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素抵抗HepG2 (IR-HepG2)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方法 采用水提取,膜分离方式制备知母提取物;采用高浓度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加入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保温24 h后,测定对照组和加药组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含量及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性.结果 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明显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提高IR-HepG2细胞HK、PK活性,增加肝糖原含量.结论 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肝HK、PK活性,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增加肝糖原合成,促进糖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菊粉复配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IR-HepG2细胞模型)后,用菊粉、灵芝多糖及其复配物继续培养细胞24h,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合成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菊粉和灵芝多糖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合成量、SOD和GSH-Px活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将菊粉和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复配之后,与单一的菊粉组相比,复配高剂量组的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含量、SOD和GSH-Px活力均极显著升高(P 0.01)。结论:菊粉复配灵芝多糖可显著促进IR-HepG2细胞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糖原合成,提高SOD和GSH-Px酶活力,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藻蓝色素(phycocyanin, PC)体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胰岛素体外诱导方式,分别设置5个胰岛素浓度梯度(10-9、10-8、10-7、10-6 、10-5μmol/L)以及6个时间梯度(0、12、24、36、48、72h)处理HepG2细胞,以葡萄糖消耗量和细胞存活率为指标,确定建立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模型的较佳作用浓度及时间。检测PC干预后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合成和存活率,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探讨PC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模型最佳诱导时间和浓度为36h、10-7μmol/L;不同浓度的PC可以提升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C能够上调正常HepG2和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中IRS1、IRS2、GLUT1、GLUT4基因的转录水平,并且增加细胞中IRS1、AMPK、GSK-3β以及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PC能够显著提升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通过激活胰岛素调节相关的IRS1/AKT信号通路,增加AMPK的磷酸化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4基因表达,加速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研究结果显示,PC在预防或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方面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油橄榄叶不同提取部位的降糖活性。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5.8×10-3mg/mL)诱导培养HepG2细胞24h,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建模后,培养液中加入各提取部位共同孵育,采用葡萄糖试剂盒法检测24h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探讨其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油橄榄叶不同提取部位均能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部位B、E对模型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部位A、C、D、F对模型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经MTT校正后,部位D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豌豆肽对缓解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建立IR细胞模型,利用葡萄糖氢化酶过氧化氢酶法(GOP-POD)测定不同浓度豌豆肽对胰岛素诱导前后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含量及消耗量变化;MTT比色法检测豌豆肽对发生胰岛素抵抗细胞的毒性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手段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受体(InsR)及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胰岛素诱导48 h建立的HepG2/IR抵抗模型最为稳定,其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HepG2细胞相比降低10%。利用不同浓度豌豆肽对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进行作用时,其葡萄糖消耗量提高1.31~1.68倍,InsR的表达水平提高1.19~1.34倍,凋亡蛋白Caspase-3阳性率表达增加。结论:豌豆肽对肝细胞内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和卵磷脂含量等角度分析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马苏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masou)鱼籽的基本营养组成,并通过构建胰岛素抵抗HepG2肝细胞模型,以葡萄糖吸收水平为指标,研究马苏大马哈鱼籽来源的卵磷脂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马苏大马哈鱼籽中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和卵磷脂含量显著高于大马哈鱼籽,其中卵磷脂含量为234 mg/g,约占总质量的23%,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二肽基态酶-Ⅳ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卵磷脂具有潜在的降血糖能力。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为3.87 m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86 mmol/L)(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马苏大马哈鱼籽卵磷脂处理组均能够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其质量浓度为80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与空白对照组(5.86 mmol/L)接近,为5.60 mmol/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胰岛素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卵磷脂降低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中GSK(3)β相对表达量由模型组的2.60 倍下调至1.59 倍,增加了HepG2细胞中糖原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内糖原合成,糖原相对含量从30.67%增加到73.00%,抑制糖异生过程的发生,改善了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对葡糖糖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荔枝核提取物及其阳离子树脂分离物体外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婷  吴青  高骏伟 《食品与机械》2012,28(4):113-116
