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纱线毛羽的产生原因及细纱工序形成毛羽的相关因素,探讨了减少纱线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纱线毛羽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为了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系统地分析了纱线毛羽产生的原因,纱线毛羽形成于细纱工序,增加于络筒工序.认为减少纱线毛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原料、工艺、设备和操作等方面,原料的选用与工艺的优化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控制对减少毛羽尤为重要.采用紧密纺纱技术可有效减少毛羽,浆纱工序通过采取湿分绞、高压上浆及预湿上浆等技术措施,可以改善和减少纱线的毛羽.  相似文献   

3.
纱线毛羽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逸成 《江苏纺织》2002,(11):28-29
分析了纱线毛羽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减少纱线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纱线的毛羽,分析纱线毛羽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控制其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纱线毛羽及其变异主要产生于细纱工序,增长于络筒工序,其对纺纱质量、织造生产效率及成品布的等级、风格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是纱线整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纱线毛羽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料性能、工艺参数、设备状态、操作规范、环境及温湿度等,具体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及相应解决办法,使纱线毛羽明显减少,纱线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影响纱线毛羽的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纱线毛羽产生原因及其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细纱,络筒、浆纱等工序降低纱线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孙喜英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1):46-47,57
服装面料质量受原料、纱线、印染等各环节的影响,其中纱线影响较大。文章从纱线毛羽对机织物布面效果及对印染质量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在机织各工序中纱线毛羽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并减少纱线毛羽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织造效率,提高服装面料质量,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纱线毛羽与喷气织机效率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德生 《纺织学报》1997,18(3):17-20
本文分析了纱线毛羽对喷气织机效率影响,毛羽产生的原因及减少纱线毛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纱线毛羽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7,自引:18,他引:19  
秦贞俊 《棉纺织技术》2001,29(3):133-138
纱线毛羽对纺织产品质量、织造效率及生产环境危害较大,为了有效地降低毛羽,对国内外所采取的新技术,新措施作了介绍分析。纺纱过程中毛羽的产生主要是在细纱和络筒两个工序,其中细纱的纺纱三角区、钢领、钢丝圈等卷捻元件及络纱张力等对毛羽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在减少纱线毛羽时,要努力降低纱线毛羽值H及其分布,使其控制在乌斯特97公报的相应水平以内。  相似文献   

10.
探讨纱线毛羽形成原因及改善措施。阐述了纱线毛羽形态和形成机理,分析、总结了原料及各工序工艺影响纱线毛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认为,通过正确选择原料细度、长度、短绒含量,合理配置清梳工艺减少纤维损伤;控制精梳落棉率,有效排除短绒;优化配置细纱捻系数、牵伸倍数、锭速以及钢领、钢丝圈、集合器、导纱钩等工艺部件,选用金属槽筒,合理配置络筒速度及张力;采用纺纱新工艺、新技术和高性能纺纱附件等措施,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纱线毛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成纱毛羽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探讨影响环锭纺纱毛羽的因素及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纤维长度和细度,清棉、梳棉、精梳落棉,粗纱捻度.细纱锭子速度、钳口大小、钢领、钢丝圈,络筒工艺参数对成纱毛羽的影响,指出:环锭纺纱毛羽的产生与纺纱原料、工艺配置、纺纱专件使用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重点在细纱和络筒.减少毛羽首先要合理配棉,控制好原料细度和短绒;合理配置前纺工艺及落棉,控制半成品短绒含量;正确选配粗纱捻系数、细纱速度、钳口等工艺参数;合理选配和使用钢领、钢丝圈;选用金属槽筒并合理配置络筒速度和张力,可使成纱毛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减少纱线毛羽新途径及贴伏浆纱毛羽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为探讨纱线毛羽的产生原因及减少毛羽的方法,分析了紧密纺纱技术、络筒工序、浆纱工序减少纱线毛羽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了浆纱过程中浆料选配、预湿上浆工艺、高压上浆工艺、预热浆槽位置、湿浆纱行进路线、浆纱蠕变等因素对纱线毛羽的影响.指出:紧密纺纱技术及Perla-A毛羽减少器可以有效减少毛羽,浆纱工序贴伏毛羽的有效措施是合理选用浆料、采用预湿上浆、高压上浆以及改变湿浆纱行进路线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赛络纺包芯纱工艺试验与成纱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棉氨包芯纱的原理、装置与工艺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将赛络纺棉氨包芯纱的成纱质量和成纱结构与环锭纺普通棉氨包芯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赛络纺棉氨包芯纱强伸性好、毛羽少、结构紧密、包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纤维与精梳棉、有色涤纶混纺纱的纺纱技术.分析了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色纱的性能特点、用途及纱线规格设计要点.以CJ/T湿/T色蓝50/40/10 13 tex品种为例,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的关键工艺及技术措施.生产中通过合理选择混和方式,并针对容易产生的缠绕、挂花堵塞、断头及棉结、毛羽控制等问题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技术措施,纺制的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条干好,毛羽少,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严重影响织物质量。从纤维的物理性能、成纱号数与捻度、细纱工艺、关键纺纱器材状况及络筒等方面对成纱毛羽的产生因素作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了减少纱线毛羽的技术措施 ;指出造成纱线捻度不匀的主要因素是粗纱、细纱工艺及关键传动部件运转状况。要有效控制纱线毛羽和捻度不匀的产生 ,应注意纺纱工艺的优化配置、新型关键纺纱器材的应用和加强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Tencel有机棉喷气涡流沙的试纺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探讨喷气涡流纺纱的关键工艺及技术措施.通过分析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原理、成纱特性以及Tencel有机棉喷气涡流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配置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并与环锭纺纱及紧密纺纱进行质量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开发的Teneel有机棉喷气涡流纱,具有毛羽少,服用性能好等特点;喷气涡流纺技术工艺流程短,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成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探讨钢领钢丝圈对纱线毛羽的影响.通过钢领铜丝圈的使用时间及使用周期、相互配套、钢丝圈型号、钢领直径及表面状态等方面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试验分析.指出:钢领钢丝圈的使用时间是影响成纱毛羽的首要因素,要根据运行进入衰退期后出现毛羽大幅度恶化的特点,确定合理的使用周期,以保持成纱毛羽的稳定:需根据纺纱品种及相关工艺条件选用适宜的钢领类型、直径以及与之相配套钢丝圈型号,以使成纱毛羽保持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了赛络纺纱技术对芳砜纶纱线毛羽的减少情况。结果认为,赛络纺纱技术能够明显地减少芳砜纶纱线的成纱毛羽数量,尤其是4mm以上的长毛羽数量;并且发现,对试验的芳砜纶纤维来说,当喇叭口中心距为11mm时,成纱点稳定,成纱毛羽数量较少。文章给出了合理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