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2.
庄旭 《广东建材》2008,(3):116-120
岭南建筑文化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建筑文化,受到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在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深化。本文介绍和讨论了在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并存的萌芽时期,在把西方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岭南建筑风格的融合发展的兴盛时期和在建国以后至今融合了西方先进建筑文化使岭南建筑成为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岭南建筑的系统成形及鼎盛时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充分肯定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钟隽 《新建筑》1995,(3):32-34
现代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许多用新的技术建造的建筑蕴藏着文化的内涵,体现出建筑文化的延续,而文化对建筑技术又具有促进与制约作用,一些新的技术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文化的水平。因此,建筑技术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正是这种关系为建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倪蕾 《江苏建筑》2004,(2):2-6,31
本文从城市建筑与文明进程、文化价值及美学特征的关系入手,在城市建筑与文化的完整地、广泛地、密切地联系以及城市建筑体现文化价值的必然性、典型性、深刻性等方面对“城市建筑文化”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证,并对城市建筑既是文化的栽体,又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体育建筑文化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红雨  张力 《新建筑》2002,(2):62-64
探讨了体育建筑多层面的文化内涵,阐释了中国传统体育建筑独特的文化基因,提出了文化的力量与支持是体育建筑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主要就发展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创作经验与理论,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持续发展,及各地本土建筑与文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9.
邹德侬  戴路 《华中建筑》2002,20(3):85-88
该文从印度历史上的建筑文化交流角度出发,探讨印度建筑对外来建筑文化的吸纳与同化;以希腊建筑的片段与雕刻和伊斯兰建筑穹拱与彩饰两个典型方面,论述希腊与伊斯兰建筑文化在印度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荣华 《山西建筑》2006,32(3):37-38
介绍了山西大学建筑文化发展的百年历程,重点阐述了学校成立初期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两个时期学校建筑的发展,探讨了21世纪建筑文化的潮流,以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新建筑的启示: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谋德 《新建筑》1997,(4):59-60
分析、评价了马来西亚新建筑,认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及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是马来西亚建筑现代化的富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蓝滢 《山西建筑》2006,32(2):55-56
对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及建筑文化的失落进行了论述,对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多元性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了要将传统建筑的内涵精神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建议,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4,14(2):12-14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词;这种侵略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与建筑。这篇论文就是从文化侵略的角度来谈谈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小问题。建筑是人类的文化现象、过程和结果,任何民族,扩大了说,任何种族都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在人类四大建筑文化体系中,以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为母体的东方建筑体系是独树一帜的。它与其它建筑体系迎然不同。不过,还是在它刚刚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的汉代,便吸取其它建筑文化的成就以丰富自己;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吸取了印度文化和中亚伊斯兰文化,也有西方风格;早在4世纪…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是二十世界较早注入外来文化的城市,异域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建筑文化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宗教建筑,中东铁路建筑等建筑类别中的典型代表,阐述了哈尔滨的异域建筑文化对当地人居环境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无论外在建筑形制,还是深层的建筑文化都打上了异域文化的深深烙印,反映在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便构成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梅青  四维 《中外建筑》1998,(2):19-20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建筑文化与人类其他门类文化一样有极强的渗透性。 中国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南京条约》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作为外来建筑文化与闽南建筑文化交汇点之一的鼓浪屿,其建筑展示了一个西方建筑文化在中国由被排斥、否定,到被模仿、合成直至消化吸收、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这样一个过程,向人们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互动到交融的历史。 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地”之称。有闽南固有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近代的相遇,使中国民族建筑产生了相应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型作品,与此同时产生的对建筑“民族性”问题的探索延续至今。中国民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初始冲突中产生的变化、发展隐含着方向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性,而建筑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妍 《山西建筑》2004,30(16):57-59
介绍了消费主义时代的建筑行为,从理解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出发,并以后现代主义为参照,探讨了消费文化与大都市面貌及建筑的关系,指出建筑师如何保证建筑行为的适当性,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吴丹  陈飞虎 《山西建筑》2007,33(5):50-51
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与特征,尝试在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建筑观的对比中辨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内涵所在,以期在当代文化思维变化的背景中,对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向和文化特征有所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陈伟 《山东建材》2016,(4):65-66,68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建筑的衔接研究、现状、历史、现状和发展,以普洱市老街改造商业综合建筑设计构想为例,寻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建筑的衔接口和结合点,以及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