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回转窑的设计原则,窑在冷态时,任一轮带在托轮上接触宽度不少于 75% ,热态下,轮带的中心线应与托轮中心线重合。我厂 3m× 48m回转窑Ⅰ档 (窑头档 )轮带与托轮长期接触不良,冷态下,当Ⅱ档 (传动装置及挡轮组在Ⅱ档 )轮带已与下挡轮接触 (即窑下窜到位 )时,Ⅰ档轮带与托轮的接触宽度仅为 67.5% (270mm);热态时,接触宽度为 78.8% (315mm)。由于接触宽度不足致使托轮上的接触应力较大,再加上窑头密封效果较差扬尘大,Ⅰ档托轮磨损及压溃、剥落严重,造成了窑运转中的振动。对此,我厂于 1999年 4月份更换了Ⅰ档的两组托轮…  相似文献   

2.
按照回转窑的设计原则,窑在冷态时,任一轮带在托轮上接触宽度不少于75%,热态下,轮带的中心线应与托轮中心线重合.我厂φ3m×48m回转窑I档(窑头档)轮带与托轮长期接触不良,冷态下,当Ⅱ档(传动装置及挡轮组在Ⅱ档)轮带已与下挡轮接触(即窑下窜到位)时,I档轮带与托轮的接触宽度仅为67.5%(270mm);热态时,接触宽度为78.8%(315mm).由于接触宽度不足致使托轮上的接触应力较大,再加上窑头密封效果较差扬尘大,I档托轮磨损及压溃、剥落严重,造成了窑运转中的振动.对此,我厂于1999年4月份更换了I档的两组托轮,并将轮带位置向窑头方向移动了100mm,现将轮带位置的调整情况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永杰 《水泥》2017,(10):42
<正>1存在的问题我公司Φ5.6 m×78 m回转窑,设计双传动、双液压挡轮,产量8 500 t/d,在投产不到两个月时,回转窑Ⅰ档轮带、Ⅱ档轮带紧贴下挡圈,导致挡圈磨损、挡块挤掉、Ⅱ档挡圈脱落,不得不停窑进行恢复处理。托轮位置和方位见图1。  相似文献   

4.
王焕扬 《水泥》2022,(6):44
某Φ4 m×60 m回转窑2021年6月初大齿圈出现振动,Ⅰ档、Ⅱ档托轮轴承座晃动幅度加大,窑电流波动范围变宽,10月底对窑筒体中心线进行静态检测,修复了Ⅰ档、Ⅱ档非传动侧托轮表面凹坑,更换了磨损的耐火砖,开机后对焊补的托轮进行了车削和调整。采取以上措施后大齿圈振动消失,Ⅰ档、Ⅱ档托轮轴承座无晃动,回转窑运行平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回转窑运转时由于受热不均匀、窑体变形、窑体和支承安装时的误差、基础下沉、轮带和支承托轮的不均匀磨损,不可避免地使支承上的压力重新分布。这样,导致轮带的径向和端面跳动,轮带与托轮相对工作面的偏斜,因而对支承系统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带来不良影响。研制能补偿这些不利因素的自调托轮支承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例如,丹麦史密斯公司提出一种在保持托轮和轮带工作面的恒定均匀接触的同时,可使作用于支承上的负荷均匀分布和自动消除轮带和托轮偏斜的支承结构(见图  相似文献   

6.
沙格德尔 《水泥》2003,(8):64-65
我公司2号Φ4m/3.5m/4m×150m湿法回转窑曾发生运转异常,主要现象有:回转窑振动,起动电流明显偏大,且窑转矩较高,在1000N·m内运行(正常转矩为700N·m)。1原因分析2号回转窑出现异常后,我们对其进行了跟踪检查,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齿顶间隙过小。回转窑在冷态情况下,对齿顶间隙、轮带与垫板之间的间隙及托轮直径等进行了测量,结果如表1~3。表1轮带与垫板间隙(从窑头到窑尾)mm档数Ⅰ档Ⅱ档Ⅲ档Ⅳ档Ⅴ档Ⅵ档间隙12151391410表2齿顶间隙(测点是大齿轮12等分)mm测点123456789101112东3.53.54.03.55.04.03.53.03.54.54.54.0西5.55.05.05.5…  相似文献   

