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机微孔膜外压内抽法对W/O乳状液破乳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膜法破乳技术的研究进展,采用无机微孔膜,以外压内抽方式对W/O乳状液进行了破乳的研究。以NaOH+煤油+液体石蜡+Span80为研究体系,实验研究了影响破乳效果的重要参数透过压方式、膜孔径等对膜通量和破乳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性无机微孔膜外压内抽方式破乳,是一种更有效的膜法破乳新方法,此过程受透过压方式和膜孔径的影响较大。膜孔径越小,破乳率越高,膜通量越小;外压内抽方式的破乳效果优于单外压方式的破乳效果。实验数据表明,对于粒径为5~25μm乳液,用膜孔径为2.0μm的SiC微孔膜,在外压60kPa,内负压30kPa的外压内抽破乳方式下破乳,破乳率可达96.4%,膜通量可达900L/(m2·h)。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乳液状液膜法对模拟的含酚废水脱酚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考察无机微滤膜真空破乳的重要参数如操作压力及其提供方式、膜面流速等对膜通量和破乳率的影响。并且讨论了破乳后的油相回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外旋流进料和真空度提供操作压力的方式是一种较以错流进料和外压操作方式更有效的膜法破乳方法。实验数据表明:对于粒径为5~25μm乳液,用膜孔径为2.0μm的Al2O3微孔膜,在外旋流进料、膜面流速为4m/s、真空操作压差为100kPa的操作条件下破乳,破乳率可达96.2%,膜通量可达1400L/m2.h。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乳状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实验过程中几个主要参数对制乳率以及最终提取率的影响。讨论了几种膜添加剂对膜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床层填料、不同的水油比、水乳比对制乳率和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出较优条件。  相似文献   

4.
微孔膜对O/W型乳液破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正丁醇 水为实验体系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制得的乳液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考察了透过压、乳液中油含量以及膜孔径等因素对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膜破乳技术是一种很有效的破乳技术。乳液通量的稳定在本实验条件下需要 4h以上。增加透过压有利于乳液通量的增加 ,但透过油中油含量会随之增加。在同样操作条件下 ,增加乳液油含量不利于通量增加和透过液中油含量的减少。微孔膜的孔径对膜通量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孔径增大 ,膜通量迅速增加 ,而透过液的油含量仍可保持较低量  相似文献   

5.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在乳状液膜制备方面的特点进行研究,并与普通制乳方法进行比较,重点对两种方法的制乳率以及制得的乳液的稳定性、溶涨率等特性进行了考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在制备乳液方面具有制备时间短,乳液性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乳状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煤油 Span80 石蜡 氢氧化钠组成的液膜体系,研究了利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备乳化液膜并用旋转填料床进行含酚废水处理的最适宜工艺条件,讨论了制乳转速、水乳比、Span80用量、NaOH溶液浓度、提取流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得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废水中酚的提取率可达到99%左右,且操作简单快速。本实验为乳化液膜处理废水的操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形成的原理,通过该设备在制备纳米硫酸钡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对其微观混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含酚废水的萃取性能研究和制乳性能研究。应用研究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快速混合化工设备。  相似文献   

8.
聚偏氟乙烯管式微孔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偏氟乙烯(PVDF)管式微孔膜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系统地讨论了相转化法制备管式微孔膜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铸膜液温度对PVDF管式膜截留率和纯水通量影响不明显;铸膜液中加入NH4Cl后,膜的纯水通量增加,截留率减小,孔径增大;不同凝固浴制得的PVDF管式微孔膜不同,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油水分离对于采油、炼油以及含油废水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喷涂-高温塑化的方法,在400目不锈钢网上复合PPS(聚苯硫醚)-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构造微米级细长纤维结构,形成了一种复合涂层网膜。该网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亲油性,最大孔径<10μm,对乳化液具有破乳分离的功能。考察了渗透通量以及水包油型乳化液破乳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膜对水包油型乳化液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在0.4 mm膜厚下,压力小于70 kPa时,水中的含油量小于10 mg·L-1。渗透通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膜厚对其也有一定影响,但操作压力太高、膜的面层厚度太薄均不利于分离,料液初始浓度对破乳分离的影响则不太大。  相似文献   

