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对规格相同的PTT/毛和PET/毛混纺纱进行测试,对比分析PTT/毛混纺纱线的毛羽、拉伸性能、回弹性能及沸水收缩率。实验结果表明,PTT/毛混纺纱线毛羽较少,纱线拉伸模量低于PET/毛混纺纱,纱线拉伸断裂伸长率较高;PTT/毛混纺纱在定伸长5%条件下,弹性回复率达到96%,在定伸长15%的条件下弹性回复率达到87%,且急弹性回复率大于PET/毛混纺纱;PTT/毛混纺纱的沸水收缩率与PET/毛混纺纱的沸水收缩率相比差异不大,都具有良好的沸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三、涤纶仿毛纤维的热收缩率 1.影响涤纶仿毛纤维热收缩率的因素 涤纶仿毛纤维的热收缩率是纤维超分子结构性能的体现,而影响涤纶仿毛纤维超分子结构性能的因素除了分子结构以外,主要是纺丝时的牵伸速率、牵伸倍率、张力、热处理温度等牵伸和热定形工序的工艺条件。我们在研究涤纶仿毛纤维的超分子结构时已经发现,如果采用较高温度下的紧张热定形为主的热处理工艺,则所得纤维结晶度、晶区和非晶区的取向也高,表现出纤维的强力和初始模量高,伸长低,热收缩率也高;如果采用较高温度下的松弛热定形,不仅有利于提高上染率,而且由于晶粒变大,无定形区体积增大,非晶区的解取向和折叠链的形成,则会使纤维的强力降低,伸长增大,热收缩稳定性好。如果紧张热定形条件较强,但经短时间较高温度的松弛热定形处理,可迅速消除纤维的内应力,虽然结晶度和取向度仍均较高,但收缩率可以保持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在内应力基本消除的前提下,随着结晶度的提高,使得结晶引起的分子间网结点增加,限制了分子的解取向,因而收缩率降低。同理,如果牵伸时牵伸倍率过大,会在纤维内部发生应力诱导结晶,形成大量的微晶粒,束缚了大分子链的运动,导致沸水收缩率下降。很显然,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可以获得所要求的纤维热收缩率。  相似文献   

3.
添加3%、5%云母微粒到聚酰胺6切片中,用纺丝—牵伸一步法制得云母改性PA6纤维。测试分析不同云母微粒含量对聚酰胺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回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母微粒的添加量对PA6纤维的大分子取向有明显影响,加入云母后的改性纤维取向因子减小,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增大;云母改性PA6纤维的弹性回复率较高,当定伸长为3%、5%和7%时,添加3%云母微粒的改性PA6纤维的急弹性变形回复率依次为99.2%、97.0%和92.4%,比未改性PA6纤维的分别高7.5、3.0和3.0个百分点。适量添加云母微粒,可提高PA6纤维的急弹性变形回复率,但对PA6纤维的大分子取向有明显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调整加工工艺,可以改善和提高云母改性PA6纤维的结构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传统弹力包芯纱弹性回复性能,以氨纶、双组分复合长丝(CM800)为芯纱,棉纤维为外包纤维,设计了13种弹力包芯纱。探讨氨纶预牵伸倍数、芯纱线密度和弹力包芯纱反复拉伸次数与弹性回复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纱线强伸仪测试氨纶/棉、CM800/棉和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的拉伸弹性。结果表明:氨纶的牵伸倍数越大,弹力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越小;随着氨纶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先增加后减少;CM800线密度越小,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越小;氨纶/棉、CM800/棉和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的定伸长5%和定负荷200 c N反复拉伸次数与纱线弹性回复率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且弹力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随着纱线反复拉伸次数的增加而降低;CM800/棉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最大,氨纶/棉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最小。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纺丝过程中对聚酯施以不同的拉伸倍数与温度,会造成纤维结晶度与取向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纤维的物理性能。通过对不同拉伸倍数及不同温度处理的POY的分析,探讨长丝纱的强度、伸长度及沸水收缩率等物理机械性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纺丝条件——牵伸倍数和纺丝温度做单因子试验,并对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沸水收缩率、取向度、粘均分子量进行测试,研究了纺丝条件对聚乳酸性能的影响关系,并得出了最佳的纺丝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优化PTT的纺丝工艺和改善PTT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不同规格的PTT与PET,系统地分析了PTT与PET的形貌、拉伸性能、不同定伸长的回弹性能、热性能及不同温度下的沸水收缩性。