7.
石景辉  孙敏志 《水泥》2008,(1):58-59
我公司现有2台Ф4m×60m回转窑,三档支撑,窑尾档采用液压挡轮控制回转窑上下行.其中一台窑于2003年4月10日开始运行后,由于液压挡轮不能正常使用以及各档托轮调整不当等原因,造成轮带和托轮接触面产生凹凸现象,最严重的中档处,轮带中间高出边缘5mm,托轮两侧高出中间7mm,使窑不能正常运转.为此,我公司于2007年8月对中档支撑装置进行现场车削.  相似文献   

8.
回转窑托轮与轮带的接触应力及轮带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接触力学方法推导了托轮与轮带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了托轮与轮带的有限元建模程序,建立了回转窑托轮与轮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接触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2号窑的托轮轮带的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表明:在滚动接触过程中,轮带应力呈复杂交变状态,在与托轮的接触区内,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这使接触面表层易出现楔状掉块、开裂等接触疲劳破坏;在轮带回转过程中,每一点的变形均呈现凹凸交变的复杂状态,从而迫使筒体的变形凹凸交变,严重时导致窑衬松动脱落。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液压挡轮的回转窑,由于窑的上下窜动由液压挡轮控制,这样托轮中心线与窑筒体中心线便可安装成平行线,从而使托轮与轮带的受力更均匀,且能有效地调节窑筒体的上下窜动,使托轮与轮带、大小齿轮及窑头、窑尾密封的接触宽度得以控制,延长了托轮与轮带的使用寿命。然而,液压挡轮在使用中,存在液压系统的流量不好调节及泄漏故障、挡轮安装位置不当、行程控制不当、挡轮的受力大造成窑振动或轴承故障、限位装置失效等  相似文献   

10.
热态工作温升对回转窑轴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转窑安装、停窑检修时其轴线的找正都是在冷态下进行,但是当窑在热态工作时,窑体、轮带、托轮受热膨胀,使得窑体各档中心标高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在冷态下调整好的窑体直线度,影响回转窑的平稳安全运转。因此,在冷态下安装、调整回转窑必须考虑热态工作时温升对窑体轴线的影响。1 问题的提出 文献[1]、[2]给出了一种计算回转窑冷热状态中心标高变化的公式: 式(1)仅考虑了轮带、托轮和筒体受热膨胀对回转窑中心标高的影响,没有考虑窑体与轮带之间存在的间隙,这个间隙通常有6~12mm。因此,式(1)不能真实反映受…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的正常平稳运行是靠托轮的正确调整来实现的,而托轮摆放位置的正确与否是关键,也就是说托轮的轴线与窑简体中心线的夹角、托轮的跨距必须恰当,否则就可能危及回转窑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引起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回转窑长时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轮带与垫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磨损造成轮带间隙超差,轮带与托轮的摩擦和挤压不均造成接  相似文献   

12.
托轮是支撑回转窑重量的关键部件,托轮支撑轮带并承担回转窑所有的重量,长期处于高温、重负荷下运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经常发生磨损、点蚀和剥落,是易磨损件。现代新型干法回转窑窑速可达3.0~ 4.0 r/min,托轮与轮带接触部位的圆周速度大,这就需要托轮有良好的运行表面。当托轮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径向变形,轮带在其表面旋转会产生震动,从而带动回转窑的基础发生震动。需要能准确测量出是否存在托轮径向变形及变形量的方法,进而才能正确采取措施消除变形(打磨或更换)。  相似文献   

