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猛  王丽萍  罗志俊  佟倩  孙祖庆  李龙飞 《钢铁》2014,49(10):76-81
 通过3种高线斯太尔摩风冷工艺,分析了返温后冷却工艺对82B盘条组织性能的影响,在2~10 ℃/s的范围内返温后冷却速率降低到2 ℃/s,盘条心部马氏体组织基本消除,同时冷速降低,抗拉强度降低,断面收缩率提高。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82B在400~600 ℃相变温度区间的组织转变过程,结果显示,随着保温温度提高和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带含量不断降低。利用OM、SEM和EPMA等方法研究了盘条纵截面马氏体组织形态,发现盘条心部马氏体带是Mn和Cr等合金元素的富集区。对于高线斯太尔摩风冷工艺,盘条心部马氏体组织控制的核心是返温后采用缓慢的冷却速率,延长保温时间,优化82B盘条的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对280 mm×380 mm连铸坯生产的SWRH82B钢盘条(%:0.80~0.84C、0.75~0.85Mn、0.18~0.22Cr、0.015~0.035Al)冷拔断裂的断口显微组织和成分进行观察和能谱分析,得出碳的富集、氧化物、硫化物夹杂和显微空洞是冷拔盘条断裂源。采用二冷区末端电磁搅拌等技术控制连铸坯夹杂物、成分偏析和组织,可保证SWRH82B钢盘条冷拔质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检验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的65MnTi盘条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得出结论;65MnTi金条发生断裂的原因是热轧后冷却速度过快,金相组织中出现了低温转变组织──马氏体组织;而理想的组织应为京氏体;并且最佳冷却速度为5℃/s左右。  相似文献   

4.
李朋  陈修君  郭立波 《特殊钢》2016,37(6):35-37
DY105钢丝(/%:0.90C,0.22Si,0.24Mn,0.012P,0.003S,0.002Ti,加入RE 0.10)的冶金工艺流程为40 t EAF-LF-VD-3 t铸锭-开坯180 mm×180 mm-轧制Φ6.5 mm盘条-500℃铅浴淬火-冷拔。DY105钢在冷拔过程出现断裂现象,经分析得出,断裂钢丝中出现部分针状马氏体组织和较多B类、TiN夹杂,是冷拔丝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将Al线脱氧改进成Al线+Al豆+C粉脱氧,软吹时间从15 min增至20 min,改进稀土加入方式,增加Φ6.5 mm钢丝铅浴时间等工艺措施,避免了该钢冷拔过程的断丝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免球化退火扁钢用12Cr1MoV热轧盘条,基于形变诱导相变机理,采用830℃终轧温度和800℃的吐丝温度。通过抑制形变奥氏体晶粒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增加形变储能,促进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配合轧后风冷辊道速度调节,实现分段控制冷却,延长盘条在630~750℃区间停留时间,可完全消除盘条中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试验结果为:热轧盘条抗拉强度从576 MPa降至520 MPa,断面收缩率从66%提高至74%,淬火组织的消除使盘条变形能力明显优化,避免少量或极少量马氏体组织无法协同变形而产生的心部孔洞或拉拔断裂,经用户多规格批量使用,未发生塑性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碳硅-铌双相钢丝及耐磨筛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晓红  赵小平  边钟瑞 《钢铁》1999,34(4):48-51
研究了不同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筛网用低碳硅-铌双相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冷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区淬火时得到的含5%-8%边界马氏体的盘条与双重淬火时得到的含14%-20%纤维状马氏体的盘条具有相同的强度的塑性;  相似文献   

7.
《特殊钢》2017,(6)
针对Ф6.5~12 mm SCM435钢盘条冬季热轧时,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而导致冷镦开裂率高的现象,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冷却速度0.5~30℃/s对应的组织形貌的分析,得出形成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冷却速度≤0.5℃/s;通过Ф6.5~12 mm SCM435钢盘条的冷却速度和对应的组织发现散卷出保温取的温度≥600℃,冷却速度为0.8~4℃/s,其组织除铁索体+珠光体外形成部分贝氏体和马氏体。通过调整Ф6.5~12mmSCM435钢盘条轧制时的吐丝温度和斯太尔摩风冷线Z1~Z13段辊道速度,使其出保温罩时温度≤550℃,钢的奥氏体组织完全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冷镦开裂率由20%降至3%以下。  相似文献   

8.
分析检验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的65MnTi盘条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得出结论:65MnTi盘条发生为裂的原因是热轧后冷却速度速度过快,金相组织中出现了低温转变组织--马氏体组织,而理想的组织应为索氏体;并且最佳冷却速度为5℃/s左右。  相似文献   

