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金花茶花浸提物对消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首先研究了金花茶花浸提物对消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抑制动力学,其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浸提物抑制消化蛋白酶活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胃蛋白酶(IC50分别为3.194和3.330 g/L;竞争抑制常数分别为4.518和7.641 g/L)和胰蛋白酶(IC50分别为29.131和56.534 g/L;竞争抑制常数分别为74.571和175.832 g/L)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金花茶花浸提物能降低胃蛋白酶(猝灭常数分别为1.522和1.205 L/g)和胰蛋白酶(猝灭常数分别为2.175和1.392 L/g)的内源荧光,改变消化蛋白酶的二级结构。因此,金花茶花浸提物可通过改变消化蛋白酶的结构抑制其活性,该研究为金花茶花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及其抑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筛选模型,从多糖和多酚中筛选高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PNPG为底物,测定各物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计算IC50。根据IC50值,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抑制剂采用LineweaverBurk(L-B)作图法确定其抑制反应的类型。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和染料木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较好,IC50分别为4.81μg/mL和10.19μg/mL。原花青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4.728mg/L;染料木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1.090mg/L。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测定了槐花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考察了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槐花醇提物中多酚含量为18.271μg/g,高于水提物;槐花醇提物对这两种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活性最大抑制率仅为47.20%,槐花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最大抑制率可达81.32%,其IC50为9.16 mg/L。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均为混合性抑制。  相似文献   

4.
根皮苷豆蔻酸酯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酶法合成的新化合物根皮苷豆蔻酸酯的生物活性,通过探究其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检测其清除H_2O_2、HClO和NO自由基的能力,利用抑制率和清除率评估其抗氧化性能。结果为:根皮苷豆蔻酸酯和根皮苷均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XOD抑制剂,对XOD的抑制都呈现质量浓度依赖关系,根皮苷豆蔻酸酯、根皮苷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131.17、172.18μg/mL,抑制常数(Ki)分别为58.50、104.80μg/mL;根皮苷豆蔻酸酯抑制脂质氧化的IC_(50)为126.18μg/mL,显著高于VC的IC50 78.10μg/mL,以及显著低于根皮苷的IC50 149.86μg/mL;根皮苷豆蔻酸酯清除H_2O_2和HClO的IC_(50)分别为58.16μg/mL和157.11μg/mL,显著高于VC清除H_2O_2和HClO的IC_(50) 32.33μg/mL和116.23μg/mL,但显著低于根皮苷清除H_2O_2和HClO的IC_(50) 83.36μg/mL和213.50μg/mL;根皮苷豆蔻酸酯、根皮苷以及VC清除NO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232.22、210.86μg/mL和134.58μg/mL。根皮苷豆蔻酸酯清除NO自由基的能力弱于根皮苷,但其抑制脂质氧化、清除H_2O_2和HClO能力强于根皮苷,经豆蔻酸酯化修饰后根皮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改善,将为提高根皮苷生物活性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抑制率及抑制动力学的测定,研究红旱莲总黄酮(HAF)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利用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测定,评估了红旱莲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旱莲总黄酮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XOD抑制剂,红旱莲总黄酮对XOD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其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1.73μg/mL,抑制常数Ki为0.61μg/mL。红旱莲总黄酮有较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0.135μg/mL)及明显的总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红旱莲黄酮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和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或膳食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肉桂醛缩氨基脲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以黄嘌呤为底物,测定肉桂醛缩氨基脲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IC50、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抑制类型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来判断,并计算相应的抑制常数(KI和KIS)。还研究了肉桂醛缩氨基脲对小鼠血尿酸质量浓度、血清XOD活性和肝脏XOD活性的影响。肉桂醛缩氨基脲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效果显著,IC50为55.48μmol/L,是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为27.25μmol/L,KIS为50.30μmol/L。与模型组相比,肉桂醛缩氨基脲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尿酸质量浓度、血清XOD活性和肝脏XOD,呈显著性差异(P0.05,n=10)。活性顺序是:别嘌呤醇肉桂醛缩氨基脲肉桂醛。