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各种W eb服务进行组合和集成以创建动态W eb应用。为了使服务组合性能最优,提出一种W eb服务组合优化算法,该算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根据已有的W eb服务,自动获取性能最优的服务组合方案。利用Petri网进行建模,采用可达图进行分析,通过提取网中变迁之间以及变迁序列之间的各种并发关系,得到费用最廉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W eb技术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W eb数据库采用A SP技术实现,远程智能终端采用单片机系统实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现场设备状态的监控。该设计方案在摩擦磨损工程试验监控系统中取得了成功,通过控制网和In ternet的结合,实现了集控制、管理、信息和网络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一种面向Web Services的安全中间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W eb Service广泛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构建了一种面向W eb Services的安全中间件(Security M idd leware inW eb Services,SMW S),设计了SMW S中间件的体系架构,并着重从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具体实现技术.该中间件根据PGP信任模型进行用户管理,将公钥管理与用户管理结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方对等安全协议进行两两相互认证.分析与实验表明,该中间件能简单、安全、有效地解决W eb Services的认证、授权、抗否认、抗重放的安全问题,并能简单地实现单点登录.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的人工神经网络电火花加工工艺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电火花加工工艺的特点及其复杂性,提出了Internet环境下基于W eb的人工神经网络电火花加工工艺的智能预测方案.该方案利用M atlab的W eb技术,并结合其神经网络工具箱和数据库工具箱,实现了从电火花加工工艺数据库中获得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计算,并将结果通过W eb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W eb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系统很好地反映了电火花加工的工艺规律,能够通过In-ternet为电火花加工用户提供高效率、高精度的加工效果实时预测计算,并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实现了电火花加工工艺知识和加工经验的有效共享.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服务的EAI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企业应用集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 eb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并且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同时就W eb服务生命期管理、W eb服务通信安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Services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集成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W eb Services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其突出优点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台无关性和语言独立性。从W eb Services的核心思想出发,分析了W eb Services的关键技术和体系结构,针对目前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s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并给出了一个利用ASP.NET在V isual Stud io.NET环境下实现UPIS系统W eb Services开发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万维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拥有了海量的资源,但也困扰着人们获取其中有用信息.W eb挖掘的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指明了方向.对W eb挖掘的最新技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包含W eb挖掘分类,W eb挖掘的特征和两个具体的W eb挖掘算法,最后提出一个具体的W eb挖掘系统SWMS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从W eb日志数据中提取出相似用户的浏览模式,提出了一种应用于W eb日志挖掘中用户聚类的新的混合遗传聚类算法。这种算法是遗传算法和K-中心点聚类算法的有机结合。该算法是一个具有全局最优解的聚类算法,其结果明显优于模糊聚类算法和简单遗传聚类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剔除噪音,得到较好的用户聚类的效果,为网站设计者优化网站结构,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一种高效的开发工具Python功能和特点,并介绍了利用Python开发基于W eb的水资源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成与软件功能。把Python类包装成com组件,在W eb浏览器中实现操作外设。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常规力学测试系统中使用A jax进行W eb界面设计来采集试验数据的方法,实现了A jax界面与W eb Serv ice组件异步通讯,构建了更为动态和响应灵敏的W eb应用程序,提高了在力学实验中的数据提取与显示的实时性,为开展远程网上试验协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可修系统是可靠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修系统包含串联和并联系统,并联系统是指系统中的多个部件有一个完好系统就能正常工作的一类系统.本文讨论一类两相同部件并联可修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强连续算子半群证明了系统的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讨论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学实施学分制的几项基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实施学分制的几项基本制度论述,说明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绩点制是学分制的依据,导师制是学分制的保障,聘任制是学分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可修系统是可靠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修系统包含串联和并联系统,并联系统是指系统中的多个部件有一个完好系统就能正常工作的一类系统.讨论一类两相同部件并联可修系统的数学模型,首先,估计了主算子的预解式;其次,证明了系统的主算子的稠定性;最后,利用强连续算子半群理论证明了并联可修系统的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并说明了系统的算子生成一个正的强连续算子半群.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船艇系泊系统的实用稳定性,将系泊系统视为混合系统,基于混合系统理论对混合系统中的线性互补系统的实用稳定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李亚普诺夫函数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判断线性互补系统实用稳定性的方法。利用线性互补模型对一类系泊系统进行建模,并用给出的方法对该系统的实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快速自动精密定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谐振腔机械调谐机构为例,对快速自动精密定位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实验研究。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这种自动机械定位装置进行建模,并作动态数字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硬件闭环控制、测试系统及配套软件,使整个机电系统达到了较好的统一,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得结果对类似的精密位置控制装置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功能、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实际应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西北轻工业学院电机控制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种应用于纸机传动控制系统的单片机系统 ,重点分析了其硬件系统及其主要特点在纸机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7.
对于软件系统特别是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由于分析和理解的困难性,其系统维护和系统演化任务开销巨大.程序理解系统是辅助用户对软件系统进行快速分析和理解的支撑环境.程序理解系统中的上下文环境用于提供关注点的上下文信息,辅助用户分析和理解当前关注点对整体的影响以及整体对它的依赖.提出了一种在程序理解系统中实现上下文环境的方案.分析了上下文环境在程序理解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描述了上下文环境的功能规范、模块组织结构及处理流程,设计了一种获取关注点符号的算法,最后给出了在Linux环境下基于KDE 3.5的设计实现及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超导磁储能系统抑制风力发电功率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含超导磁储能装置(SMES)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Phillips.Heffron模型,导出含SMES电力系统总的电磁转矩表达式,从理论上分析SMES对增强系统阻尼的作用.并设计了SMES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SMES阻尼系统功率振荡的特性,同时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系统的可逆性判别是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的关键,为探索可逆性分析的新途径,该文将系统可逆的秩检验法引入到多变量仿射非线性系统中,其实质是将系统的可逆性判定转化为对系统的输出函数及其导数所构成的雅可比矩阵的秩条件分析。文中给出了仿射非线性系统可逆的秩判据定理与证明过程,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求逆算法,最后,举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与微分几何法和逆系统方法的比较说明了秩判据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AutoCAD作为开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其系统运行环境由系统提供的系统变量来设置。用户在使用其进行二次开发时,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对相关的系统变量进行设置。在实际应用时,经常出现的系统变量较难掌握的情况。通过对AutoCAD系统变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在AutoCAD中自动跟踪系统变量的技术,并采用其内嵌的Visual LISP语言编写出了系统变量自动跟踪程序。通过实际测试,能够对AutoCAD2006版的全部系统变量实现自动跟踪。给出了Visual LISP源程序代码,详尽介绍了其程序原理及使用方法。对于应用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与辅助设计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