结果表明:PTT纤维具有良好的外观形貌、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PTT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为48℃,熔融温度为230℃,起始裂解温度为350℃,半寿温度为410℃;PTT纤维表现相对较大的沸水收缩率。因此PTT纤维在加工和服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率、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符合熔融纺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细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的特性;分析了细纱预牵伸倍数对大豆蛋白纤维包芯纱弹性、强伸度、条干均匀度和蠕变性能的影响;捻度对包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伸度的影响;钢丝圈号数的选择;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后区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和粗纱捻系数进行了优选。纺制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预牵伸倍数是关键,生产中应结合纤维性能合理配置各项细纱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涤氨包缠纱是一种以涤纶长丝为外包纤维,氨纶长丝为芯线的氨纶弹力纱.文中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涤氨包缠纱的断裂强力、捻度、沸水收缩和混纺比性能做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a.相同细度的涤纶和相同细度的氨纶纺成的包缠纱,氨纶预牵伸倍数大的纱线断裂强力值高;而涤纶细度相同,氨纶预牵伸倍数相同时,纱线断裂强力并不一定随氨纶特数增加而增加.b.氨纶包缠纱的捻度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c.经初步测定涤氨包缠纱的沸水收缩率在10%左右,在织物加工过程中应予以考虑.d.涤纶细度相同时,相同预牵伸倍数的涤氨包缠纱的混纺比随氨纶特数的增加而增大;氨纶细度相同的包缠纱的混纺比随预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涤纶FDY是涤纶长丝的主要品种之一,在纺织领域中应用广泛,不同织物对涤纶FDY的性能要求不同。本文分别讨论了纺丝初速、热定型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涤纶FDY取向、结晶度、沸水收缩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生产优质涤纶FDY的合理工艺为:纺丝初速3 000~3 200m/m in、后拉伸倍数1.5~1.6、热定型温度140~15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干法腈纶纤维成形机理的分析,研究了纺丝过程以后的工艺条件。通过降低水洗牵伸倍数和后处理生产工艺参数调整的方法,提高了水洗牵伸丝的沸水收缩率,减少短纤维沸水收缩率在烘干过程中的损失,以保证生产出不同缩率的干法腈纶短纤维,采用该方法生产的短纤维沸水收缩率最高可达24%左右。该产品的开发填补了干法腈纶中高缩产品的空白,且生产过程中蒸汽量的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二元酸法制备聚酰胺6(PA6)基弹性体时不能灵活调整软硬段比例的问题,引入乙二醇辅助聚乙二醇(PEG)满足化学计量数平衡,以灵活调控PEG占比进行嵌段共聚。通过控制己内酰胺、己二酸和PEG的配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制备不同软硬段比例与长度的PA6基弹性体,进一步对可纺性良好的弹性体进行熔融纺丝制备得到PA6基弹性纤维。探究了PA6基弹性体及纤维的热性能、晶型结构、力学性能和弹性性能与链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6基弹性体的晶型结构由PA6链段主导,随着PEG链段含量的增多,纤维的弹性回复率增大,但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下降;与PA6纤维相比,含有超过20%PEG的弹性纤维在定伸长超过10%的阶段中表现出更高的回弹性,弹性回复率提升最大达17.5%;系列PA6基弹性纤维中综合性能最优样品断裂强度达1.57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06.89%,10%定伸长弹性回复率达94.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喷丝板和牵伸倍数对烟用聚丙烯丝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用喷丝孔截面积小的B喷丝板纺制的纤维结晶度高、断裂比功小、切割性能好、成棒率高 ,更适合于烟用聚丙烯丝束的生产。经热处理后的聚丙烯丝束的纤维性能在后牵伸倍数为 2 .0前后变化较大 ,在后牵伸倍数大于 2 .0时 ,随后牵伸倍数的增加断裂比功减小 ,声速取向增大 ,切割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用拉断法制取高缩条的工艺以及与毛条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腈纶膨体条缩率和纤维长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膨体条的缩率和膨化度主要取决于高缩条与正规条的混纺比例;膨体条缩率随热牵伸倍数和热板温度的升高先增高、后下降,随出条速度的提高而下降,随纤维断裂伸长的加大而增高,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增高。