9.
针对宣钢ER70S-6盘条在拉拔至Φ0.8~1.2 mm时发生断裂问题,对断口进行了宏观形貌、化学成分、夹杂物及显微组织的分析。结果显示,盘条心部形成的马氏体组织经强烈变形后产生严重的加工硬化是导致拉拔断裂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盘条生产工艺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治华  张亭 《包钢科技》2018,44(3):9-12
文章采用金相组织检验以及电镜扫描等方法,对拉拔、绞线过程中产生断裂的SWRH82B盘条进行检验,得出引起断裂的原因主要是心部马氏体和夹杂物的存在。另外,生产加工工艺的不合理也是盘条质量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改善生产加工工艺,盘条质量明显改善,拉拔断丝现象减少。  相似文献   

11.
李战卫  于学森  沈奎  张宇  刘卫 《特殊钢》2022,43(2):90-94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SCr440(0.40%C,1.00%Cr)的组织转变行为.从850℃连续冷却时,当冷速≤1℃/s时,转变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达到2℃/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7℃/s时,组织主要以马氏体和贝氏体为主.等温转变时,珠光体转变的温度为550~700℃...  相似文献   

12.
对82B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笔尖状断口进行分析,认为铸坯中心碳、锰、铬成分偏析以及轧后冷却速度过快产生了马氏体组织,相变时引起晶格畸变,由于马氏体硬度高、变形能力差,微裂纹在拉拔过程中萌生并扩展,导致断裂。这是导致笔尖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铸坯成分偏析,优化轧后冷却工艺,降低马氏体组织尺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拉拔过程笔尖状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3.
硬线盘条笔尖状断口断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仪等测试方法对70、77MnA、82B硬线盘条在冷拉拔过程中产生笔尖状断口断裂的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线盘条在冷拉拔过程中断裂的断口特征为笔尖状(与之匹配的另一端为漏斗状),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盘条近中心部位存在P、Cr、Mn、S等元素的中心偏析。成分偏析的微观组织特征在纵向磨面上主要表现为偏析带、马氏体组织和网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组织检验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规格82B拉拔劈裂脆断问题.结果表明:劈裂断口试样的中心处,由于锰、铬偏析而出现异常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其变形与基体不一致,在拉拔过程中中心马氏体断裂成为裂纹源.断口附近表面存在结疤和擦伤等表面缺陷,中心马氏体和表面缺陷共同导致大规格82B拉拔劈裂脆断.通过优化合金元素锰、铬的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李桂英  李麦麦 《特殊钢》2021,42(4):30-34
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心偏析严重,易使盘条在拉拔时,产生杯锥状断裂;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使盘条在拉拔和捻制变形时,因应力作用而造成钢丝断裂;钢中O、N含量过高,会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韧性下降。合理的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能保证盘条获得理想的细索氏体组织。通过控制[O]≤20 × 10-6,[N] ≤40 ×10-6,连铸钢水过热度≤25℃,轧制加热1100~1170 ℃,吐丝910~930 ℃等工艺措施,避免了拉拔断丝。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马氏体气阀钢磨光棒材的冷加工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了钢种、温度、设备对马氏体气阀钢冷拔的影响,提出了未来马氏体气阀钢磨光棒材交货状态和检测手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304J1奥氏体不锈钢(/%:≤0.08C、≤1.70Si、≤3.00Mn、15~18Cr、6~9Ni、1~3Cu)经10kg真空感应炉熔炼,锻成Φ40 mm钢棒,并经1080℃10 min,固溶处理、水冷。试验研究了0.05%~2.52%Cu对试验钢(/%:0.054~0.068C、0.45~0.63Si、1.82~1.95Mn、17.26~17.62Cr、6.42~6.49Ni)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试验钢304J1和304DDQ深冲钢(/%:0.04C、0.32Si、1.17Mn、18.11Cr、8.66Ni)的30%冷变形产生50%马氏体的温度-冷加工诱变马氏体转变点Md30,堆垛层错能和深冲杯凸(CUP)值:得出将304J1钢铜含量目标成分设定为1.50%时,室温力学性能、冷加工塑性、深冲性能及经济性的匹配性最佳。工业生产表明,1.50%Cu 304J1钢0.27 mm板的深冲值≥13 mm与304DDQ钢相当。  相似文献   

18.
分析SWRH82B盘条拉拔过程中出现笔尖状断口的原因,指出网状渗碳体、芯部马氏体是产生笔尖状断口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SWRH82B盘条网状渗碳体、芯部马氏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77MnA线材拉拔和卷取断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77MnA线材拉拔和卷取断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7MnA线材表面局部区域严重的冷变形组织和马氏体硬化层是导致线材在冷拉拔和卷取过程中断裂的主要原因,这种组织是在拉拔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与原始盘条不圆度超标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77MnA线材拉拔终端、拉拔中段和拉拔之前发生脆性断裂的试样中都存在心部马氏体,并且,在拉拔中段的试样中马氏体断成竹节状,在拉拔终端的试样中马氏体与屈氏体基体之间存在孔洞。可以认为脆性的马氏体不能在拉拔过程中与屈氏体协调形变是导致试样开裂的原因。心部马氏体中铬、锰等稳定奥氏体的元素明显偏高,因此,77MnA线材脆性断裂与成分偏析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