研究荔枝核乙醇提取物(LSE)和其阳离子树脂分离物(FCE)体外降血糖作用。采用高糖和高胰岛素所致的两种HepG2细胞模型,在模型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SE与FCE,以葡萄糖试剂盒测定,MTT法等进行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糖环境下,LSE和FCE均能促进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而FCE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相近浓度的LSE,提示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物贡献了荔枝核提取物的降糖作用;此外,FCE还可与低剂量胰岛素协同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在胰岛素抵抗模型中,FCE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荔枝核提取物和其阳离子树脂分离物具有体外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苦瓜水提物和醇提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苦瓜水提物(BMWE)和醇提物(BMEE)调节胰岛素抵抗的异同点,本文采用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测定了BMWE和BMEE对HepG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糖原、甘油三酯(TG)、ATP及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BMWE和BMEE均可显著增加IR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胞内糖原含量;BMEE还能显著降低细胞中TG含量(112.08%vs.132.97%)、增加细胞中ATP含量(80.62%vs.48.44%);同时BMWE和BMEE均能显著提高IR细胞中IRS1(胰岛素受体1)、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CPT1(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ACC2(乙酰辅酶A羟化酶2)mRNA的表达水平;BMWE还可增加细胞中AKT(蛋白激酶B)mRNA的表达水平。在mRNA水平,BMWE通过激活IR细胞的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而BMEE则通过调节AMPK-ACC2-CPT1信号通路改善IR细胞的糖脂代谢,二者的作用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浓度的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出现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胰岛素的添加量和作用时间角度探讨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HepG2/IR)模型的最佳条件;分别设立阴性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阳性对照组以及苦瓜皂苷干预组(100、300、500、700μg/mL),利用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同时MTT法评价苦瓜皂苷对HepG2/IR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胰岛素诱导处理HepG2细胞36h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与HepG2/IR模型组相比,300μg/mL的苦瓜皂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还能提高其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 CO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低聚寡糖,该文探究了COS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作用。通过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估COS及其单体组分(聚合度2~4)对其缓解作用。结果显示,COS显著提高产生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促进其葡萄糖代谢。进一步评估不同聚合度的COS单体发现,壳二糖和壳四糖对胰岛素抵抗的肝细胞无显著改善效果,而壳三糖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另外,COS及壳三糖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 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蛋白水平,活化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以及改善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综上,COS通过介导Akt/GLUT4通路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壳三糖在促进糖代谢中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沙棘多糖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沙棘多糖进行提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沙棘多糖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含5×10-8mol/L胰岛素的培养基诱导HepG2细胞24 h,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消耗量以及糖原相对含量,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沙棘多糖含量为88.46%,在沙棘多糖质量浓度达到800 μg/mL时,细胞活力出现显著下降(P<0.05),后续安全剂量选择400 μg/mL。经沙棘多糖处理后的葡萄糖消耗量以及糖原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SOD水平达到(79.31±2.16) U/mg,MDA水平达到(2.15±0.12) nmol/mg。沙棘多糖处理后显著提高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Keap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沙棘多糖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异常糖代谢情况和氧化应激水平,并通过调控Nrf2/Keap1/HO-1通路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贻贝多糖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HepG2细胞糖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贻贝多糖(Mussel polysaccharides,MP)为研究材料,采用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筛选不同浓度胰岛素构建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检测MP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胰岛素浓度处于10-6 mol/L时,HepG2细胞的葡萄糖含量最高,对葡萄糖的消耗能力最弱,是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最佳浓度。此外,MP(100~1000μg/mL)对HepG2细胞无毒性,能促进细胞增殖。与IR-HepG2细胞相比,200、400、600μg/mL的MP能明显提升糖原含量,分别为17.20%、22.95%和32.50%。同时,高剂量MP能显著上调PI3K和GLUT2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并能降低GSK-3β的表达量。为后续MP降血糖提供实验基础,同时有助于促进MP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探。方法:以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为诱导因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存活率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诱导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50 mmol/L时吸光度的差值最大,所以选5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基来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花色苷的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的浓度为40~10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可高达19.55 mmol/L显著(p<0.05)高于模型对照组;花色苷浓度为40~10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基本上可以保持在80%,细胞毒性较小;花色苷可以调节因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而导致的IR、IRS-1、IRS-2水平下降的情况,降低p-IRS-1的表达水平,还可以阻止GLUT-2水平的降低。