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传导发射的测量环节较多,导致传导发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较为复杂,在对25 Hz~10 kHz 电源线传导发射测量(CE101)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某机载电子设备作为受试设备,研究了25 Hz~10 kHz 电源线传导发射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1)阐述了25 Hz~10 kHz 电源线传导发射测量的测量原理,在分析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测量活动中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为测量的重复性、仪器的计量性能、阻抗不匹配及测量系统搭建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等。2)建立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对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采用 GUM 法对25 Hz~10 kHz 电源线传导发射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扩展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表明,某机载电子设备传导电流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2.7 dBμA。研究结果对电磁兼容实验室建设中的测量系统开发、实验室测量能力的提升以及测量结果质量的保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微型偏光器偏振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利用该装置对微型偏光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消光比、插入损耗、衰减系数等参量的测量值。测量中使用了光纤位移传感器,对衰减与位移的关系进行了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3.
车轮热轧轮胚尺寸激光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测量和视觉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车轮热轧轮胚尺寸激光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测量方案,设计了系统的靶标标定方法,并针对高温状态的曲面尺寸进行了测量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测量系统对于常温状态下车轮轮辋相关尺寸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分别为0.3865mm、0.1862mm和0.1561mm,20~1000℃热态测量时,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0.0390mm。  相似文献   

4.
直流电桥法测量电感的自感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兀彧 《电测与仪表》2006,43(10):12-13,33
传统测量电感的自感系数是用交流电桥,它存在平衡点较难找,并且在空间杂散信号干扰下很容易产生误差。用直并流电桥法测量电感的自感系数降低了测量难度。提高了测量精度。文中介绍测量原理并对测量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低空摄影测量在火电厂地形测量的应用尝试及数据处理方法。结合现代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分析了低空摄影测量的特点;结合火电厂地形图测量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低空摄影测量的作业流程,对通过低空摄影测量获得的高程数据进行了精度评定,提供了利用外业实测高程数据对低空摄影测量高程数据进行拟合从而提高高程数据精度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空气湿度微波谐振腔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通过微波谐振腔测量气体介电常数实现空气湿度连续测量的方法,并给出计算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空气等效介电常数的模型,设计出作为流动空气湿度传感器的两端采用开放同心圆环结构的特殊结构的谐振腔,对制作的谐振腔进行了气动特性仿真及S参数测量。仿真和测量结果表明:该结构的谐振腔适合于流动气体湿度的在线测量。研制了适用于空气湿度在线测量的微波测量系统。利用此系统对该文设计产生的饱和湿空气环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测量结果和理论结果间的误差。该测量系统在29~38℃范围内能够实现±1.5%空气相对湿度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微机测量同频交变信号间相位差的测量原理,并对其硬件电路及软件进行了设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抗干扰能力强,对时间差的测量不需中断,提高了测量精度。该方法设计的相位差测量系统现已用于电磁测量实验课,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导体直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可信程度或对测量结果有效性怀疑程度。本文建立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测量结果给出合成不确定度,并对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测量的一些具体方法,对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及其它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圆柱螺纹量规在工业生产中测量的需求,实验验证了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圆柱螺纹量规中径测量系统的可行性。首先对圆柱螺纹量规的中径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测量结果与螺纹测量仪和卧式测长机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实验,比对结果证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螺纹量规中径的测量结果达到预定的技术要求,得出结论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系统适用于圆柱螺纹量规的中径测量。  相似文献   

10.
EMI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电源技术应用》2007,10(12):22-24
介绍了EMI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的测量原理,随后采用了屏蔽箱和屏蔽室两种环境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试验,通过对最后测试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实际测量中对这两种测量环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力系统变电站接地网现行的铜、钢以及铜包钢等金属接地材料接地特性的不同,对比分析了铜、钢及铜包钢接地材料的使用成本及腐蚀特性。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接地面积下,铜、钢及铜包钢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网内电位差、接触电压以及跨步电压的不同特征。本文所做工作为变电站接地网的材料选择及优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发、变电站建在山区或者周边环境比较恶劣,所处位置的土壤电阻率比较大,即便是建在城市中的发、变电站也要受到占地面积的限制。因此如何在这些高土壤电阻率、扩张裕度有限的地区,使发、变电站地网满足设计规范标准,以确保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首先需要准确测量接地电阻的大小,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很多,通过分析接地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探讨理想接地球体状况下的三极直线法(0.618法)和三极三角形法(30°夹角法),对类似接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实践表明:增设垂直接地体,采用三维立体接地网(文中简称三维地网)新技术,对于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减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型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与接地电阻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基于场路结合方法开发的接地网接地参数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接地网的接地阻抗与接地电阻的差 异。计算结果表明:接地电阻的概念只适用于小型接地网;随着接地网占地面积的加大以及土壤电阻率的降低,接地阻抗中感性分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型地网应采用接地阻抗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均电位法对单根斜置接地体和多根斜置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公式进行推导。单根接地体的接地电阻随着倾斜的角度增加而增大。水平地网的四角增加接地极后,接地电阻明显降低;纵向接地极的倾斜角度与地网接地电阻有很大关系,且倾斜角度为30°到60°之间时接地电阻较小,相差不大。文章从理论上证明斜接地极法的可行性,得出的结论在变电站接地降阻工程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High-resistance grounding of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offers many of the advantages of both solidly grounded systems and ungrounded systems, including practical suppression of transient overvoltages, practical reduction of equipment damage due to ground fault, and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to operate a system with a ground fault present on one phase. The design, application, packaging, and field testing of high-resistance grounding systems, including a practical method of fault location,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改进线电流法,计算出单根垂直接地电极较为准确的接地电阻值.引入相似比和耦合电阻的概念,得到标准双棒形接地电极耦合电阻曲线.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多根电极在不同排列方式下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可以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伸长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较准确解决伸长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问题 ,采用非线性差分电路模型 ,导出了一种考虑土壤火花放电特性的伸长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法求得了伸长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与雷电流幅值及接地体长度的一组关系 ,计算结果与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及现场试验结果接近 ,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优点,更好地应对电力系统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小电流灵活接地方式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及控制方法.通过开关控制消弧线圈的投切完成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之间的转换,系统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为断开状态,若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迅速采集故障零序信号后,马上投入消弧线圈进行补偿.利用采集获得的故障零序信号,大大提高故障选线的准确性.通过对本控制流程中的故障选线和消弧线圈补偿效果等方面的分析,并用Matlab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大量仿真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对接地网增加不同形式接地极的效果,分析了斜接地极对改善接地网接地性能的作用及其优点,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斜接地极不仅可以起到深井接地极的作用,在无需征地的情况下还可以起到等效扩大接地网面积的作用,且斜接地极相互之间的屏蔽作用比垂直接地极的屏蔽作用小得多,因而在均匀土壤中使用斜接地极比使用相同长度的垂直接地极更有效.当深层土壤电阻率高于表层土壤电阻率时,使用斜接地极的均压降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