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酯树脂粉末涂料的固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单国荣  潘鹏举 《化工学报》2012,63(4):1315-132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固态条件下聚酯/TGIC(triglycidyl isocyanurate)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DSC和热重(TG)的分析结果,对聚酯粉末的固化过程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通过温度-升温速率图外推法确定了该体系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113、146和195℃。采用Kissinger方程、Doyle-Ozawa方程和Crane方程对DSC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65.71 kJ·mol-1,频率因子8.50×106 min-1、反应级数0.95,建立了该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讨论了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度、固化温度与时间等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优化铝型材用粉末涂料聚酯体系的固化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炉温跟踪仪和激光粒度分布仪等设备对铝型材粉末涂料特性参数进行检测,分析了聚酯固化剂为异氰尿酸缩水甘油酯粉末涂料的固化过程,讨论了粉末涂料的玻璃化温度、颗粒粒径、固化过程温度与时间及涂料配方中助剂等因素对铝型材喷涂产品表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较好的喷涂产品外观质量主要是控制固化时粉末涂料玻璃化温度Tg转变、熔融阶段,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颗粒粒径20~80μm,铝型材预热熔融升温8min,交联固化θ为200℃,t为20min,配方中助剂0.9%气相二氧化硅、0.6%左右安息香酸等,能避免粉末涂料固化成膜时针孔、桔皮及缩孔等表面弊病的发生,为获得较好的铝型材静电喷涂表面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混合型聚酯树脂进行固化动力学研究,确定了该体系的特征参数:起始固化温度(T0)、恒温固化温度(Tp)和后处理温度(Tf)分别为68℃、143℃、168℃。同时通过Kissinger以及Crane方程计算出该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为76.19 kJ/mol、反应级数n为0.913,指前因子A为4.35×108,确定了该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方程。通过等温固化对该体系的研究得到了不同固化温度下转化率变化曲线,用非等温固化研究得到的动力学方程与等温固化得到的曲线进行比较研究,为优化混合型粉末涂料固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在动态条件下对CE2908聚酯/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运用温度-升温速率图外推法确定了该体系的特征参数∶凝胶温度(T0)、固化温度(Tp)和后固化温度(Tf)分别为113℃、146℃和195℃。采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计算CE2908聚酯/TGIC酯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62.32 kJ/mol、频率因子A为8.50×106min-1、反应级数n为0.95。建立了该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利用所建立的固化动力学方程分别讨论了等温和动态条件下CE2908聚酯/TGIC的固化反应特性,为优化聚酯/TGIC体系粉末涂料固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生产工艺中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粉末涂料附着力原理及附着力检测方法,以纯聚酯A9016SF75铝型材专用应用为例,从粉末涂料生产使用工艺过程中重要参数如工件表面前处理、涂膜固化温度与时间、涂膜厚度、成膜助剂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粉末涂料静电喷涂附着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工艺控制参数与措施.生产实践证明较佳的工艺参数为:表面铬化处理,铬化膜厚度0.5~2μm,交联固化温度200℃,固化时间20 min,产品涂膜厚度50~90 μm,流平剂用量为0.8%~1.5%(质量分数,下同),脱气剂用量为0.6%.  相似文献   

6.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分析 EWA1113与 PWA1221两种聚酯 /TGIC粉末涂料固化前后结构的变化,判断粉末涂料是否发生固化反应;运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分析粉末涂料的固化过程,探究不同颜料对粉末涂料的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EWA1113与 PWA1221两种粉末涂料的理论固化温度范围分别为 133. 2~232. 2 ℃和 151. 6~232. 2 ℃;采用 T-β外推法确定 EWA1113粉末的固化工艺参数,线性拟合可得到凝胶化温度 T0为 97 ℃,固化温度 Tp为 159. 6 ℃,后处理温度 Tf为 195. 98 ℃;通过 Kissinger微分法和 Doyle-Ozawa方程研究反应的活化能,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活化能 Ea为 92. 14 kJ/mol;采用 Crane经验方程进行计算得出固化反应级数 n为 0. 93;并通过 DSC分析涂层的固化特性、固化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论最小固化时间等,得出在同一温度下,升温速率越慢,粉末涂料的固化程度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聚酯树脂P-5127和环氧树脂E-12为固化主体,添加其它的助剂熔融共混制备低温固化聚酯/环氧粉末涂料。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讨论了固化促进剂2-甲基咪唑(2-MI)用量对粉末涂料固化性能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2-MI的用量;并对该配方进行非等温动力学分析得出了理论最佳固化温度等固化参数,在此基础上将粉末涂料涂装固化确定实际固化条件。结果表明:粉末涂料中聚酯的端羧基和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反应;随着2-MI用量的增加,固化温度先降低后增加,2-MI的较佳用量为0.4 g;最佳固化条件为:140℃、30 min或是150℃、20 min。  相似文献   

8.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3-二甲氨基丙胺为单体、甲苯为溶剂,合成了一种环氧树脂(EP)基粉末涂料用固化促进剂甲苯-2,4-二[N,N-二甲氨基丙脲]。以凝胶时间为衡量指标,优选出促进剂的最佳用量。采用动态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EP/固化剂/促进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运用温度-升温速率(T-β)外推法求得该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促进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相对于EP而言),涂膜在165℃/5 min条件下可完全固化;EP/固化剂/促进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80.295 kJ/mol,反应级数为0.92,凝胶温度为64℃,固化温度为133℃,后固化温度为190℃。  相似文献   

