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影响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原因,并总结出提高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以及甲醛值法对酱油样品中的氨基酸态氮进行检测,并就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比色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得结果为0.560 g/d L,甲醛值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结果为0.695 g/d L。比色法、甲醛值法在检测酱油样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时,检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对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包括空白试验以及对试验仪器的处理等,可通过对p H计进行校正,精确甲醛加入量,剔除甲醛聚合反应影响,以及准确读取结果等措施,提高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是表示酱油具有鲜味的程度,衡量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方法甚乡,如甲醛,范——斯莱克法,茚三酮法,氨基酸分析仪法等。但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甲醛法,另一种是范——斯莱克法。就目前我们地区实际情况,大部分都采用甲醛法。但是该种方法由于终点较难掌握,误差较大,特别是在酱油色素较浓情况下,终点更难掌握。现就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指示剂,如用活性炭处理样品,单指示剂法,双指示剂法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新的制革废弃胶原水解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即分别测定胶原在水解反应中断裂的肽键数和胶原中的总肽键数,通过计算两者间的比值得到胶原的水解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直观地表征胶原的水解程度;与茚三酮比色法相比,甲醛滴定法能够更准确地测定胶原水解产物中的氨基含量,因此更适合用于胶原水解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差量法测定发酵豆粕类饲料中肽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并建立差量法测定发酵豆粕类肽氮的含量。用pH8.0的Tris-HCl缓冲液浸提发酵豆粕样品,将浸提液的pH值调节到4.5,上清液为可溶性的肽和氨基酸;先称取一定质量的发酵大豆样品,再用酸沉淀法去除浸提液中大分子蛋白,并用自动凯氏定氮法测定上清液中的总氮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扣除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得到肽氮的含量。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是衡量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滴定法、茚三酮比色法、硝旋光法、氨基酸分析仪法、液相色谱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有的准确性差,有的操作繁琐,有的则因为仪器设备昂贵而难以普及应用。本文采用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电位滴定法则定食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作为电位滴定法应用于食品中游离氨基酸测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年份的黄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方法黄酒经氮气吹干复溶后,过膜,使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方法检出限达到0.01 mg/100 m L,回收率达到90.1%~101.2%,均符合检测要求。测定结果显示,黄酒中含有脯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不同酒龄的黄酒中氨基酸的总含量不同,各氨基酸含量随年份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黄酒中氨基酸的日常检测工作,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对传统东山老米酒的发酵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2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酒曲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老米酒中的风味物质,同时还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游离氨基酸种类。结果 分离得到的菌株有3株为酿酒酵母,1株为白色隐球菌;老米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陈酿中仅含0.6 mg/L;风味物质以醇、酯类为主,如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酯类随酒的陈化而逐渐增多;老米酒中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导致酒中苦味氨基酸含量高于60%,同时氨基酸含量在陈化过程中逐渐下降。结论 东山老米酒的发酵以酵母发酵为主,发酵产生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且随着老米酒的陈化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青稞黄酒中的18种氨基酸.结果表明,18种氨基酸回收率为95.1 %~102.5 %,相关系数0.9962~0.9999,检出限0.25~4.00 μmol/L.在所分析的4种青稞黄酒样品中,氨基酸含量为456.10~760.18 mg/L.青稞黄酒中的呈味氨基酸以甜味氨基酸和涩味氨基酸为主,占76 %以上.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甲醛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鲜味提取物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测定条件,选择出一种适用于鲜味提取物和鲜味盐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比色法的最小偏差小,最低检出限为0.5μg/m L,准确度和精确度较高。比色法测定鲜味提取物中氨基酸态氮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20~22min、显色剂用量4~5m L、缓冲溶液用量4m L。  相似文献   

10.
郭淋凯 《酿酒科技》2023,(12):122-125
对不同年份闽派红曲黄酒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对其酒精度、总糖、氧化钙、pH值、氨基酸态氮等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年份黄酒的品质控制及新产品研究开发提供借鉴参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闽派红曲黄酒中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亚铁氰化钾滴定法测定总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钙,滴定法测定氨基酸态氮,酒精计法测定酒精度,酸度计测定pH值。结果表明,闽派红曲黄酒中含有较丰富的Mg、Ca、Zn等元素,基本未检出有害重金属元素;随着储存年份的增加,酒精度逐年下降,由16.13%vol下降至14.28%vol,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由19.3 g/L增加至27.4 g/L,氧化钙的含量稳定在0.10 g/L左右,pH值由4.15下降至3.88,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在前三年内增加至1.20 g/L而后下降至0.85 g/L。闽派红曲黄酒中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且有害重金属的检验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黄酒的酒精度、pH值、总糖、氨基酸态氮等理化特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黄酒贮存年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