肉桂醛缩氨基脲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小鼠血尿酸质量浓度、血清XOD活性和肝脏XOD活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降低尿酸、治疗痛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以蒸馏水、无水乙醇为溶剂结合超声波辅助及传统煎煮方法对艾叶进行提取,测定各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艾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抑制作用,并选取抑制效果较好的艾叶醇提物,利用动物实验,测定小鼠血清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水平(BUN),肝脏XOD活性,研究艾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的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醇提物传统法提取物水提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抑制XOD作用:醇提物传统法提取物水提物,三种提取物对XOD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不可逆抑制,其中传统法和醇提物对XOD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水提物为混合性竞争性抑制;传统法和水提物与别嘌呤醇联合抑制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醇提物表现为弱协同作用;艾叶醇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UA,Scr,BUN水平均具有降低效果,对肝脏X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艾叶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抗氧化作用,醇提物具有开发成为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七种常见水生蔬菜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油脂抗氧化的效果。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菱角、芡实、莲藕、水芋头、茭白、荸荠和慈姑不同部位的醇提物、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烘箱法测定对菜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在30种提取物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的三种提取物IC50值分别为:芡实壳醇提物(0.03 mg/mL)芡实壳水提物(0.04mg/m L)=菱角壳醇提物(0.04mg/m 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的三种提取物Trolox含量分别为芡实壳醇提物(1.42g/g)芡实壳水提物(1.41 g/g)菱角壳醇提物(1.15 g/g);添加0.1%浓度的五种提取物第7 d的POV值分别为23.86 meq/kg、24.06 meq/kg、23.53meq/kg、24.43 meq/kg、22.40 meq/kg,五种提取物的油脂抗氧化效果均不如0.1%浓度的BHA。30种水生蔬菜提取物中,芡实壳和菱角壳的醇提物、水提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芡实壳醇提物、水提物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芡实壳水提物、芡实壳醇提物、菱角壳水提物、菱角壳醇提物以及藕节醇提物对菜籽油有一定抗氧化的效果,但效果弱于相同剂量的BHA。  相似文献   

9.
研究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桐花树叶70%醇提取物经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5个部位。对各部位进行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清除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活性物质含量高、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用α-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试验,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酶抑制类型,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桐花树叶水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59μg/m L和60.79μg/m L。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类型为混合Ⅱ型抑制,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为0.245 mg/m L,对酶-底物络合物(ES)的抑制常数(Kis)为0.023 mg/m L。  相似文献   

10.
葡萄籽浸提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葡萄籽经正己烷脱脂、70%乙醇浸提以及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得到葡萄籽浸提物(GSE);研究分析抑制物不同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pH下,GSE对胰脂肪酶酶活力的影响,并分析GSE的抑制类型和Ki(抑制常数).结果表明:GSE抑制胰脂肪酶活力的IC50值为0.1284 g/L;抑制率在反应达到12min后基本趋于稳定,pH为7.5时抑制效果最佳;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表明GSE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Ki=0.1096 g/L.  相似文献   

11.
以鲫鱼为原料,分别提取鱼脑、肌肉和肝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研究其酶学性质及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鲫鱼脑ACh E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Km)为0.548 mmol/L;鲫鱼肌肉ACh E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 H为7.5,Km为1.75 mmol/L;鲫鱼肝脏ACh E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Km为0.406 mmol/L。敌敌畏对鱼脑、肌肉和肝脏ACh E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70,3.55和4.52μg/m L,双分子速率常数(bimolecular rate constant,Ki)分别为7.40、7.21、5.94 L/mg·min;辛硫磷对鱼脑、肌肉和肝脏ACh E的IC50分别为2.45,4.05和9.46μg/m L,Ki分别为10.54,10.11和8.32 L/mg·min;毒死蜱对鱼脑、肌肉和肝脏ACh E的IC50分别为10.89、14.33和17.00μg/m L,Ki分别为7.81,6.85和4.99 L/mg·min。鲫鱼脑ACh E对常用有机磷农药表现出了较强的敏感性,可作为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监测的指示酶。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人肠腺癌细胞株SW620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抑制试验模型和抗病毒(抗流感甲型病毒和抗疱疹病毒)的筛选模型,对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ex)Link]七个菌株(CM1-CM7)的菌丝体醇提物(CME1-CME7)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抗肿瘤试验表明,在中、高浓度时(50μg/mL、200μg/mL,七个醇提物CME1~CME7对SW620和MCF-7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CME7活性最高(66.0±2.3)%,与阳性对照5-Fu(69.1±4.5)%抑制活性相当。抗病毒试验表明,七个菌株的醇提物中,仅CME7和CME6具有抗流感甲型病毒活性,半数有毒浓度(TC50)分别为288.68μg/mL和>500μg/mL,选择指数(SI)分别为2.23和>3.87;七个菌株的醇提物均未表现出对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的抗性。因此,在七个菌株中,CME7的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毒活性均较好,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杨鹏  李艳琴 《食品科学》2015,36(11):60-63