膨体条纤维平均长度随前后再割区拉伸倍数的增大而变短;随前后再割区隔距的增大而增长;随纤维断裂伸长的加大而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聚酯(CDP)为原料,利用复合纺牵联合设备,一步法制备了PET/CDP混纤FDY(牵伸丝);采用声速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主要工艺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第一热盘(GR1)速度的提高,纤维的声速取向因子和声速模量下降,纤维的结晶度也下降;随着GR1速度的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断裂伸长上升,而沸水收缩率则略有上升;针对PET、CDP二种聚合物性能的不同,纺丝牵伸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应以满足CDP的条件为主,兼顾PET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高强高模聚甲醛纤维的可纺性,通过研究聚甲醛树脂的流变行为和热稳定性确定了聚甲醛的熔融纺丝温度,研究聚甲醛树脂的等温结晶能力以确定聚甲醛初生纤维的超高倍热拉伸温度,并分析了卷绕速度、热拉伸倍数和热定型条件对聚甲醛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甲醛纤维的最佳熔融纺丝温度为215 ℃,其取向度、结晶度和力学性能随着卷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聚甲醛初生纤维的最佳热拉伸温度为155 ℃,极限拉伸倍数可达17 倍,此时聚甲醛纤维的断裂强度为8.87 cN/etex,初始模量为108.07 cN/dte;初生纤维经过拉伸后结晶度和取向度提高,随着拉伸倍数增大,聚甲醛纤维的力学性能提高;聚甲醛初生纤维的最佳定型温度为145 ℃,定型时间为40~50 s。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声速取向测量仪、单纱强力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等对普通ECDP与低沸水收缩ECDP的结构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低沸水收缩ECDP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都略高于普通ECDP纤维,断裂强度略有降低但基本相当,吸湿性能略低,其沸水收缩率有明显的降低,接近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羊驼毛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我国培育的羊驼毛为原料,研究了羊驼毛纤维的一次拉伸断裂性、拉伸弹性及拉伸疲劳性等,并与羊毛的各种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羊驼毛纤维的一次拉伸实验中,干态与湿态下断裂强力、初始模量、断裂功均高于羊毛;在定伸长弹性实验中,随着伸长率不断增大,羊驼毛弹性回复率逐渐减小,定伸长作用时间越长,羊驼毛的塑性变形越大,其弹性回复率越小.  相似文献   

19.
李明明  陈烨  李夏  王华平 《纺织学报》2019,40(12):16-20
为对比不同纺丝工艺下牵伸和热处理方式等对并列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常规聚酯(PET)和瓶级PET为原料,采用将预取向丝(POY)经过牵伸加捻(DT)制备POY-DT和一步法制备全拉伸丝(FDY)2种工艺纺制并列复合纤维,并对纤维卷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和不同热处理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DY的整体卷曲性能较POY-DT优异,且FDY的声速取向因子为0.87,明显优于POY-DT的0.43,二者结晶度均在30%左右;FDY经沸水处理后,即时沸水收缩率为8.3%,明显低于POY-DT的12.9%,但随着时间的延长,FDY收缩仍会继续发生,而POY-DT经沸水处理后,可得到尺寸相对稳定的纤维长丝;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纤维力学性能影响不同,POY-DT适合干热处理,FDY适合湿热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广角X衍射(WAXD)、声速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对不同拉伸倍数与热定型温度工艺条件下得到高强聚酰胺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从而分析不同拉伸倍数与热定型温度对高强聚酰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热定型温度及拉伸的影响,高强聚酰胺纤维中不稳定的γ型晶态变化较明显,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纤维加工时的拉伸倍数及升高其热定型温度,都有助于高强聚酰胺纤维内部结构的稳定;拉伸倍数较高的高强聚酰胺纤维,虽然其结晶度并不高,但高倍拉伸却使纤维晶区与非晶区取向显著增加;高强聚酰胺纤维属于热塑性纤维,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使得纤维大分子链段热运动加剧,因而极易取向;用红外偏正光谱测定纤维晶区与非晶区的特征普带的吸光度,从而可以通过红外二向色性比较好的表征纤维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