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目前车载导航终端价格昂贵及GPS定位精确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技术的北斗/GPS双模式定位车载导航终端。该终端通过对北斗和GPS信号的实时采集,将处理后的信息结合百度电子地图在触摸屏上实时直观显示用户当前位置,导航应用程序实现了周边及路线查询、地图切换、一键回家等功能。实验表明,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车载导航应用,可以降低设备终端的成本,有利于软件的开发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Android平台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各具特色的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接踵而至。由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传统的LBS仅限于单方位置信息呈现,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交网络需求,实现移动导航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LBS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提出一种新的LBS应用场景———移动导航定位,并结合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的特点及结合百度Map API,借签C/S软件设计模式设计一款方便实用的移动导航定位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3.
移动设备让我们生活越来越便利,结合GPS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许多新颖的应用。地图查询这种新颖而便捷的功能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人们开始习惯外出时使用电子地图来为自己导航。本系统研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本地化餐饮查询系统,便于大家寻找周边美食,兼有餐饮点评与路线规划功能,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移动智能设备正迅速成为地图服务的增值平台,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的移动地图服务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此设计基于OpenGL ES的三维地图可视化客户端系统。通过调用Android百度地图API实现基本地图操作、导航、路径规划、公交路线查询、POI搜索等功能,使用OpenGL ES加载OBJ文件到移动设备中实现三维地图模型放大、缩小和旋转视角等功能,通过开发校园三维地图可视化应用软件验证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基于位置服务(LBS)仅限于单一用户本人位置,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交网络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社交关系网络和地理位置服务三大热门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LBS系统、Android平台、XMPP即时通信协议、定位技术以及电子地图技术为基础,设计了基于XMPP协议的融合导航定位服务与通信服务的移动导航定位应用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Android系统是Google推出的能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安装有GPS装置的Android平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实时定位也得到了使用者的普遍关注.文中在深入介绍Android平台的架构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GPS定位方法和Android平台提供的基于位置服务的地图服务API开发包,分析了Android平台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原理和方法,详细阐述了Android平台的GPS系统的具体实现技术,讨论了利用地图接口和反地址解析来实现地图的控制和详细位置的显示.最后通过实际的智能终端移动定位应用开发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平台的嵌入式电子地图系统.利用Visual C + + 6.0实现地图数据的解析与转换;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嵌入式设备运行的地图数据结构;以EVC 4.0为平台,采用双缓冲技术实现电子地图的绘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子地图系统简单易行,所占资源小,运行良好,可用在移动设备、导航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Android的开源特性,在系统软件平台之上设计开发视频监控系统。介绍系统的功能需求和Android应用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要领。利用Eclipse开发工具、Java JDK和Android SDK,设计完成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对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器的访问。该系统把网络视频监控和移动终端相结合,克服了普通网络视频监控对监测客户端地点上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实现基于Android平台的终端设备与远端的实时视频服务器的数据流的传输,也可以从存储服务器上下载视频文件并播放,在实际的应用测试中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Android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被广泛用于移动及其他设备,而在有线电话功能上的开发尚显不足.本文通过对来电显示电路、Android系统内核驱动、JNI层调用以及其消息驱动机制Looper与Handler的分析和运用,将Android平台与有线电话来电显示(Calling Identity Delivery)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个在Android应用中显示来电信息的系统,并在实际系统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Android能够完成有线电话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实现来电显示功能,丰富了安卓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Android以其开源性、易用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主流的操作系统和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对Android系统架构以及基于此平台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图像共享系统。该系统顺应3G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微博蓬勃发展的趋势,实现了移动终端对图像的上传、特效编辑、即拍即传、地理信息共享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地图的三维符号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数字三维地图的特点和符号构成元素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当前数字制图中常用的细节层次模型(LOD)。  相似文献   

12.
基于调和映射的纹理映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维几何模型进行交互式纹理映射,是三维建模软件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采用基于调和映射的方法,实现了对一种基于三角面片模型的二维纹理映射算法,该算法允许用户交互选择模型的贴图范围,自动生成模型的纹理坐标,试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Map displays     
  相似文献   

14.
不管评论界怎样发声,我们从未质疑过的是艾未未所关注主题的重要性。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北京秋天,林冠画廊将为艾未未举办名为“世界地图”的个展。作品《世界地图》是由多层棉质布料垒叠组合而成的巨型地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产国、棉进口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服装及布料生产国,艾未末借此来评论中国在全球贸易进程中的地位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绿色美元     
每两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同时消失的不仅仅是氧气发动机、绿阴和付诸东流的水土,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绿色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全局遮挡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种有效的全局可见性的紧凑数据表示形式——全局遮挡图,文章给出了一种新的针对视点活动区域的遮挡剔除算法,对一个视点活动区域,全局遮挡图表示了一组位于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可见性临界面,这些可见性临界面提供了一个不可见性判据——凡是位于该临界面后的物体必是不可见的,全局遮挡图的优点在于:(1)大小与场景复杂度无关,仅取决于空间方向的离散精度;(2)可用深度图像的方式压缩存储;(3)判断遮挡性时计算量小,同时,文章提出一种自适应构建全局遮挡图的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图像空间和景物空间技术的优势,适用于普遍的三维场景模型,该文在一个城市场景中对算法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遮挡剔除算法可有效地提高绘制效率。  相似文献   

17.
混沌理论是研究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于混沌系统具有很多优良特性,便将其逐渐应用到密码学及密码分析等学科中。在简述混沌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维Logistic混沌映射由倍周期分岔达到混沌的过程,并分析了一些复杂动力学行为。最后将一维Logistic混沌映射应用到图像加密中,并通过仿真实验检验算法的安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图的局部自动生成与半自动编辑系统由道路编辑模块和房屋编辑模块构成。文章详细描述了各模块中的半自动提取功能的算法,其中道路提取采用了滚球法,房屋提取采用的是基于几何关系的算法。所有半自动提取算法都在图形的基础上操作的,能保证有较好的通用性,不仅可用于纸面地图生成数字地图的开发过程,而且适用于从航空图像开发数字地图等用途。数字地图半自动编辑器已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在人机交互状态下自动/半自动生成数字道路地图和数字房屋地图。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于纸面地图数字化问题,介绍了一种数字地图自动生成系统的功能原理及实现形式,同时详细研究了大幅数字地图自动拼接问题。通过利用数字地图中的节点信息,同时考虑到拼接图中基本都会存在房屋等多边形的情况,先根据拐点信息取得待拼接图的坐标相对关系,再分多种情况对光栅地图数据文件和矢量地图数据文件分别进行自动拼接处理,从而完成对整个数字地图系统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地图下的此拼接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计算时间及内存使用量,提高处理速度,其拼接结果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method for computing horizon maps from captured images of a bumpy surface. 1Horizon maps encode surface self-shadowing effects, and can be used with bump or normals maps to realistically render surfaces with small height perturbations. The method does not rely on complet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requires only eight captured images as inpu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shadow information is extrapolated from the eight captured images to compute the horizon map. Our implementation accounts for the noise and uncertainties in physically acquire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