结论: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可以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的情况,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及其菌群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胰岛素(10-3μmol/L)和地塞米松(10μmol/L)联合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nsulin resistant HepG2,IRHepG2);使用CCK-8法评价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和灵芝多糖肠道菌群代谢物(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flora metabolite,GLP-F)的细胞毒性;使用葡萄糖试剂盒、糖原试剂盒法评价GLP和GLP-F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及糖原合成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GLP与GLP-F对IR-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级联中的关键蛋白IRS-1、AKT、GSK-3β、GLUT2、以及PEPCK的磷酸化或表达量的影响。结果:GLP和GLP-F均能显著增加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及糖原合成量(P<0.05),且GLP-F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促进作用显著高于GLP(P&...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IR),研究D-松醇复配Mn2+对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合成量的影响。实时荧光全定量分析(RT-PCR)实验检测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当胰岛素浓度为1×10-3 mmol/L,作用时间为36 h时,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达到最低,产生最大的胰岛素抵抗效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当D-松醇浓度为100 mg/L,复配MnSO4为10 mg/L时,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此外,复配组AMPKα-1、AMPKα-2和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G6Pase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D松醇复配Mn2+可显著促进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糖原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AMPK参与的抑制糖异生等生化调控过程起到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Ⅱ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它会导致高血糖,最终引发糖尿病发病。目前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多样,但是以单一因素诱导造模为主。利用高糖联合高脂诱导HepG2细胞模型,更符合人体发病时高血糖高血脂的状态。实验采用25mmol/L葡萄糖联合不同浓度的油酸软脂酸(摩尔浓度比2:1),于36h测定细胞的糖吸收、糖原含量以及甘油三酯含量,以确定合理的造模浓度。最终用0.5mmol/L的游离脂肪酸联合诱导液建立了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4种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葛根素、甜菊苷、熊果酸和表儿茶素均能有效地改善HepG2细胞模型的胰岛素抵抗,相比较甜菊苷和表儿茶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苦瓜碱提多糖(AEMP)调节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途径,采用0.25 mmol/L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并测定AEMP和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糖原、甘油三酯(TG)及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50,500,750μg/m L AEMP均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从78.58%分别增至93.31%、94.57%和97.07%);750μg/m L AEMP能显著增加糖原含量(从70.78%增至95.51%),降低TG含量(从132.97%降至115.93%);AEMP还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细胞中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蛋白激酶B)和PGC-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EPC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 RNA的表达水平。AEMP主要通过激活胰岛素抵抗细胞的PI3K-AKT和PGC-1α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二甲双胍则主要通过激活AMPK-ACC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乙酰辅酶A羟化酶2)和PGC-1α信号通路,调节胰岛素抵抗细胞的糖脂代谢,二者的作用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讨论灵芝醇提物对地塞米松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将细胞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灵芝醇提物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灵芝醇提物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建立模型的地塞米松处理组与正常组相比,1 μmoL/L地塞米松处理72 h显著降低了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且胰岛素抵抗状态在24 h内维持稳定,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构建成功。10、50、100 mg/L灵芝醇提物对细胞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灵芝醇提物处理细胞24 h能显著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灵芝醇提物处理后显著增加了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体-4、磷脂酰肌醇-3-激酶p110亚基、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亚基、磷酸化蛋白激酶、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灵芝醇提物通过IRS1/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地塞米松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壳三糖胍盐酸盐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能力,本研究通过高糖高脂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和胍基取代的壳三糖胍盐酸盐干预该细胞模型并检测葡萄糖吸收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00 μg/mL和600 μg/mL的壳三糖胍盐酸能显著提高模型细胞的葡萄糖吸收量(P<0.05),其中600 μg/mL效果较佳;不同胍基取代度的壳三糖胍盐酸盐均能显著提高模型细胞的葡萄糖吸收量(P<0.05),其中胍基取代度为78%的壳三糖胍效果较佳;600 μg/mL、胍基取代度78%的壳三糖胍盐酸盐能显著提升模型细胞的葡萄糖吸收量、糖原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模型细胞中iNOS活力(P<0.05),且作用效果优于原料壳三糖,说明壳三糖胍盐酸盐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为开发具有糖尿病干预作用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观察苦荞清蛋白酶解物(tartary buckwheat albumin hydrolysate,TBAH)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苦荞清蛋白制备TBAH,超滤法截留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TBAH;利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36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以2.5、5、10 μg/mL的TBAH培养细胞24 h。观察TBAH对HepG2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IR模型组相比,TBAH组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多(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MDA、NO和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LDH活力显著下降(P<0.05);p-IR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磷酸化Akt、PI3K、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TBAH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