10.
齐亚兵  罗橙  张思敬 《化工进展》2021,40(Z2):348-355
含酚废水难降解、毒性大,对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含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相关化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液膜脱酚技术由于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分离效率高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其在含酚废水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乳状液膜脱酚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液膜脱酚技术,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液膜的稳定性和易于破乳。支撑液膜脱酚技术目前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研究关注点是如何提高支撑液膜的稳定性。聚合物包容膜脱酚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核心是如何提高酚通过膜时的膜通量。本文从液膜系统的构筑、脱酚过程、研究及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液膜脱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液膜脱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A new reactor with integrated conventional slurry stirred reactor and ceramic external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luene and toluene containing surfactant was separately used as dispersed phase for preparation of emulsions. Two kinds of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and compared. The volume average sizes of prepared emulsions were 3.53μm and 3.6μ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oplet sizes of two kinds of emulsions were similar, but the monodispersed emulsion was only obtained with addition of surfactant into the dispersed phase.  相似文献   

12.
A new reactor with integrated conventional slurry stirred reactor and ceramic external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luene and toluene containing surfactant was separately used as dispersed phase for preparation of emulsions. Two kinds of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and compared. The volume average sizes of prepared emulsions were 3.53μm and 3.6μ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oplet sizes of two kinds of emulsions were similar, but the monodispersed emulsion was only obtained with addition of surfactant into the dispersed phase.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陶瓷外膜乳化装置制备O/W型乳状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 言膜乳化技术是将分散相以很小的压力压过膜孔 ,在膜表面形成微小的液滴 ,并通过剪切力的作用使小液滴从膜表面脱落而进入连续相的新型乳化技术 .该方法具有低能耗、低剪切力、需要表面活性剂较少、生成的乳液颗粒均匀等特性[1,2 ] ,所用的膜主要有微孔玻璃膜[3] 和陶瓷膜两种[4 ] .微孔玻璃膜的孔径分布较窄 ,通常在小于平均孔径±15 %的范围内变化 ,因此制备出的乳状液粒径分布较窄 ,但对称膜固有的高阻力导致膜的通量较小(通常在 2~ 4 0L·m- 2 ·h- 1) ,制约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而陶瓷膜由于具有较高的通量被较多地用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膜处理乳化液废水过程中强化过滤的物理化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膜技术在处理乳化液的过程中由于膜污染和浓差极化会导致通量迅速下降,故如何强化膜过滤、提高膜通量直接决定了膜组件的处理能力和运行成本。介绍了各种强化乳化液膜过滤处理的物理化学强化技术,阐述了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同时提出了乳化液废水处理的高效集成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膜乳化法制备单分散O/W型乳状液中存在的粒径和通量的矛盾,介绍了采用二级陶瓷膜乳化在射流条件下制备单分散O/W乳状液的方法。2套一体式陶瓷膜乳化装置被串联使用,一级膜乳化采用孔径为0.16μm的ZrO2陶瓷膜,二级膜乳化采用孔径为1.5μm的-αA l2O3陶瓷膜。以甲苯/水体系为研究对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分别被用作乳化剂。2种情况下均可获得单分散的乳液,能耗分别是1.53×105J/m3和1.21×105J/m3。因此,该方法可在较低的能耗下制备单分散乳液。  相似文献   

16.
Hydrophilic polyvinylidenefluoride (PVDF) membranes were employed for emulsified oi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best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optimum flux of water, which penetrates through the membrane and rejection (prevention of oil droplets from passing though the membrane) were obtained. Concentration and pH effects on flux and rejection were determined. Increase of weight concentration caused flux declin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thick layer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However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ejection. The pH effects were complex. By increasing the acidity of the feed, rejection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17.
无机陶瓷膜处理废乳化液后的污染和清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处理废乳化液后的无机陶瓷膜的污染和清洗情况。实验发现采用碱洗-酸洗交替的方式是有效的。膜管在使用的两个月内,通过采用合理的清洗方式膜通量可稳定地保持在600-700L/(m^2·h)。  相似文献   

18.
乳状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筛选、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进展,进一步强调了研制性能优良的液膜专用表面活性剂对液膜技术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中的交流高电压破乳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宪  蒋楚生 《化工学报》1995,46(5):625-630
<正>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乳状液膜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设计并制造出具有最佳破乳效果的电破乳器。已有的关于乳状液膜电破乳技术的报道大都限于小型实验室装置,尚无成熟的定量设计方法。本文将结合高电压破乳器的平板电容模型,给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设计方法。 2 交流高电压破乳器的平板电容等效模型  相似文献   

20.
乳状液膜法提取浓海水中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状液膜对海水中溴进行提取分离,考查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内水相浓度、乳水比、油内比等因素对提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民用煤油为溶剂,0.54%体积分数的L-113A为表面活性剂,内相为0.05 mol/L的Na2CO3,油内比为1:1,制乳时间为18 min,萃取接触时间为8 min,乳水比1:40,浓海水溴的提取率达到99.4%,表明乳状液膜能有效的从海水中提取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