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Fs/Cu。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检测并分析了不同碳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质量分数为2.5%不同长度的碳纤维有利于提高CFs/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但随着碳纤维长度增加, CFs/Cu复合材料相对密度下降, 对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降低。添加1 mm长度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最佳, 分别为99.34%和805.47 MPa, 相较于未添加纤维的材料, 其强度提升了65%; 断口形貌显示为河流状花样和解理台阶特征, 存在较少韧窝, 属于以脆断为主, 伴随少量韧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界面脱粘缺陷,采用调制激励红外热波技术进行了无损检测。在分析调制激励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搭建了卤素灯激励红外热波检测系统,并进行了系统的检测试验;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表面热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红外图像序列对应的幅值图,有效改善了特征图像的信噪比;分析了采样频率、光源输出功率和调制频率对幅值对比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对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 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测量了不同纤维含量时该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并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 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对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和摩擦系数影响不大, 但使其硬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少明 《矿业快报》2008,24(1):81-83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方便、不增加结构尺寸等特性,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球磨机基础加固补强工程中,应用碳纤维加固技术,论证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良好特性,加固机理、施工工艺简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高钙粉煤灰为原料、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碱激发剂、短切碳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高钙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探讨了碳纤维掺量对地聚物复合材料和易性、抗压强度、导电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物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增大,其体积电阻率显著降低,并存在导电渗流现象,阈值介于0.1%~0.2%之间。当碳纤维掺量为0.5%时,28 d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45.93 MPa,较未掺碳纤维时提高了34.26%;其体积电阻率仅为5Ω·cm,比未掺时的电阻率降低了2~3个数量级。SEM分析表明,碳纤维与基体界面的黏结性较好,当碳纤维含量超过0.2%时,纤维相互搭接增多,抑制了微裂缝产生和扩展,起到阻裂和增强作用,也为地聚物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有效导电通路。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经过水解、浸渍及干燥烧结,在纤维表面涂覆上一层均匀光亮、无裂纹且厚度适中的二氧化硅涂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实现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压力浸渗制备.通过SEM和XRD等分析碳纤维表面二氧化硅涂层的形貌、成分及其结构以及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镁基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涂层厚度适当的碳纤维与镁合金基体之间通过轻微的界面反应,改善了二者间的润湿性,有效促进了镁合金熔液在三维编织碳纤维中的浸渗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压熔渗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形貌,研究了热解碳含量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往复运动模式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钛锡青铜熔融合金液体可充分渗入碳纤维多孔预制体中,复合材料成分均匀;随热解碳体积含量增加,复合材料密度、硬度及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升高;材料表面摩擦膜的形成和脱落是造成复合材料磨损加剧的原因;碳纤维增强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在往复运动模式下的摩擦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并伴随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8.
采用碳纤维无纬布/网胎毡针刺整体毡作为预制体,经过化学气相渗透和真空无压熔渗法制备出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讨了增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1 220 ℃下真空熔渗0.5 h后,含钛锡青铜可以渗入碳纤维多孔预制体中,从而制备出致密的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相比于布毡比1∶1的复合材料,布毡比3∶1的复合材料硬度提升了17%,在垂直无纬布方向和平行无纬布方向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了37%和44%,抗弯强度提升了47%。  相似文献   

9.
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的碳纤维表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改性方法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及碳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经浓硝酸超声处理2 h后,比表面积增大,与水泥基体相容性好,界面粘合牢固,水泥基体7 d抗压强度提高9.1%,28 d抗压强度提高10.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碳纤维毡体添加硼酸高温热处理的方法提高C/C复合材料的整体抗氧化性, 考察了添加硼酸高温热处理的C/C复合材料和未经处理的C/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通过扫描电镜形貌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氧化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添加硼酸高温热处理后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提高, 并探讨了其氧化能力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