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市     
蚕市为买卖桑苗、蚕种、蚕具等的集市。蜀地自古蚕业兴盛 ,特别是成都平原 ,为古代蜀地蚕业中心 ,每年春季养蚕前 ,桑苗、蚕种、蚕具等交易十分频繁。《成都古今记》载 :(古代成都 )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集市虽有专名 ,但不限于所售内容 ,如蚕市出售养蚕用具 ,也出售农具、铁器、花果草药。宋黄修复《茅亭客话》卷九记载 :“蜀有蚕市。每年春正月至三月 ,州城及属县 ,循环十五处。耆旧相传 ,古蚕丛氏为蜀主 ,民无定居 ,…  相似文献   

2.
陶红  邓楠楠 《丝绸》2023,(10):115-123
日本“蚕织浮世绘”是中华农业技术文化东传日本的证据。江户时代的胜川春章、北尾重政、喜多川歌麿等日本画家绘制的“蚕织浮世绘”,再现了中国古代《蚕织图》技术环节称谓、蚕桑器具形状、“图文互释”等特征。15世纪至19世纪后期,鉴岳真相收藏梁楷《蚕织图》、狩野永纳摹绘宋宗鲁本《蚕织图》、橘守国以楼璹版《蚕织图》为基础《绘本直指宝》,深化了中华农业技术文化东传日本的基础并扩大了其影响,最终形成日本“蚕织浮世绘”。“蚕织浮世绘”是日本农耕图像表达迈向本土化的结果,其特征包括3幅连续绘的表现形式,画面套色艳丽、构图空间多元、人物肖像“美人绘”等,其中仍能看到中国古代《蚕织图》技术文化的影响痕迹。  相似文献   

3.
赵泽祥 《丝绸》1999,(2):47-49
在今存《墨子》五十三篇中 ,研究发现《所染》、《辞过》、《非乐上》、《非命下》、《贵义》和《公输》等十多篇中 ,均直接或间接地含有茧丝、印染、纺绩、治衣的内容 ,虽不是长篇累牍 ,然阐理颇为深邃 ,为研究先秦时期的蚕业 ,及蚕业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学之间的关系 ,提供了宝贵的文库。  相似文献   

4.
蚕织丝绸     
作者于1984年在《丝绸》12期上发表的“谈谈如何解决茧丝生产矛盾”一文中曾经提出:使蚕儿不结成茧而吐成茧绵(即平面茧)。在1985年春期作了扩大试验,取得预定效果。现将它称为“蚕织丝绸(毯)”,并谈一些看法,供蚕丝界同志研究。“蚕织丝绸”是否可行,有否理论依据,可从熟蚕的吐丝习性和蚕织丝绸的实用  相似文献   

5.
洋姜与地蚕     
洋姜原产美洲,学名“菊芋”,因形状似姜,又是泊来品,故名洋姜。地蚕是我国土生土长之物,因形状似蚕,生于地下,故名地蚕,又因其晶莹似玉,一环连一环;故又得了两个雅号——“玉环”,“银条”。我之所以把这一洋一土之物放在这篇小文里说,是因为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成语:老蚕作茧,出自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老蚕作茧,意即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老蚕作茧之蚕一身是药,可谓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7.
杨旭 《辽宁丝绸》2013,(1):4-6,34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精神,市人大农经委深入市农业中心了解和掌握全市农业科技人员情况、存在问题.丹东市果蚕站为了解和掌握全市蚕业科技发展情况,组织人员深入蚕业重点县(市)区、乡镇开展蚕业科技发展情况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全市蚕业科技机构和人员情况、蚕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如何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楼《蚕织图》的描述以及创作前后的介绍 ,表明《蚕织图》不仅是重要的技术文献 ,其艺术与社会价值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程勤  程长松 《丝绸》2002,(12):47-49
通过对楼Shu《蚕织图》的描述以及创作前后的介绍,表明《蚕织图》不仅是重要的技术文献,其艺术与社会价值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丝绸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蚕茧紧缺,厂丝缺少,曾一度出现的茧多于丝、丝多于绸的现象改变了。发展蚕丝事业已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蚕学会于1987年1月5日~8日,在南京召开了蚕业经济与体制改革研讨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资料共63篇,有18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中国农牧渔业部副处长刘桥、中国丝绸协会副理事长侯忠澍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当前蚕业生产的形势和看法; 2.蚕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1.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描述了初夏农村繁忙的景象。而生长在“四旁”地的棵棵桑树,在绿叶葱葱的枝头上缀满红紫色的桑椹,更为初夏的田园乡村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诗经·郑风篇》云:“十亩之间兮,  相似文献   

