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先通过厌氧消化阶段自然发酵产生的高温杀灭生活垃圾中有害病原微生物;再通过厚层通气发酵阶段黑曲霉的糖化作用和酵母茵生产菌体的增殖,把无机氮转化成酵母菌体有机氮,使产品增加了1.66%的酵母菌体有机氮。  相似文献   

2.
按照J.Lodder酵母分类和鉴定方法,确定了可自凝集的酵母菌XY在分类中的地位,研究了该菌在连续酒精发酵过程中的特性。试验证明,酵母菌XY是半子囊菌纲(Hemids comycetes)酶线属(Saccharmyces)菌株。S.XY在自制的循环反应器中进行连续酒精发酵时,菌体凝集成小米粒大小的均匀颗粒;反应器的酒精发酵速度为24.2g·L^-1·h^-1;当物料稀释速率为0.05h^-1时,糖  相似文献   

3.
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菌体生长的模糊动力学模型,将专家对发酵过程的定性经验描述和精确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模型分析发现,对数期隶属度函数就是菌体的相对比生长速率,从而提供了一种划分菌体发酵阶段的方法,最后针对酵母发酵过程,精确地确定了划分对数生长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酸面团发酵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的降解变化,为酸面团质量控制及生产奠定基础。以面粉、水、酵母菌和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为原料制备酸面团,分析了酸面团发酵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GMP)的降解变化规律。与对照面团相比,发酵导致乳酸菌酸面团(SL)、乳酸菌-酵母菌酸面团(SYL)和酸对照酸面团中GMP含量逐渐变缓降低;氨基氮含量、可溶性氮含量则随着发酵进行而增加,发酵初始阶段增加比较迅速,随后增加逐步变缓。发酵8 h后,可溶性氮含量增速缓慢。而肽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发酵初始阶段肽氮含量逐步升高,但发酵后期肽氮含量则开始逐步下降。发酵导致了GMP分子中游离巯基含量增加、二硫键含量下降。表明酸面团发酵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发生了降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批培养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优化前体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添加促进谷胱甘肽(GSH)合成。首先分析C.utilis培养时胞内3种氨基酸自身合成动态;菌体生长阶段,考察前体氨基酸添加对GSH合成及细胞生长的影响;GSH合成阶段,通过响应面优化混合氨基酸添加配比;最后提出菌体生长阶段添加甘氨酸及GSH合成阶段添加3种混合氨基酸的两阶段优化策略。摇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第2小时添加甘氨酸(6 mmol/L),第10小时添加混合氨基酸(谷氨酸6 mmol/L、甘氨酸5.5 mmol/L、半胱甘酸6.5 mmol/L),菌体培养30 h后,细胞质量浓度和GSH产率为10.41 g/L和278 mg/L,比对照增加10.5%和116%;应用于5 L发酵罐中培养,发酵结束后,细胞质量浓度达12.81 g/L,GSH产率为328 mg/L。  相似文献   

6.
摇瓶发酵制取长链二元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研究温度、摇瓶转速、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种类和浓度对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而菌体产酸的适宜温度则为32℃;摇瓶的适宜转速为210 r/min;菌体发酵的适宜外加碳源为蔗糖,适宜浓度为4g/L;菌体发酵适宜外加氮源为酵母膏和尿素,适宜浓度均为2 g/L.  相似文献   

7.
以从传统酵子中分离鉴定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Y13)和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 Y22)两株非酿酒酵母为材料,考察了两种酵母菌单独与混合接种条件下发酵小麦粉馒头面团的特性。结果表明:Y22在面团发酵的起始1 h内具有最快的发酵速度,1.5 h后与混合酵母菌群发酵的面团高度无显著差异,整个过程中Y13的发酵力都最低;Y22发酵面团中的还原糖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逐渐增加,Y13与混合酵母发酵面团中还原糖含量在面团发酵的前8 h略有增大,而后则呈减少的趋势,说明糖含量不是发酵力的限制因素而与酵母本身特性相关;在面团发酵的前12 h,Y22发酵面团的pH显著低于Y13,说明其产酸水平高于Y13;混合酵母菌发酵小麦粉面团24 h后,Y13的细胞数量与其单独发酵时无显著差异,但Y22的细胞增长数量显著小于单独发酵面团的,说明混合酵母菌发酵体系下Y22的生长受到Y13的部分抑制。利用Y22与混合酵母菌群制作馒头的比容显著大于国标要求,具有应用于馒头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信阳民间传统米酒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特性、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检测,查明信阳民间传统米酒发酵的优势菌是酵母菌和根霉菌,其次尚有少量细菌.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生活于几种水生环境中的耐盐及可发酵性酵母菌,如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下游,小清河近海流域及黄渤海海岸。从各种水生环境中分离到的酵母菌,在YPD平板上生成菌落的大着重长环境的渗透压或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其菌体CD600值随着生长环境中有机碳的增加而增加。从海水中分离到的酵力,在高盐浓度下的发酵性能也优于从河水中分离到的酵母菌。因此,高耐盐性及可发性酵母被发现主要是生存于海洋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核黄素产生菌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核黄素产生菌E.ashbyii在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糖质量浓度、PH值、核黄素质量浓度和粘度的变化及菌体形态与核黄素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发现PH值对菌体生长有显著的影响。菌体浓度过高会导致发酵液粘度过大,通风供氧困难,菌体活力下降,采用先低浓度培养菌体酵液PH值的变化进行多次适量补料,不仅可以控制菌体的过度增殖,缓解通风供氧不足造成的困难,而且还可以保持菌体活力,增加核黄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污泥有机复合肥在甘蔗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污水污泥经过一次好氧堆肥发酵和二次厌氧堆肥发酵后 ,适当添加营养成分制成甘蔗专用复合肥 ,其肥效成分为w (N) 1 4 3% ,w (P2 O5) 4 % ,w (K2 O) 5%。田间试验表明 :( 1 )施用不同肥料对甘蔗出苗数、有效茎数和甘蔗糖分影响较小 ;( 2 )污泥有机复合肥施用量不同甘蔗的产量也不同 ,在甘蔗田每hm2 施用 2 4 0 0kg污泥有机复合肥比较合适 ;( 3)当有机复合肥施用量为 2 4 0 0kg/hm2 时 ,污泥有机复合肥肥效明显优于市场上出售的三元复合肥和由尿素、钙镁磷肥及氯化钾组成的混合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增加,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量也日益加剧,如何使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污泥投加酒曲酶解溶出有机物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静态试验考察了灭菌脱水污泥、灭菌浓缩污泥、浓缩污泥投加酒曲在30±1℃厌氧发酵效果,以及浓缩污泥不投加酒曲直接发酵效果.结果表明,投加酒曲能强化污泥的水解酸...  相似文献   

