  相似文献   

16.
小鼠肝细胞核调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胡萝卜细胞胞浆制备的非细胞体系中,加入纯化的小鼠肝细胞核并以细胞色素C诱导细胞核发生调亡。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都观察到凋亡的细胞核呈现典型的调亡形态学特征,例如染色质的凝集及趋边化,细胞核表面形成空泡化结构并有大量的凋亡小体结构出现。在此基础上对调亡小体结构在形成及排出核外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小鼠肝细胞核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胡萝卜细胞胞浆制备的非细胞体系中 ,加入纯化的小鼠肝细胞核并以细胞色素 C诱导细胞核发生凋亡。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都观察到凋亡的细胞核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 ,例如染色质的凝集及趋边化 ,细胞核表面形成空泡化结构并有大量的凋亡小体结构出现。在此基础上对凋亡小体结构在形成及排出核外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成份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露蜂房蛋白成分作用于AML患者BMMNC,培养72h收集细胞,常规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ML患者BMMNC的超微结构。结果:露蜂房蛋白各处理组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呈新月形或环状或细胞核碎裂呈块状。线粒体出现空泡样变及髓样变。结论:中药露蜂房蛋白成份有明显诱导AML患者体外培养BMMNC凋亡的作用,并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以30w/cm~2的聚焦超声辐照兔肝后,轻损害肝细胞的RER出现核糖体部分脱粒,脂质体出现或加多,局部区域脱粒后的RER膨大形成集合体,核略变形,核周隙加宽。重损伤肝细胞的核急剧变形、深陷,核解体或早或晚;RER全部脱粒、膨大;SER消没;终至细胞解体。枯否细胞失去吞噬能力,线粒体极度肿胀,嵴变短或消失。贮脂细胞抗超声能力强,一般不受伤害。肝窦内皮细胞的核内异染色质电子密度加大,集结于核的边缘,胞质中空  相似文献   

20.
扫描电镜观察开花前一天两个棉种的胚珠(图2)均未见有纤维原始细胞突起。开花当天的胚珠表面(图1),已有珠状突起。以后纤维伸长,到开花后四天(图3),纤维已把种子包被,並显示棉种区别。透射电镜观察胚珠表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开花前一天,细胞核具多个核仁,液泡小,数目多,内含酚类物质。开花当天(图4)的表皮细胞的核位于中央,可观察到由于电子密度差别而形成亮,暗两类细胞。开花后一天(图5)已可见突起的纤维细胞,细胞明显增大,核增大,核仁也增大,核仍处中央。细胞顶部的液泡数增多,内含酚类物质减少。顶部细胞壁变薄,呈波浪状。线粒体,高尔基体及内质网等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