目的:了解荞麦麸皮中活性成分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方法:以苦荞麸皮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醇提残渣水解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的混合物)和甜荞麸皮水提物(主要成分为荞麦糖醇)为实验材料,测定3 个样品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市售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为参照;通过研究底物、抑制剂和酶的加入顺序对抑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醇提水解物的抑制机理。结果:实验材料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依次为奥利司他>醇提水解物>醇提物>水提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7、1.94、2.53、17.6 mg/mL;醇提水解物的抑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苦荞黄酮与底物相互作用,从而阻碍了底物与酶的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结论:荞麦黄酮(即醇提物和醇提水解物)对胰脂肪酶有抑制活性;醇提残渣经高压水解后更有利于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荞麦糖醇(即水提物)在低质量浓度下抑制效果不明显,在较高的质量浓度下则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制备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利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抗氧化功能,同时检测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醇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62.91mg GAE/g DW和13.12mg QE/g DW。当醇提物浓度达到5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5.78%,半抑制浓度IC_(50)为6.37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9.03%,IC_(50)为2.24mg/mL。FRAP值为428.92μmol Fe~(2+)/g DW。醇提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205.87,1.32mg/mL。表明高良姜醇提物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功能,在降脂降糖药品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一种复合萃取物主要由葡萄皮、葡萄籽、红酒萃取物及人参、枸杞萃取物组成,针对该复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活性开展了研究,发现该复合物为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竞争性抑制剂,其Ki值为53.0μg,IC50为56.86μg/m L。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大越豆芋块根提取物抗氧化与海虾幼虫致死活性。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大越豆芋块根醇提物进行分极萃取,通过比色法测定醇提物及4个极相的总酚、总黄酮及总皂苷含量,DPPH法、ABTS+法、FRAP法及海虾幼虫致死生物活性法测定醇提物及4个极相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大越豆芋块根醇取物乙酸乙酯相的有效成分含量(总酚24.15%、总黄酮10.25%、总皂苷10.99%,占提取物质量分数)及海虾幼虫致死活性(LC50值为315.40μg/m L)最高,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80.12μg/m L和25.42μg/m L)和亚铁离子还原力均显著高于醇提物及其它分极组分(p0.05)。乙酸乙酯相为大越豆芋块根的主要活性部位,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杏花花粉、茶花花粉、油菜花粉、向日葵花粉、荷花花粉、荞麦花粉、玫瑰花粉、五味子花粉等8种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单酚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8种花粉醇提物对以酪氨酸为底物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杏花花粉醇提物表现出最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0.124±0.020)mg/mL,荞麦花粉醇提物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IC50为(2.658±0.092)mg/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纯化得到的两条具有ACE抑制活性的肽(P1和P2)为基础,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确定P1、P2的氨基酸序列,并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随后对它们的抑制动力学进行研究,最后用Sybyl软件分别将其与ACE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1的氨基酸序列为Gly-Asn-Pro-Trp-Met(IC50值为12.61μg/m L),为非竞争性抑制肽,抑制常数Ki,1=0.037 mmol/L;P2的氨基酸序列为Asn-Arg-Tyr-Leu-Arg(IC50值为14.68μg/m L),为竞争性抑制肽,其抑制常数Ki,2=0.020 mmol/L;P1、P2都能与ACE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P1、P2可以作为预防高血压的功能性食品,为蚕蛹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197-202
奇亚籽是唇形科植物芡欧鼠尾草的种子,已被证实具有多种健康促进作用。文中评价了白奇亚籽和黑奇亚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2种奇亚籽提取物均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清除DPPH·和ABTS~+·,白奇亚籽提取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黑奇亚籽提取物;白色和黑色奇亚籽提取物的FeSO_4·7H_2O当量分别为(41.48+2.84)μmol/g和(29.70±2.43)μmol/g;同时,2种奇亚籽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亚油酸自由基引起的β-胡萝卜素漂白。此外,2种奇亚籽提取物均能够有效抑制自由基诱导的亚油酸过氧化和牛血清白蛋白氧化降解。白奇亚籽和黑奇亚籽中总多酚含量分别为(3.40±0.09)mg CAE/g和(2.97±0.07)mg CAE/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4±0.06)RE mg/g和(1.07±0.08)RE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