9.
从树脂、流平剂、脱气剂、颜料、颗粒粒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粉末涂料流平性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以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A9016SF75为例,提出铝型材粉末涂料流平性的较佳工艺参数: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Tg)50~65 ℃,丙烯酸酯流平剂用量1.0%~1.3%,安息香酸流平剂用量0.6%,粉末粒径20~80 μm,固化温度200 ℃,固化时间20 min, 此条件能大大减少粉末涂料涂膜的针孔、橘皮、缩孔等弊病的发生,获得理想的平整光滑涂膜.  相似文献   

10.
联苯酚醛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及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联苯酚醛环氧树脂(BPNE)的固化动力学。通过外推法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采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出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采用DSC,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固化物的耐热性。结果表明:BPNE的固化工艺为160℃/2h+200℃/2h+230℃/2h;固化反应的活化能约为61.86kJ/mol,指前因子为5.27×105min-1,反应级数为1.1;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7℃,其10%热失重温度为398.1℃,800℃残炭率为29.37%,与双酚A环氧树脂/DDS固化物相比,分别提高了22℃,11.7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制备中密度纤维板(MDF)用低温固化粉末涂料,合成了一种液体叔胺促进剂,成功使聚酯/环氧粉末涂料在130℃,3 min条件下快速固化,并研究了促进剂用量对粉末涂料固化及涂层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FI-IR)对涂膜固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促进剂用量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固化温度和加快固化反应速率,促进剂的最佳用量为2 g时,固化后的涂层与底材结合力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品性。DSC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末涂料具备优异的低温固化性能,固化温度低于130℃。  相似文献   

12.
中密度纤维板(MDF)粉末涂料低温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中密度纤维板(MDF)用低温固化粉末涂料,合成了一种液体叔胺促进剂,成功使聚酯/环氧粉末涂料在130℃,3 min条件下快速固化,并研究了促进剂用量对粉末涂料固化及涂层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FI-IR)对涂膜固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促进剂用量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固化温度和加快固化反应速率,促进剂的最佳用量为2 g时,固化后的涂层与底材结合力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品性。DSC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末涂料具备优异的低温固化性能,固化温度低于13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在动态条件下研究了钢质管道防腐用熔结环氧粉末的反应特性,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测得的动态DSC曲线图谱,运用温度-升温速率(T-β)图外推法获得了基础的固化工艺参数,即凝胶温度(Tg)92.76℃、固化温度(Tc)133.94℃和后处理温度(Tt)160.58℃。并采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公式计算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方程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等温条件下该种管道用熔结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特性,对今后的管道防腐涂层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铝型材表面粉末静电喷涂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粉末涂料静电喷涂的工艺原理及其在铝型材表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非等温和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硫磺(S)固化2,2’-二烯丙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DADGEBA)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DSC曲线两个放热峰得知,DADGEBA/S体系是两步反应,通过等温DSC分析确定该体系在温度高于170℃低于210℃时满足Kamal自催化模型,通过非等温DSC确定该体系在温度高于210℃时,满足n级反应模型,得到了动力学模型的相关参数。DADGEAB/S体系在整个固化反应过程中满足两种动力学机理函数,这与DADGEBA/S体系双固化机理相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nano-SiO2/EP/BMI/CE)树脂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工艺研究。通过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了nano-SiO2/EP/BMI/CE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改性CE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为凝胶温度112℃、固化温度195℃及后处理温度213℃,进而确定了改性CE树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150℃/3 h→180℃/3 h→200℃/2 h";改性CE树脂体系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59.90 kJ/mol。  相似文献   

17.
环氧灌封料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环氧树脂(E-51)/甲基四氢苯酐/DMP-30/球形SiO2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对体系的DSC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了固化工艺。同时通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研究了球形SiO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质量分数为10%的体系其起始固化温度为109.7℃,峰顶固化温度为134.8℃,终止固化温度为154.3℃;较好的固化工艺为100℃/2 h+140℃/2 h+160℃/2 h。该体系反应级数n=0.917,表观活化能Ea=78.52 kJ/mol。当SiO2添加量为30%时,其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97 MPa,同时热分解温度达到最大值332℃,试样热膨胀系数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DSC研究了以双氰胺/取代脲为潜伏型中温固化体系的三官能团环氧树脂TDE-85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反应机理并确定了最佳的固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固化温度<140℃时,受扩散效应和双氰胺在环氧树脂中溶解速率的影响,体系的等温固化行为与自催化模型存在偏差;固化温度>150℃后,体系的等温固化行为可用自催化反应模型很好地描述,其表观活化能为86.33 kJ/mol,指前因子为2.68×1010,总反应级数(m+n)为2~3。综合变温DSC和等温DSC的实验结果,可确定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120℃下预固化1 h后再升温至150℃保温1 h。  相似文献   

19.
于瀛浩 《中国涂装》2003,(18):25-29
辽宁营口科龙冰箱有限公司专家于瀛浩先生结合公司实际经验,从冰箱静电喷涂生产线,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及控制,固化成膜工艺及其控制等方面阐述了粉末静电喷涂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粉末涂料固化成膜的机理,并分析了固化膜后的涂膜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配比的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在25~230℃范围内以不同的升温速率(5℃/rmin、10℃/min、15℃/min、20℃/min)研究了以聚醚胺/酚醛胺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体系固化行为,对其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度进行了分析,采用T-β外推法得出该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峰顶固化温度和终止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