12.
蚕场是蚕业生产的基地,多年来由于蚕民对蚕场的不合理使用,致使蚕场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因此正确使用蚕场,加强蚕场管护.确保蚕场的可持续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正确使用蚕场除了要增加蚕场投入外,在使用蚕场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正>精选良种是消灭病害,增加产量,提高茧质的重要措施。良种必须经选育才能获得。为了提高蚕种质量,选蚕留种是一个极重要的技术环节。不但随时注意淘汰病弱蚕,而且在老眠期后,还要选蚕(拔蚕头),因为老眠后,蚕体色泽固定,各种蚕病也都显形,容易鉴别蚕优劣,所以老眠后选蚕是"抽盘拔骨"繁育良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蜀锦     
四川古称蜀,《释文》和《玉篇》里说“蜀”是“桑中虫”,亦即蚕虫.因而古蜀国也有蚕丛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国就以“布帛金银”之丰饶而闻名于天下。  相似文献   

15.
《食品科学》2007,28(5):316-316
如果能够通过基因调控使蚕吐出各种颜色的蚕丝,那么我们还需要给丝绸染色干什么呢。这是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及们的目标,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基因工程让蚕吐出指定颜色的蚕丝。他们的结果发表在最新的《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上。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咏蚕内容有30多处,遍及黄河流域五省,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蚕业起源的中心。诗中的咏蚕内容,展现了我国蚕文化的源远流长,为研究我国西周时期的养蚕业,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陶蚕、金蚕与嫘祖始蚕盐亭中学衡平在盐亭县金鸡镇的嫘甸坝,村民从古墓中发掘了一对金属蚕。经人民银行鉴定,其一是铜蚕,其一是金蚕。金蚕为纯金,长4·5厘米,重7克。它是盐亭是嫘祖圣地的珍贵文物佐证。金鸡镇嫘祖村之嫘祖山下的嫘祖圣地碑,刻有盐亭隐士唐代韬略...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生活相当贫困。因母老无资奉养,曾先后出仕过祭酒、参军等小官。后任彭泽令时,因实在不堪忍受官场的污浊,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辞官归故里,过了二十余年的隐居躬耕生活。由于他长期居住农村,与农民生活在一起,并亲身参加农业劳动,所以他的诗多写田园风光、农村情况和农民生活,反映了他对农民的亲身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细微观察。陶渊明诗词中的蚕业美学观点,贯穿在他的诗文中,表现最突出的有两篇,这就是《归园田居五首》和《桃花源诗并记…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08,(7)
目前,蚕农正进行夏蚕饲养,嘉兴市夏蚕发种仅2.6万张,比上年年报减 53%,而作为主要蚕期的秋蚕生产,形势也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0.
法家荀况,发展了商鞅等法家的奖励“耕战”、发展经济的政策,他根据劳动人民在农业和纺织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发明,在《蚕赋》和《箴(针)赋》中系统地总结了劳动人民养蚕、缝衣、刺绣等方面的经验,对纺织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古代的中原地区,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农村副业的重要项目之一。丝织品又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主要衣着原料。在战国时期,有的诸侯国颁布了奖励蚕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