13.
王继勇 《水泥》2018,(3):43
回转窑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水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特别是窑筒体出现较大轴向弯曲时,会直接影响到轮带与托轮工作面接触状态,导致大齿圈传动系统异常振动,对回转窑稳定运转有严重的负面影响[1],也将缩短窑内衬砖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从2015年4月起,回转窑Ⅱ档8号托轮轴承瓦温超过110℃。采用后铅丝法对托轮偏斜进行分析,还检查了轴承瓦高端面间隙、窑筒体变形、冷态轮带间隙和档圈间隙。对检测结果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效果明显:各轴瓦温度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从水泥回转窑背景技术入手,阐述回转窑跳停故障对水泥生产及设备的重要影响,导出水泥生产现场回转窑诸多故障实况,分析故障,找出主要矛盾是跳停故障,围绕跳停故障,诊断分析回转窑跳停故障的主要成因,采用激光经纬仪检测窑体中心线,计算窑体中心线下陷产生的固端弯矩,并借助激光辅助基准换算假想窑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与实现窑体中心线的准直,调整后运行电流回落,跳停故障不再。实践表明借助窑外激光辅助基准线检测计算托轮、轮带、窑体中心位置,采用基准变换,推算保持假想窑体中心线时各档托轮的理论位置,可一步到位地实现窑体中心线直线度,降低运行电流,有效排除回转窑跳停故障。  相似文献   

16.
回转窑轮带与托轮接触面在长期运转中被磨成为中间凹、两边凸的形状。如不更换托轮,则会影响回转窑的正常运转;如更换托轮,不仅带来托轮过早报废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带来停窑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公司回转窑转速3.5r/min,轮带直径4.06m,托轮直径1.2m,托轮线速度0.74m/s,托轮材质ZG35SiMn,硬度HB=207~241,满足车削加工的条件,可以利用窑的回转对托轮实施现场车削。  相似文献   

17.
鲁凤鸣  邵振鹏 《水泥》2011,(10):43-45
广东某水泥公司5000t/d生产线回转窑在振动一年多后,对其进行检修。经检测发现:位于窑头方向的Ⅰ档和Ⅱ档窑墩是整体摆动,位于窑尾的Ⅲ档窑墩是振动,Ⅲ档左侧托轮振动最大的轴承座振动值是12.63mm/s(本文中的左、右都是指从窑尾向窑头方向看时的左侧和右侧)。在离窑几十米远的办公楼上可以明显感觉到振动。这台窑在安装完成后,曾进行过多次调整,但均没有留下调整记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回转窑固定支承及啮合传动装置产生的轮带与工作面无法全接触及大小齿轮啮合不良的问题,设计了包含新型自适应托轮支承装置及啮合传动装置的回转窑,自适应托轮支承装置能够自动调节轮带和托轮接触,解决回转窑筒体挠度大而带来的轮带偏转造成固定支承托轮与轮带边缘接触的问题,避免边缘接触磨损过快;新型啮合传动装置,其小齿轮能够自动适应大齿轮的偏摆,保持齿轮副啮合良好,使小齿轮两侧轴承受力均匀,提高了回转窑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我厂现有700t/d和1000t/d两条干法生产线,回转窑规格分别为3m×48m,3.2m×46m带五级低压损旋风预热器,三档托轮。因托轮发热,造成停料、停窑。托轮发热的处理方法:(1)针对托轮瓦的刮研问题,从1999年刮瓦时采用天津水泥设计院提出的20°~30°小接触角刮瓦法,实践证明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2)窑的中心线不直,针对这个问题,1999年底我们对窑的直线度进行校正。在一档轮带与三档轮带最高点处各竖一标尺,并在标尺同一高度拉一细铁丝,然后测量中档轮带最高点到铁丝的距离,再调整中档托轮的…  相似文献   

20.
杨杰  刘章义 《水泥》2000,(12):50-50
0 引言 我公司Φ3 5m×145m湿法回转窑设有6组托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托轮不均匀磨损、摩擦系数、窑内热工制度、天气、基础沉降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托轮负荷,引起托轮面与轮带摩擦力的改变,造成窑体中心线偏移.故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适当调整托轮(一般采用正向调整法),使托轮与轮带的接触面≥75%,尽力保持托轮中心线与窑体中心线平行,使托轮的承受负荷均衡,轮带与托轮均匀磨损,从而保证回转窑的安全运转.但有时正向调整并不能解决托轮故障,以下介绍采用逆向调整消除托轮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