13.
过量储存-SND作用脱氮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序批式生物膜法工艺中所表现出来的脱氮特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过量储存-SND脱氮作用机理.厌氧段脱氮主要靠生物膜对含碳氮有机物的过量储存作用;好氧段脱氮主要靠生物膜的SND作用,反硝化的有机碳源主要为生物膜中在厌氧段过量储存的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14.
污泥厌氧发酵物强化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使用污泥厌氧发酵物作碳源时的成本,以及简化使用步骤,研究将既不进行发酵液与污泥的分离,也不去除副产物氮和磷的污泥发酵物直接作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碳源的可行性.以实际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将不同量的污泥碱性发酵物(0,20,50,100,200 mL,对应的SCOD质量依次为0,79,198,396,792 mg)作为生物反硝化脱氮和厌氧释磷的碳源,考察脱氮和释磷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反应结束时氮氧化合物(NO~-_x-N)先降低后升高,当投加量为50 mL(SCOD质量为198 mg、氮质量为12.9 mg、碳氮比为15.3)时,NO~-_x-N质量浓度最低,仅为1.2 mg/L且全部以NO~-_2-N的形式存在,对应的反硝化效率为94.9%;厌氧释磷过程随着污泥发酵物投加量的增多,释磷量不仅没有升高,反而会降低,当投加量为20 mL(SCOD质量为79 mg、氮质量为5.2 mg、磷质量为1.6 mg、碳氮比为15.3、碳磷比为49.5)时,反应结束时释磷量最多,高达23.8 mg/L.此外,通过模拟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以及鉴定细胞形态,得出污泥发酵物中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其活性均被抑制,即发酵物的引入不影响污水脱氮除磷系统主要菌群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污泥厌氧发酵物直接做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碳源是可行的,本研究中对于反硝化脱氮,50 mL为最佳投加量,对于厌氧释磷,20 mL为最佳投加量.  相似文献   

15.
以真空低温干燥的木枣为原料发酵红枣酒,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红枣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O2加入量40 mg/L,酵母添加量3%,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为7 d.用真空干制枣发酵的红枣酒在颜色、口感和营养成分方面都比采用普通干燥的枣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流厌氧产氢发酵反应器研究了氮磷复合肥对厌氧生物制氢产酸发酵类型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有机负荷保持不变(21.8 kgCOD/m3.d),复合氮磷肥投加量从高到低先后为40、20、10和0 mg/L进行变化,试验开始20 d后反应器的发酵类型就从原先的丁酸型转变为乙醇型,在此期间气体的总产量变化不大,但氢气含量和产量明显上升。结果表明,营养元素是厌氧发酵法生物制氢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影响产酸发酵类型的重要因素,投加氮磷复合肥达到10 mg/L就足以影响发酵类型稳定性,高于10 mg/L时易于形成丁酸型发酵,低于10 mg/L时易于形成乙醇型发酵;营养物质的投加量对于系统的pH和ORP值没有明显影响;在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尽管特定微生物群落是形成特殊产酸发酵类型如丁酸型或乙醇型的前提条件,但其它生态因子如营养元素等对于发酵类型的最终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源及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最佳浓度为6.5g/L.在所研究氮源中,酵母膏是最好的单一氮源,虾青素产量达到3688μg/L.以硫酸铵、尿素和硝酸钾为单一氮源时,虾青素产量分别是2003、1718和1181μg/L,远远低于酵母膏.当采用尿素和硝酸钾作为混合氮源(4∶1)时,虾青素产量达到2333μg/L.  相似文献   

18.
以液体石蜡为碳源,对采油菌株Bacillus FH-1-2进行好氧和兼性厌氧培养。通过测定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表面张力、菌体密度、pH值以及细胞疏水性,发现好氧和兼性厌氧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相近,兼性厌氧条件下的生长较慢;细胞疏水性和发酵液pH值均无显著变化;发酵液接近中性,有利于菌体生长。结果表明,细胞疏水性强能促进菌体生长。对数生长期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随菌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菌体生长的稳定期和衰亡期,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和菌体密度正相关。兼性厌氧培养更有利于菌株Bacillus FH-1-2应用于原油采收。  相似文献   

19.
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相厌氧生物处理中产酸相发酵产物的研究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糖蜜为底物,通过产酸相发酵产物种类对产甲烷相影响的研究,以期确定最佳发酵类型,通过对丁酸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乙酵型发酵三种类型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证实试验中发现的乙醇型发酵可作为产酸相最佳类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尿素等作为氮源,在不同添加量情况下氮源对还原糖含量、酵母数量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前期结束时添加0.1%的不同氮源可将发酵时间缩短20 h左右,大幅度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成熟发酵醪中酒精含量30%~35%。与硫酸铵和硝酸铵等无机氮源相比,尿素作为氮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